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杭州15歲高中生跑步時突然中風!兩次進入ICU搶救……這個習慣害了他

杭州15歲高中生跑步時突然中風!兩次進入ICU搶救……這個習慣害了他

左側肢體全癱,右側頸內動脈閉,顱內大面積腦梗死……難以想象,這竟然發生在一個15歲男孩身上……

小周(化名)身高176cm,體重200多斤,平時只要動一動就累得氣喘吁吁,每週的體育課更是他的“噩夢”。

這天剛好800米測試,哨聲一響,小周努力邁開腿向前大步奔跑。還沒跑幾步,只見他“咣噹”一聲猛地摔倒在地。身邊的同學趕緊停下來扶他,卻發現他左邊的腿和胳膊竟然不能動了!

老師帶著同學們趕緊將小周就近送到了當地醫院,醫生檢查後初步判斷是中風,父母怎麼都不敢相信,於是立刻將他送到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

緊急手術開通血管

術後病情一波三折

當天值班的神經內科陳天文醫師查體後,發現小周左側肢體肌力0級,於是立即送CT室進行血管評估,結果顯示他的右側頸內動脈閉塞,顱內梗死核心區52ml,缺血半暗帶127ml,確診為大動脈閉塞型腦梗死,需緊急做顱內血管開通手術,否則將有腦水腫死亡的風險。

當日下午,醫生就對小周進行了腦血管造影和血管取栓開通手術,手術過程進行了2。5小時,取栓共取了5次才把頑固的栓子取出來,實現右側頸內血管的再通。術後小周肌力恢復至1級,轉入ICU監護。

沒想到,病情竟然沒有如預期般穩定下來。

第二天上午查房時,醫生髮現小周的意識狀態發生了改變,由嗜睡變成了昏睡,於是緊急進行頭顱CT複查,顯示腦梗死有滲血,腦室受壓伴有中線移位。

這就意味著小周顱內腦水腫加重,已經壓迫對側正常的腦組織。

神經外科會診後綜合分析病情,又為小周做了去骨瓣減壓手術,目的是減輕顱內壓,保護對側正常的腦組織,術後再次轉入ICU重症監護。

接下來幾天,小周慢慢甦醒,離線拔管,後轉入神經內科進行專科治療與康復。

過了20天之後,小周已經可以對答自如,左側肢體也逐漸恢復了活動能力,能夠抬離床面,完成一些簡單的動作。

幾乎沒喝過白開水

每天2-3瓶可樂是常態

為什麼這麼小小年紀也會發生腦梗死?從小周父母口中得知,從小他們就溺愛這個孩子,什麼好吃好喝的都塞給他。愛喝可樂,就成箱成箱的往家裡買。所以每天一瓶可樂是基本操作,有時甚至一天喝2—3瓶!

小周的主治醫師陳天文表示,這很可能是他年紀輕輕就發生腦梗死的一項重要誘因。“作為一款含糖量較高的飲料,可樂在給人帶來快樂的同時,也在侵蝕人們的健康。”

陳天文介紹,普通可樂主要由三部分組成:水,糖分和食品新增劑。可樂的含糖量大約為10。6g/100mL,一罐330ml的可樂約含有35g糖,而一瓶500mL的可樂含糖可達到53g。

“小周長期喝可樂,體重指數高達32kg/m2,已經達到肥胖標準,且空腹血糖偏高、糖化血紅蛋白處於臨界值,表明已出現胰島素抵抗,尿酸也偏高,機體已出現代謝紊亂,最終發生大面積腦梗死與此密切關係。”陳天文進一步解釋。

生活中“新增糖”無處不在

哪怕“不甜”也要少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每天新增糖攝入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陳天文提醒,不僅可樂大量含糖,還要警惕一些食物中的“新增劑”。“新增糖廣泛存在於糖果、蛋糕、甜點等甜味食品中,也隱藏在一些‘不甜’的加工食品中。”陳天文表示,“長期服用也會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新增糖或糖分含量一般都會在食品、飲料的配料表上有所體現,所以在選購食品時,在選購食品學會看營養標籤。

1。《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規定,各種配料應按照加入量的遞減順序一一排列。產品中糖在配料表中排得越往後,含糖量越低。

2。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入頻率和攝入量,多喝白開水或不加糖的茶水代替含糖飲料。用新鮮水果代替果汁飲品。咖啡適宜選用不加糖的清咖啡或只加奶的咖啡。

3。可選用純牛乳代替調味乳製品,酸奶可選原味無糖的酸奶。

4。改善烹調方式,少用紅燒加糖的烹飪方法,多用清蒸、白煮的方式。色拉可用橄欖油和醋來調味,避免過多的攝入醬料。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記者 俞茜茜

通訊員 王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