愛伊米

優秀的影視作品可以成為文化名片

優秀的影視作品可以成為文化名片

影視作品是世界認識中國、瞭解中國的一種途徑。優秀的影視作品可以成為文化名片,向世界展現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也可以將某個時期的社會生活透過鏡頭表現出來,讓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身臨其境、找到共鳴。

我參演的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雙面膠》《王貴與安娜》等曾經在非洲地區播出,《小別離》(見圖)等劇在蒙古國播出,《媳婦的美好時代》還作為國禮贈予坦尚尼亞。聽說大家對這些劇很喜歡。作為演員,我感到非常榮耀。

也因為這些作品,我有幸到蒙古國、坦尚尼亞,與當地觀眾進行了面對面交流。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外國觀眾充滿好奇,非常想了解劇中展現出來的中國的生活習俗和風土人情。在非洲,普通民眾更關注與他們日常生活有關的內容,中國影視劇中展現的生活細節讓他們覺得親近真實。看到說斯瓦希里語的毛豆豆與婆婆相處的畫面時,我意識到,文化背景儘管不同,但人們擁有美好家庭的願望是相通的,對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對生活的關注是類似的。影視劇只要表現人的共同追求,就不難找到知音。在海外拍攝電影《紅海行動》時,我被一位烏干達姑娘認出是毛豆豆的扮演者。她熱情地說:“中國來的工程師給我們接入了數字電視訊號,頻道越來越多,節目越來越好看,《花千骨》裡的衣服太美了。”

許多影視作品透過對百姓生活的細膩描摹來展現時代風貌、記錄生活細節、刻畫心靈世界。無論什麼國家、什麼民族、什麼樣的文化傳統或生活方式,總是離不開這些平凡、瑣碎的日常。它們構成了生活的真實面目。人們在日常的生活流中的奮鬥和努力,正是打動人心的地方。

《小別離》在蒙古國播出時,聽當地電視臺介紹,烏蘭巴托市有2。1萬戶收看。舉辦主創見面會時,許多當地觀眾報名參加,不少人甚至從很遠的地方趕來。見面會現場,大家反覆提及教育問題。有觀眾問我和黃磊:“如果你們的孩子青春期,很叛逆,應該怎麼辦?”這跟中國觀眾追劇時熱議的話題一模一樣,可見兩國觀眾在教育問題上找到了共鳴。

有人問我,中國電視劇要“走出去”,哪個環節最重要?我覺得,瞭解受眾的需求、講述故事的方式、做好翻譯工作和宣傳推廣,每一環都很重要。而作為演員,講好中國故事,創作更多優秀作品,是我的使命。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應當不斷創作優秀的影視作品,努力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

在第二十五屆上海電視節上,我和幾位演員同行被授予“中國電視節目海外推廣大使”。我們這個隊伍還在不斷擴大。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未來會有更多傳播中華文化、講述中國故事的優秀影視作品走進國際視野,會有更多外國朋友看到並喜愛我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