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三國投降的人那麼多,為何單單於禁被鄙視?他被這三個人給坑了

事實上,三國時期投降的猛將非常多,但之所以只有于禁遭到蔑視,主要是因為他被這三個人給坑了!

三國投降的人那麼多,為何單單於禁被鄙視?他被這三個人給坑了

悲催的于禁

一說起曹魏名將,眾人的第一反應便是五子良將,而五子良將中,最厲害的當屬張遼!然而事實上,

最開始的時候,五子良將中最厲害的人,應該是于禁!

那麼于禁究竟經歷了什麼呢?為何他被擠出了五子良將之首呢?

事實上,相比於其他人,于禁算是曹營中根正苗紅的名將,他算是從一開始就跟隨曹操打天下的人,並不像其他人一樣,乃是投降過來的,所以曹操對於禁非常信任。再加上于禁治軍有方,頗有威嚴,所以他在軍中地位非常高,曹操對他非常器重!

當年宛城之戰,曹操遭到張繡的偷襲,被打得大敗,其手下四處逃竄,

唯有于禁沉著冷靜,

帶領手下堅決抵抗,最終才成功的穩住了局勢,避免了整個曹軍的大潰敗。自此,曹操對於禁越來越器重,于禁在曹營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以至於他已經隱隱成為了曹營外姓將領中的第一人!

眾所周知,曹操用兵有個特點,那就是器重本家將領,不信任外姓將領,所以我們可以看到,

雖然張遼徐晃本事厲害,但他們幾乎都是從徵的結局

,很少看到他們獨自統帥一支大軍。其中的張郃,甚至熬到了曹營眾將都死得差不多了,到了諸葛亮北伐時期,才有獨領大軍的機會,可見曹操乃至曹丕等曹魏統治者,是多麼的不信任外姓將領!

然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于禁卻獲得了獨領大軍的機會!

三國投降的人那麼多,為何單單於禁被鄙視?他被這三個人給坑了

當時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將曹仁打得狼狽不堪,為了不丟失樊城這個重要據點,曹操準備派人去增援曹仁,

而這一次,他選中的領兵之人,便是于禁

!單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出,于禁的地位以及受信任度是多麼的高,張遼、張郃、樂進、徐晃等人根本比不上他,他才是真正的五子良將之首!

不過遺憾的是,在於禁統兵增援樊城的過程中,他被關羽給擊敗了,而且最終投降了關羽。不久之後,關羽又被孫權偷襲擊敗,于禁落入了孫權之手。最終於禁被孫權送還給了魏國,但他卻並沒有受到禮遇,反而被曹丕鄙視,甚至讓他觀看當年被擊敗的畫像,讓于禁感覺非常屈辱。于禁一把年紀了,根本受不了曹丕給他帶來的屈辱,於是他選擇了自盡,自此一代名將隕落,他在世人中的評價也變得越來越差,最終被踢出了五子良將之首!

那麼問題來了,曹營中降將那麼多,張郃是投降的,張遼是投降,徐晃也是投降的,

為何他們投降受基本沒事,而於禁投降卻遭到了曹丕的鄙視,甚至被逼自盡?

事實上,其他名將投降沒事,而於禁投降卻被逼自盡,主要是因為他被這三個人給坑了,若不是這三人,他絕不至於落得如此結局!

三國投降的人那麼多,為何單單於禁被鄙視?他被這三個人給坑了

一、龐德

龐德本是馬超的副將,當年馬超戰敗以後,選擇投靠劉備,而龐德認為投靠劉備並不是一個好主意,於是他選擇了和馬超分道揚鑣,並最終投入了曹操的麾下。襄樊之戰時,龐德和于禁一同出征,在戰場表現非常勇猛,給關羽軍隊造成了不小的損失。而且當天降大雨,曹軍被關羽圍困時,龐德也表現出了悍不畏死的氣節,一直堅持作戰到最後一刻,令人頗為感嘆。相比之下,其他曹軍的表現就差了許多。

當時曹軍急衝衝地趕到樊城,根本沒料想到會發這麼大的水,所以他們根本沒有準備戰船,於是面對大水,他們只能選擇向高處退避,而關羽軍隊是有大船的,於是荊州軍都乘坐大船進攻曹軍,最終

擊破了曹軍的心理防線

,曹軍成建制投降,關羽近乎俘虜了三萬曹軍精銳。而且作為曹軍主帥的于禁,也選擇了投降關羽!

在三國那個時代,投降其實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

,所謂良禽擇木而棲。當年徐晃本是楊奉的手下,結果他投降了曹操,受到了重用。張遼本是呂布的手下,後來他投降曹操,同樣受到重用。張郃本是袁紹的手下,官渡之戰中他臨陣倒戈,投降了曹操,也受到了重用……說白了,在那個時代,投降乃是一件正常的事,並不會受到過多的苛責。于禁在襄樊之戰中已經盡了全力,他之所以戰敗,乃是因為失去了天時地利,他的投降無可厚非,然而他沒想到,他的身邊竟然會有龐德!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當身邊人都一樣的時候,大家並不會受到苛責,所謂法不責眾。然而當身邊出現異類,而你又和異類不同,那麼你就很可能受到苛責!

龐德便是那個異類!

三國投降的人那麼多,為何單單於禁被鄙視?他被這三個人給坑了

曹軍眾人都投降了,但龐德卻選擇不投降,這便將於禁等人襯托得貪生怕死。尤其是當關羽給龐德提供了生還之路,準備招降龐德時,龐德仍然選擇寧死不降,要給曹操盡忠,並最終遭到關羽誅殺,

這更加把于禁凸顯得貪生怕死

,以至於曹操都發出了如下感嘆!

《三國志》:太祖聞之,哀嘆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以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

按照三國的慣例,投降本是一件正常的事,只要主帥盡力了就行,所以

曹操本來是不會對於禁太過苛責的

。但龐德的寧死不屈,直接把于禁凸顯得非常窩囊,要知道龐德加入曹操陣營才五六年,而已經跟隨曹操已經三十年了,這種情況下,龐德選擇盡忠,而於禁選擇變節,這就直接把于禁打入了地獄,使得於禁的評價直線下滑!也就是說,其實于禁之所以會受到曹丕等人的鄙視,其實完全是因為有龐德在那裡做對比,

若沒有龐德的寧死不屈,于禁的苟且偷生其實也能夠受到理解!

二、孫權

三國中投降的人非常多,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功地洗白自己,就是因為他們投降後的戰績非常不錯,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比如張遼多次更換主公,按照慣例,他的評價應該不怎樣,然而他在加入曹營後,憑藉白狼山之戰以及合肥之戰,直接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和對曹操的忠心,於是他直接洗白了自己,世人對他的評價也提升了好幾個檔次!再比如張郃,官渡之戰中他臨陣倒戈,導致袁紹徹底戰敗,按道理說他應該被評為小人。但他在加入曹營後表現非常好,後期更是成為足以抗衡諸葛亮的名將,於是張郃也成功洗白了自己,使得眾人對他的評價也得以改觀!

三國投降的人那麼多,為何單單於禁被鄙視?他被這三個人給坑了

按照上述理論,襄樊之戰,于禁雖然投降了關羽,但

只要他在加入關羽陣營後表現良好,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能力,那麼他一樣可以洗白自己

。估計當時的于禁也深諳這套規則,所以他準備投降關羽後,好好打幾仗,以戰績洗刷屈辱,結果還沒等於禁施展開來,孫權就偷襲了關羽,把關羽打得大敗。最終,于禁在關羽這邊還沒坐熱乎,又直接成為了東吳的俘虜。而眾所周知,吳軍的戰鬥力一直不行,於是于禁徹底失去了證明自己的機會……

說白了,若是當時孫權不偷襲關羽,任由關羽繼續做大做強,那麼等關羽徹底信任於禁後,以于禁的能力來看,他完全有大把的機會證明自己!只要于禁打幾個令眾人刮目相看的勝仗,

那麼世人就只會認為于禁是在棄暗投明,他的能力毋庸置疑!

遺憾的是,陰狠的孫權終結了這一切,打破了于禁的所有計劃,所以說,孫權乃是坑害於禁的第二人!

三、曹丕

于禁在曹魏陣營混了三十年,算是曹操的元老班底了,能夠以外姓身份混到如此高位,可見於禁在曹魏內部的根基是多麼的深厚!再加上于禁在曹操的起兵生涯中,多次力挽狂瀾,所以他和曹操培養出了深厚的戰場友誼。在這種背景下,即便於禁投降了,曹操也不會對他痛下殺手,畢竟當年的那份感情還在,所以說只要曹操活著,于禁回到曹魏後,雖然不可能官復原職,但肯定不至於被逼自殺!

然而倒黴的是,當於禁被送回魏國時,曹操已經去世了,小氣的曹丕登頂帝位了,於是于禁倒黴了!

一方面曹丕本身比較刻薄小氣

,他覺得於禁的投降,損害了魏國的國威,所以他非常痛恨于禁;

另一方面,當時曹丕初登帝位,需要天下人對他忠心

,于禁的這種變節行為自然要受到打擊。在這兩方面的因素下,曹丕對於禁越來越憤怒,最終逼死於禁!

說白了,若不是曹丕上位,于禁很可能不會死!曹丕乃是坑害於禁的第三人!

三國投降的人那麼多,為何單單於禁被鄙視?他被這三個人給坑了

結語

總的來說,三國降將那麼多,之所以單單於禁被鄙視,完全是因為他被這三個人給坑了!這三個人分別是龐德、孫權、曹丕!對此,你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留言討論哦!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