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經典文言文賞析|縣令挽纖

經典文言文賞析|縣令挽纖

原文

何易於嘗①為益昌令,縣距刺史治所②四十里。江南刺史崔樸,嘗乘春自上游多從賓客歌酒,泛舟東下,直出益昌旁。至則索③民挽舟,易於即腰笏④引舟上下。刺史驚問狀,易於曰:“方⑤春,百姓不耕即蠶,隙⑥不可奪。易於為屬令,當其無事,可以充役。”刺史與賓客跳出舟,偕⑦騎還去。

註釋

嘗:曾經。治所:指地方政府駐地。索:尋找。笏(hù):古代官員手中所拿的狹長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製成,上面可以記事。方:表示時間,相當於“正在,正當”。隙:指時間。偕:一同,一起。

譯文

何易於曾經擔任益昌縣的縣令,益昌縣離刺史的駐地有四十里遠。有一次,江南刺史崔樸曾經趁著春光明媚,從上游帶了許多賓客,坐著大船,唱歌喝酒,船沿著江向東駛去,來到了益昌縣附近。刺史就下令找一些百姓來拉縴,何易於就把朝版插在腰帶裡,與幾個人一起拉著纖,跑上跑下奔忙。刺史發現縣令在拉縴,很吃驚,就問他什麼情況。何易於說:“現在正是春天,百姓不是忙於春耕,就在餵養春蠶,一點兒時間都不能損失。我是您主管下的縣令,現在沒什麼事做,可以來承擔這個差使。”刺史聽了,和幾個賓客跳下船,上岸騎馬一起回去了。

經典文言文賞析|縣令挽纖

文言知識

經典文言文賞析|縣令挽纖

說“索”:本義指繩子。古時大者為索,小者為繩。

“索”在文言文中還有以下常見釋義:

指“搜尋”、“尋找”。如上文“至則索民挽舟”。又如,《扁鵲見蔡桓公》:“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指“要”、“討取”。如《兵車行》:“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又如。“索戰”,“勒索”。指“獨自,單獨”。如“離群索居”指“離開大家,孤獨地生活”。

人物介紹

經典文言文賞析|縣令挽纖

何易於:唐朝人,最高官職為縣令,北宋歐陽修等合撰的《新唐書》中專門將其列入《循吏傳》。何易於在益昌(今四川廣元)任縣令期間,清正廉潔,體恤百姓,在他離任的那天早上,城內百姓家家戶戶門前置放一碗清水,以褒揚其清正廉潔。至今當地仍流傳著他的事蹟。

出處

唐·孫樵《孫樵集》

啟發與借鑑

經典文言文賞析|縣令挽纖

何易於勤政愛民,一身正氣,面對上司的擾民行為,巧妙地予以抵制,讓其自慚形穢。孫樵在文中曾說:“使何易於不有得於生,必有得於死者,有史官在。”果然,《新唐書》將何易於作為廉吏立了傳。

何易於在益昌勤政清廉的事蹟至今仍廣為流傳,這其實並沒有什麼玄妙之處,為官者只要切切實實的為老百姓做一些事實、謀一些福利,他就一定會被老百姓所銘記!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