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獨家丨為戰爭而生的"鋼鐵俠",卻幫助4000萬老年人實現行動自由

獨家丨為戰爭而生的"鋼鐵俠",卻幫助4000萬老年人實現行動自由

本文來自創業邦(ID:ichuangyebang)原創

作者丨巴里

編輯丨子鉞

圖源丨程天科技

你有沒有想過,在科幻電影裡出現的外骨骼機器人,有一天也能夠像共享單車、共享按摩椅一樣輕鬆使用?

在醫院和康復機構,只需要用自己的病歷卡在外骨骼機器人上“滴”的一聲刷卡,所有身體資料就會自動匹配,轉變成為當前患者的使用模式,一切都是這麼簡單。

這並不是想象,科技已經照進現實。

早在2000年,美國國防部為了提高單兵作戰能力,提出了“外骨骼機器人”概念。2007年後,醫療康復、工業領域逐步成為外骨骼機器人的主戰場。

據《柳葉刀》資料,中國有4。6億人有康復需求。尤其是,“十四五”時期,中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14%。我國目前有2。5億老年人,4000萬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潛力。

伴隨著近兩年機器人領域的整體火爆,外骨骼機器人也受到更多投資機構的關注。

2022年以來,程天科技、傅利葉智慧、邁步機器人、英漢思動力、安傑萊科技等公司紛紛宣佈新一輪融資,軟銀、聯想創投、IDG資本、藍馳創投、達晨財智、保利資本、明勢資本等知名機構也早已紛紛入局。

藍馳創投合夥人曹巍在接受創業邦獨家採訪時表示,如果一套外骨骼機器人賣到200萬元,將很難有市場機會。未來能夠引爆整個市場的一定是這樣的團隊:一是要具備交叉學科的跨界能力;二是要擁有打造高性價比、康復效果極好的爆款產品能力。

而這樣一支透過自研自產,將外骨骼機器人成本降低到每套2-3萬元的團隊,已經悄然出現。

為何資本湧入卻遲遲未爆發?

外骨骼機器人最早來源於軍事領域。2000年,美國國防部為了增強士兵體能,提高單兵作戰能力,提出了“外骨骼機器人”概念。

真正民用還是到了2007年以後,醫療康復、工業領域逐步成為了外骨骼機器人的主要應用領域。以醫療康復為例,主要使用物件是針對腿腳不便的老年人及殘障人士,穿戴了外骨骼機器人後,可以輔助恢復其腿部的行走能力,甚至幫助癱瘓在床的殘障人士重新站立行走。

這個領域的佼佼者是美國的EksoEkso Bionics、以色列的Rewalk、日本的Cyberdyne。這三家公司也分別於2014年在美國和東京上市。

就整個賽道而言,外骨骼機器人還是一條非常年輕的賽道,儘管不少投資機構早已佈局,但尚未大規模爆發。

在曹巍看來,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其一,要看外骨骼機器人到底解決了什麼問題;

其二,要看其解決的問題是否到了臨界點。

傳統的外骨骼機器人只是解決了行走問題,是一款助行裝置,但是並不具備康復和治療能力,因此也就獲得不了醫療器械產品認證。

近兩年,一些頭部企業已經可以比較明確地對患者的中樞神經損傷進行康復治療,因此也就能夠從一款助行裝置真正成為康復裝置。

在解決了這個問題後,新的問題也就來了:這些公司究竟能夠用怎樣的成本來解決呢?

美國廠商幾乎都採購自第三方的關節模組,加之當地高昂的人力成本,在早期一套下來成本高達30-40萬美元/套。即便是成本降到了現在的10多萬美元/套,最終售價也要高達30-40萬美元/套。

因此,外骨骼機器人仍然屬於高階醫療器械,其成本還沒有達到規模化臨界點,這也是其無法普及的關鍵。

在美國上市的兩家外骨骼機器人公司最開始採用銷售的模式,儘管產品非常有價值,但仍然會面臨很大的銷售阻力。

在十年間,這兩家公司也在不斷嘗試改變商業模式,例如透過租用或者與保險公司合作。儘管如此,外骨骼機器人全球的市場規模也僅僅是從2014年的0。68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3。9億美元,商業化推進仍然差強人意。

整個業界都期待著能有一家公司在商業化上撕開一道口子。

什麼樣的創業公司才能夠破局?

以藍馳創投投資的程天科技為例,其已經實現全機100%自研自產核心元器件(包括電機、減速機、控制器、動力單元等)。

據曹巍介紹,相較於國外公司10多萬美元/套的成本,國內公司普遍已經能夠做到20-30萬人民幣/套,而程天科技則在國內公司的基礎上,把成本降低到了1/10,直接做到了2-3萬人民幣/套。

在曹巍看來,之所以投資程天科技,主要是基於三點原因:

第一,哈工大、哈工程的團隊背景在機器人底層硬體上就有著非常紮實的背書;

第二,創始人王天的父親是一位橫跨中西醫的專家。基於這樣的家庭背景,王天在醫療康復領域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再加上在機器人技術、產業專案上的經驗積累,其所具備的跨界能力在整個賽道都是非常稀缺的;

第三,團隊在看醫療科技時,非常看重“質量、效率、普惠”這三個關鍵詞。

具體來說,質量,即產品是否能夠達到所對標的國內外產品同樣的使用效果,這也就決定了是否能夠獲批NMPA(原CFDA)醫療器械註冊證。效率,即產品如何快速地推到醫院、養老康復機構等目標場景中去。普惠,據《柳葉刀》資料,中國儘管有4。6億人有康復需求,但相應的康復裝置普及率卻非常低。因此,只有將成本真正降低才能夠實現普惠。

在商業模式上,除了傳統的售賣模式,程天科技也在嘗試聯合運營。透過借鑑共享單車、共享按摩椅的思路,程天科技將外骨骼機器人放置在醫療康復機構,患者可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裝置,每次的服務費則與醫療機構進行分成。

但要做到“共享外骨骼機器人”並不容易。曹巍指出,其前提仍然是產品成本要足夠低,才能夠保證公司有一個較短的回本週期,其次還要非常注重產品設計的細節。

例如,患者想要使用外骨骼機器人,前期需要適配他的身體,胳膊、腿部的長度要能夠調節以適配其醫療資料。如果每次使用裝置都要花上大量時間來除錯,不會有任何一家醫院願意來使用。

程天的悠行系列二代產品為了實現易用化,專門做了刷卡式病歷卡的介面。患者只要拿著自己的病歷卡在裝置上一刷,裝置的所有資料就會轉換成當前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程天科技在自研電機上也花費了大量精力。傳統的工業電機通常應用於協作機器人,其場景是大量重複的往復運動,因此扭矩輸出也是均勻的。

獨家丨為戰爭而生的"鋼鐵俠",卻幫助4000萬老年人實現行動自由

而患者的移動習慣,往往是深一腳淺一腳,如果需要上臺階,膝關節就要有更大的扭矩爆發。因此,這就需要基於患者的行動特點重新定製一套電機,來滿足人的行為模式和特點,而不是簡單地把傳統的工業電機直接搬過來。

“這些想法都是我從未聽到過的,好的團隊一定是圍繞核心場景出發,再將這個場景摸得非常透,總結出自己的一套產品技術體系。”

在曹巍接觸的所有團隊中,程天科技給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創業邦曾專訪過程天科技創始人兼CEO王天,感興趣的讀者可自行跳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