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來論丨以科技為媒,讓孩子在自主學習中收穫“最美”價值觀

近期,關於青少年審美養成的討論熱度居高不下。審美是人生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審美在內的價值觀培養,需要孩子從小就能獲得正確的教育路徑,在這個過程中同步推進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從而形成良性迴圈。

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是培養下一代“最美”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近日,四川若爾蓋達扎寺小學、河南平頂山學府路小學和天津十九中等學校,開展了雲端課後服務美術鑑賞課,從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中領略中華審美精神。期間,三地學生透過“雲課”提供的音影片通訊和連線能力,一屏實現隔空實時互動;並在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王水清教授的遠端指導下,透過同一塊電子螢幕同時勾勒描摹自己的家鄉,為《千里江山圖》續作新時代的線上版本。

“我和我的家鄉”無疑是最能激發人們參與感的話題之一,孩子們將生於斯長於斯的家鄉以屏為筆精心描繪,讓身邊的一花一草、一樹一木上“雲”展現,在創作中更加真切感受家鄉之美。向同齡人介紹家鄉的過程中,自豪感也會油然而生。

同時,同屏共繪還能讓孩子們發現千里之外的另一重美,在多元與差異化之中領略祖國山河之壯闊。中華民族作為不可分割的整體,這一概念被更加具象化地植於學生心中,愛國情懷如潤物細無聲,成為下一代的精神之根。

以科技為媒,讓孩子在自主學習中收穫“最美”價值觀,參與此次雲上互動課的學生,獲得了精神層面的多重收穫。我們也欣喜地看到,科技益發深入到教育與文化發展之中,多地學生可以透過雲課堂共處互動空間,在名師線上指導下,一起完成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與自主創作。優質的教學和文化資源透過音影片高速公路,配置給更多有需要的地區和學校,讓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更加可持續。

三省學生同屏共創《千里江山圖》,也是“雙減”之後科技助力美學教育所帶來的多場景融合教學的生動實踐。當我們談論教育普惠時,以往或許更多注重的是傳統文理科知識,但美學教育的重要性不應被忽視,透過音樂、舞蹈、繪畫、影劇欣賞、文學等鑑賞學習,培養孩子們認知、體驗、感受和創造美的綜合能力,促進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2020年10月19日,教育部發布《美育教育規劃細則》,正式將美育課程納入中小學學業水平考試範圍,美學教育成為基礎教育改革的發力方向。激發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和愛好、豐富審美體驗、開闊人文視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文化觀,這一教育工程意義重大。

美學教育體系的建設需要社會各界協同發力。在網際網路日益發達的當下,將雲服務等新科技與美學教育相融合,以全新的表達媒介帶來不一樣的教學體驗,更容易被年輕人所接受。而科技元素與藝術的相互貫通,也將為下一代的人文素養與科技素養雙向提升奠定基礎。

尤其是對於不少邊遠地區的學校而言,以往限於師資等資源,面向學生開啟美學教育難度較大。透過雲服務所帶來的多地聯動、名師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不受地理時空限制,享受到優質的美育內容, 還能充實孩子的精神生活,具有怡情養性的重要作用。

之前,國家對於部分網際網路教培企業的運營模式強化管理,是因為相關網際網路教育模式被侷限於同質化的應試教育,不利於我國素質教育體系的建設。而云課則在拓展與完善網際網路教育的發展邊界,聯合名校名師精心打磨教學內容,注重學生的美學知識培養、審美及其他價值觀的不斷健全,提供了更廣闊的創新空間,如此。方能讓網際網路教育迴歸公平普惠的本質所在。

作者 遠山

投稿郵箱 qilupinglu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