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孩子沉溺網路,家長該反思啥

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釋出的《中小學生短影片使用特點及其保護》調查報告顯示,使用過短影片的未成年人有65。6%,20%的青少年“幾乎總是”在看短影片。

青少年沉迷網遊令眾多家長苦惱不已,沉迷短影片的危害也同樣很大。短影片作品良莠不齊,泥沙俱下。適當接觸一些健康向上的內容,無可厚非。但長期沉迷於刷短影片,尤其是一些低俗的內容,難免會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帶來不利影響。

具體而言,除了直接影響視力之外,當前短影片平臺普遍使用的個性化推薦方式還有可能使青少年陷入資訊繭房,導致視野狹窄、偏執自負。一些網紅人物的“新奇”言行,對於身處叛逆期的青少年具有很大“殺傷力”,三觀極易被帶偏,有些孩子甚至滋生不想學習想當網紅的念頭。此外,一些短影片、直播平臺中涉及暴力、低俗、軟色情、誘導充值打賞等問題,也嚴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而要應對青少年沉迷短影片,無非從加強技術防範與引導管教等方面入手。令人遺憾的是,上述方面目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疏漏。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雖然各大平臺出臺了青少年模式,但“神通廣大”的孩子們卻可以透過破解密碼、購買賬號等繞過技術監管。一些爺爺奶奶照看的“熊孩子”,還會利用老人家的身份資訊進行註冊,以此規避未成年限制系統。

技術防範雖然不是治根之策,但如何將青少年模式落到實處,有很多可以做。一方面,應該透過政策和立法,要求短影片平臺實行普遍的實名認證機制,運用人臉識別技術等手段將未成年人使用者和普通使用者群體區別開來,避免青少年模式形同虛設。另一方面,網站平臺應在現有青少年模式基礎上,進一步最佳化產品模式和內容呈現方式,讓未成年人能用、想看。

孩子沉溺網路遊戲,與家長的引導管教不力密切相關,沉迷短影片亦應如是,家長要好好反思。

現在的孩子,尤其鄉村留守兒童在假期裡,有大量閒暇時間。沒啥有意思的事兒可做,內容豐富、輕鬆詼諧的短影片自然也就趁虛而入了。與之相應,則是家長太“忙”了。有的家長忙於工作無暇顧及孩子,而有一些家長即便陪著孩子,但“在與不在”都一個樣,自己忙著刷手機,反而給孩子作出不良示範。

破解青少年沉迷短影片,亟待綜合施策。在技術手段之外,還需要家校合力,充分發動各種社會資源,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填補孩子的“空白”時間,讓他們把注意力從短影片轉移到更有價值、更健康的生活中去。

(原題為《孩子沉溺網路,家長該反思啥?》 作者 胡欣紅 來源 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