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華為和蘋果,為何在衛星通訊上“想一塊去了”?

華為和蘋果,為何在衛星通訊上“想一塊去了”?

9月8日凌晨,2022秋季釋出會上,蘋果推出最新iPhone 14系列機型。蘋果在釋出會上稱,

將在11月推出衛星通訊服務

,iPhone 14系列機型可以在兩年內免費使用衛星SOS緊急聯絡功能。不過,

這個功能目前只能覆蓋美國和加拿大

,未來有可能推廣到其他市場。

蘋果表示,基於研究兩年時間打造的定製元件、特定軟體,可以連線特定的衛星頻率,傳送訊息,再透過基站、中繼中心(如有必要),傳達給急救機構。

華為和蘋果,為何在衛星通訊上“想一塊去了”?

無獨有偶,日前,

華為釋出的Mate 50系列最受關注的一項技術,也是衛星通訊

,即透過北斗系統支援的衛星通訊提供緊急簡訊服務,解決無網路等極端場景下的需求。

華為終端BG CEO餘承東表示,華為Mate 50、華為Mate 50 Pro突破地面網路限制,是

全球首款支援北斗衛星訊息的大眾智慧手機

。當用戶身處荒漠無人區、出海遇險、地震救援等無地面網路訊號覆蓋的環境下,也能夠透過“暢連App”,將文字和位置資訊發出求助,並支援多條位置生成軌跡地圖,

目前此功能僅限中國大陸地區。

華為和蘋果,為何在衛星通訊上“想一塊去了”?

面對這一技術,谷歌自然也不甘人後,近期,谷歌宣佈下一代安卓系統也將支援手機衛星通訊功能,Android 14開發者預覽版預計在明年3月啟動,這或許意味著可以升級Android 14系統的所有安卓手機,都有望支援這項新技術。

大佬搶灘,風起雲湧。事到如今,佈局衛星通訊,也許是手機廠商們一項短期的商業策略,但必須是更多科技公司佈局未來的一項“遠慮”。

市場期待的“下一個技術熱點”

什麼是衛星通訊?傳統蜂窩通訊是地面基站與電信網路連線,而衛星通訊是手機直接和天上的通訊衛星連線。

換言之,不需要4G和5G網路,衛星直連手機也能實現通訊。

衛星通訊並非“新生兒”,反而是一項極其成熟的通訊技術,常被用於地質勘探、遠洋運輸、森林巡護等特色領域和人群,例如衛星電話就是該技術最常見的使用途徑,而今手機廠商的操作,則是在原有的4G、5G晶片基礎上加裝衛星晶片,透過雙晶片的設計,使使用者在網路訊號差的情況下利用衛星實現通訊。

華為和蘋果,為何在衛星通訊上“想一塊去了”?

然而,衛星通訊的“溝通程度”還是比不上傳統的蜂窩網路。在傳輸影片都已相當流暢的今天,如果使用衛星通訊,還需要“精打細算”利用通訊資源。華為Mate 50系列將支援傳送文字、位置,支援將多個位置做成運動軌跡;iPhone 14系列將支援傳送文字、位置、醫療ID(如果已設定)和電池電量資訊。由此可見,

衛星通訊僅僅支援“救急”,並非手機娛樂的配套服務。

通訊高階工程師袁博指出,手機廠商和科技企業推出面向個人的衛星通訊服務,體現出該技術進一步商用化的趨勢,

當前,傳統行動通訊的想象空間或許已見頂,4G、5G的網速已經能滿足使用者的日常需求,市場需要下一個技術熱點來引領

,衛星通訊受到關注也就理所當然,實際上,無論是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心心念唸的“星鏈計劃”,還是6G時代要實現新的“空天一體”都可視作廣義上的衛星通訊。

不過也有觀點指出,衛星通訊的難點並不在於技術,而是在於

成本高企、難以普及。

華為和蘋果,為何在衛星通訊上“想一塊去了”?

實際上,自2016年天通一號01星升空後,中國電信便釋出了一款天翼衛星電話,即“天通一號衛星手機”,

其基本費為100元/月,初次安裝費用1000元,撥打/接聽電話最低資費為1。8元/分鐘,最高為66。8元/分鐘,另外,該手機流量使用資費高達16元/Mb。

總體而言,使用者對於衛星通訊功能的使用頻次低,而運營、維護衛星的成本十分高昂,對於通訊運營商而言並不划算。

針對這一問題,產業觀察家洪仕斌認為,近年來,極端天氣以及自然災害愈發頻繁,而通訊基礎設施癱瘓的威脅也愈發緊迫,儘管長期以來,衛星通訊應用於遠洋、深山作業,與人們日常生活較為遙遠,如今來看,

衛星通訊對一般人群也有難以替代的重要性。

圍繞衛星通訊的“商戰”開打,基礎建設成為了頭號專案。由於目前華為和蘋果都只能在有限的地區展開這項服務,

未來誰的衛星覆蓋範圍更廣,誰就更可能贏得市場競奪之戰。

華為和蘋果,為何在衛星通訊上“想一塊去了”?

以蘋果供應商全球星為例,其公佈的方案顯示,該公司作為蘋果服務商“必須為建造和發射新衛星籌集額外的債務資本”。據21世紀經濟報道,事實上,蘋果已決定將使用4。5億美元“先進製造基金”,用於支援衛星通訊基礎設施建設,但這仍然不足夠。眼下,全球星已經選擇高盛作為發債服務投行,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度完成融資。

向上開啟“太空經濟”

相比在C端的應用,

一些業內專家更加著眼於衛星通訊蘊藏的市場價值。

產經觀察家丁少將表示,手機企業熱衷天地連線,是希望在需求飽和、換機週期延長和行業整體創新節奏放緩的大背景下,找到新的差異化賣點。終端廠商需要新的技術賣點,衛星導航板塊企業也需要找到新的落地應用場景。

一旦以手機為切入點開啟整個移動智慧終端市場,衛星導航板塊企業將在先進技術產業的發展過程中獲益良多。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資料的印證,摩根士丹利報告指出,預計到2040年,全球太空經濟的價值將達到1萬億美元。其中,衛星網際網路預計將佔市場增長的50%甚至70%,資料顯示,2021年全球對太空領域的各項技術投資達463億美元,且當年的投資總輪數達到512輪,去年,328家太空企業共獲得了171億美元的風投融資,創下十年來新高。

華為和蘋果,為何在衛星通訊上“想一塊去了”?

銀河航天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針對最新一輪融資的使用,銀河航天將主要用於衛星網際網路相關技術的研發和商業應用的開拓,銀河航天將加速可堆疊平板衛星、星上靈活調配的多波束相控陣技術、柔性太陽翼、數字處理載荷等核心技術的攻關,並加速構建衛星低成本批次化製造能力,一步一個腳印向高速泛在、天地一體、萬物互聯的6G時代邁進。

“未來,銀河航天將抓住新型舉國體制下的發展機遇,充分發揮商業航天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優勢,不斷創新、突破自我,助力我國衛星網際網路建設。”銀河航天創始人徐鳴如是說道。

編輯丨張雅婧 綜合北京商報(記者 金朝力 王柱力)、21世紀經濟報道

圖片丨視覺中國、壹圖網、@華為中國、華為官方公眾號截圖、蘋果釋出會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