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安徽十年:新產業集聚 新機會湧現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王磊

在安徽合肥的街頭,代表新能源汽車的綠色車牌如今隨處可見。“要是沒見著新能源的車標從眼前駛過,反而會覺得奇怪。”1989年出生的章新龍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章新龍在合肥工作、生活多年,親身經歷了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2021年初,他所供職的工作團隊還只有十幾人,如今已擴充套件到60多人,他也成為了蔚來汽車合肥區域公司能源部的負責人,主要工作之一是解決新能源車主們的充電需求。

近年來,安徽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在過去的這一年,合肥新能源汽車產量達14。5萬輛,同比增長148%。以合肥、蕪湖為中心,安徽逐步構建起了涵蓋整車、電池、電機、電控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體系。

安徽十年:新產業集聚 新機會湧現

安徽十年:新產業集聚 新機會湧現

江淮蔚來合肥先進製造基地。受訪者供圖

聚焦“芯屏汽合”“急終生智”等產業領域,安徽合肥等地逐步構建了完善的產業體系,城市面貌也煥然一新。就在幾年前,還有不少當地人自嘲居住在“中國最大的縣城”,產業體系落後。

近十年間,類似的變化也發生在杭州、成都、合肥、重慶、武漢、長沙等新一線城市。憑藉自身資源稟賦及產業優勢,這些城市吸引了新能源汽車、積體電路、智慧終端、生命健康、裝備製造等先進產業聚集,不僅帶動當地就業增收,也為許多年輕人幹事創業、定居安家提供了機會。

引入龍頭企業,新老品牌齊“紮根”

時間撥回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剛起步,使用體驗還不理想。為了解決一些使用者的“里程焦慮”,有些新成立的造車“新勢力”企業投放移動充電車,在使用者外出遭遇電量不足時提供充電服務。

但這些年,隨著新能源設施佈局完善,用上移動充電車的機率越來越小了。最近,合肥的蔚來汽車車主還迎來了科技感十足的換電池體驗——駕車進入泊車位後,在手機下單,在車內螢幕點選“開始換電”,換電站會和車身自動連線,小型機器人將舊電池取下,將新電池倉裝好,車主無需下車,不一會兒就可以滿電重新出發。

“眼下,一個換電站日均服務量達300多單,一個電池倉容納13塊電池。預計年底,我們還會繼續迭代技術。”章新龍說,截至今年7月,合肥已建成各類公共充電設施1。41萬個,初步形成市區2公里充電服務圈,這大大減少了觀望者對新能源汽車的“里程焦慮”。

許多造車“新勢力”品牌紮根合肥的同時,不少老牌車企也在積極轉型,擁抱年輕使用者。

2018年,江淮汽車和大眾汽車集團共同出資打造的首款新能源汽車思皓面世,瞄準的正是年輕的中國消費者。他們發現,中國的95後和女性是小型純電動車的新一批消費群體,他們愛嚐鮮,重視個性與審美。針對這些特點,思皓新能源團隊在2021年打造了不同外觀的特別版車型,融入魔法泊車、花樣座艙及魔力鑰匙等青春元素。

最近三年間,合肥注重引入龍頭企業,累計簽約新能源汽車產業重點專案158個。2021年,簽約重點專案52個,總投資976。43億元,同比增長近3倍。當前,合肥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產業集聚上下游規上企業305戶,越來越多“合肥造”新能源車駛向全國。

大眾汽車(安徽)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地政府為外資企業創造的良好投資及市場環境,以及高素質的本土人才、人才引進、創新戰略等政策支援,是吸引他們紮根合肥、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原因。

目前,大眾汽車(安徽)研發中心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中,其中研發測試場預計將於2023年年中竣工。上述負責人說,未來,會有更多面向年輕使用者的車型從這裡走出,也將培養與吸納更多優秀的年輕人才。

安徽十年:新產業集聚 新機會湧現

大眾(安徽)年輕員工在車間工作。受訪者供圖

產業配套“強起來”,創新企業加速聚集

隨著更多龍頭企業紮根於此,越來越多年輕的創業者也開始在安徽聚集,探索更多創新機會。

1982年出生的習清平是優旦科技聯合創始人、副總經理,從在合肥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後便留在合肥,一直希望幹出一番事業。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興起,他敏銳地觀察到,鋰電池的應用場景還將不斷拓寬。

2016年,習清平與創始人夥伴們在合肥市經開區創辦了安徽優旦科技有限公司,專門從事iBMS(智慧電池管理系統)的研發、製造。據他介紹,新能源汽車所用的鋰電池往往很“嬌貴”,而智慧電池管理系統就像是內嵌入電池系統的“大腦”,可以透過感知電壓、電流、溫度來估算電池狀態,控制電池的輸入輸出,實現電池安全、高效運轉。他們研發的iBMS產品,未來可以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工程機械、輕型車輛等領域。

經過6年發展,習清平參與創辦的這家公司已經發展到了100多名員工,其中50%以上是研發人員。“每次面試時,新人都會談及,行業土壤和好的政策是吸引他們的主要原因。”他說。

隨著頭部企業在合肥“紮根”,許多產業配套也“強起來了”。習清平說:“從供應鏈端到客戶端,能找到很多本地的合作伙伴。眼下,我們信心十足。”

這份信心也傳遞給了產業鏈上的其他企業,從而進一步加速更多科創企業在這裡聚集。

更輕、更薄、更長續航的鋰金屬電池,被視為動力電池行業下一個“高地”。經過近兩年的研發後,安徽盟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最近在合肥市經開區實現了新一代鋰金屬電池能量密500Wh/kg的重大技術突破。這項技術如果進入市場,能使當下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增加近一倍。

安徽十年:新產業集聚 新機會湧現

盟維科技年輕研發人員在工作。受訪者供圖

80後的盟維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周莉莎說,企業全球首創的鋰金屬電池自動製造線將於今年第三季度投入使用,未來鋰金屬電池對於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推動作用值得期待。作為創業者,她對企業的未來發展很有信心,“研發團隊以80後、90後為主,我們正在共同努力尋求新的技術突破”。

真金白銀鼓勵科研,補上人才短板

合肥工業大學車輛工程系主任、安徽省智慧汽車工程實驗室主任張炳力教授2001年開始新能源汽車研究。他認為,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共享化“新四化”是合肥新能源汽車轉型升級的方向。但產業鏈目前最缺的是核心技術研發和高階管理人才。

在這方面,行業領先企業正在努力彌補短板。2021年以來,已有幾十位人工智慧、自動駕駛、智慧硬體等領域高階技術人才加入蔚來汽車;今年,蔚來中國總部的校招生offer發放同比去年增加2倍多,研發崗佔比超60%。而在大眾汽車(安徽)的校招崗位中,研發、生產和資訊科技是畢業生的熱門選擇。

採訪中,很多企業也表示,急需有行業經驗的軟體開發工程師、系統工程師等人才。因此,高校的人才培養也顯得至關重要。

早在2012年,合肥工業大學就在車輛工程專業中設定新能源汽車方向。2021年,學校在國內率先創辦智慧車輛工程專業,培養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跨學科複合型人才。合肥還打造建設汽車技術與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級以上創新平臺60家,吸引更多人才。

“眼下,合肥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本地配套率有待提高,產業端與教育端的人才培養和引進要繼續發力。”張炳力說。

日前,安徽省發改委印發的《支援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產業提質擴量增效若干政策》明確指出,將實施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產業技術創新工程,明確對經稽核認定的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專案,給予承擔單位投入最高20%的補助,單個專案省級補助金額最高為1000萬元,用真金白銀鼓勵科研。

“鼓勵高校院所開設新能源汽車相關專業課程,培養符合產業發展的複合型人才。”合肥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支援龍頭企業設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等平臺,依託“全球雲聘會”“智慧合肥高校行”等品牌活動,引進來自全球的汽車行業領軍人才、緊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為產業發展注入青春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