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費德勒,為何無可替代?

費德勒,為何無可替代?

隨著費德勒宣佈退役,他的一系列偉大紀錄也將就此凝固:包括20屆大滿貫冠軍在內的103個冠軍頭銜、310周世界第一、369場大滿貫單打勝利、連續23次大滿貫四強和連續36次大滿貫八強,以及ATP排名系統誕生以來最年長的世界第一。

近年來,費德勒因為身體和年齡原因,在和納達爾、德約的“三巨頭”角逐中,已經落到了下風,他的大滿貫冠軍數量,也已經被納達爾和德約趕超。但是,費德勒的退役掀起的巨大反響依然在提醒著世人,紀錄可以被追趕、被重新整理,但一些特質仍然讓他無可替代。

他是橫跨網球新老兩大技術時代的傳奇。如今的男子網球強調的是更快的速度和更強的力量,更多的頂級選手選擇在底線大力回球,費德勒同樣精於此道,但他還掌握著一項日漸“失傳”的技藝——優雅、從容、寫意的擊球,一種更符合人們對傳統網球認知的風格。

實用與審美,這兩項已經在網球和其他各種職業體育專案中被多次證明“互斥”的特點,卻在費德勒的手下被冶於一爐。

在被認為關於費德勒最深入的書籍《弦理論》中,作者這樣寫道:“費德勒是罕見的、超自然的運動員。他擁有智慧、玄奧的預判力、在場上的感覺、閱讀和操控對手的能力、混合旋轉和速度的能力、誤導和佯攻的能力、提前佈局戰術的能力、外圍視野、肌肉感知力,以此替代了單調的對球速的控制。”在費德勒的技術組成中,力量和速度固然是重要的一環,但他還有更多的網球“裝備”,不誇張地說,他就是一本現代網球的“百科全書”。

他是百折不撓和傷病抗爭不休的戰士。右膝的傷病和單核細胞增多症留下的後遺症,多年來一直困擾著費德勒,但他卻在職業生涯中完成了空前的1251場單打勝利,儘管其間不乏傷病在比賽中發作的情況,他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卻沒有留下哪怕一次中途退賽的記錄。

2018年之前,當時他狀態下滑,已經闊別世界第一5年之久,外界普遍認為他距離退役已經不遠,但36歲6個月的他卻在一系列苦戰之後,於2018年重新殺回了世界第一寶座。他不但超越阿加西(33歲)成為世界年齡最大的世界第一、成為重返世界第一間隔最久(原紀錄為3年)的球員,而且也以14年17天超越納達爾的9年,成為初登世界第一和最近位居世界第一時間跨度最大的選手。

“超長續航”的職業生涯,是費德勒自律和抗爭的結果。最近兩年,他還連做了三次手術,但由於年齡的關係,恢復狀況已不如以往,右膝最終還是成了他的“阿喀琉斯之踵”。如果說競技賽場上沒有人能贏得過的強大對手莫過於時間,至少費德勒和時間成功拉鋸了很久、很久。

他是職業體育界德藝雙馨的楷模。賽場內外,他永遠彬彬有禮、從容優雅,對妻兒關懷備至、潔身自好,以費德勒為偶像的粉絲們,永遠不用擔心“塌房”。他也是最早超越桑普拉斯大滿貫紀錄的人,有他在前面領跑開路,納達爾和德約這些追趕者方能更好地激發出自己的潛力。

費德勒收穫的讚美,既是和他等身的榮譽和紀錄相匹配的,但又不止於此。他在世界網壇乃至世界體壇的存在,更被寄託了一種懷念。在他身上,古典體育的雋永美感和工業時代的高效刺激似乎得以共存——儘管事實上,在現代體育界,前者正在更多地被後者吞沒。

從這個角度而言,沒有人能夠“擊敗”費德勒,時間也不能。

(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