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貴陽白雲區雲城街道:破解民生短板 “圈”出宜居生活

本文轉自:人民網-貴州頻道

今年來,家住雲城街道金融北城社群瑞福花園小區的陳遠珍生活習慣有新的變化。“4月份,家門口新裝了公交站臺,還開設了環區公交,送完孫子上學還可以搭公交買菜、遛彎,活動範圍更大,生活更加豐富了。”她說。

當前,貴陽在城市重點建設“一圈兩場三改”,共啟動99個“15分鐘生活圈”建設。在白雲區雲城街道,當地堅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政於民、問效於民,統籌佈局圈內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公共設施,增加養老、托幼、就業等服務有效供給,持續增加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問需於民 破解“急難愁盼”

貴陽白雲區雲城街道:破解民生短板 “圈”出宜居生活

設定銀行取款點方便群眾。人民網 龍章榆攝

“要急用取現金時,在手機地圖上發現找不到銀行取款地點。”在雲城街道雲城尚品小區居住的李寧遭遇了一個難題:“最近一處銀行網點離我們有幾公里,走路要走近半個鐘頭。”

正在發愁時,雲城街道的民意調研行動找上了門。瞭解需求、整理立項、對接金融機構……如今,3臺自動存取款機已在轄區投入,一個銀行網點已在裝修階段。“效率高、速度快,幫我們解決了大問題!”李寧感慨。

雲城街道地處數博大道白雲段的核心區,是白雲區與觀山湖區城市發展實現無縫對接的重要連線帶,居住著14000餘戶近3萬人。如何確保生活圈建設為民眾所需所盼所想?雲城街道組織委員、宣傳委員袁春友介紹,街道透過開展科級幹部“進百家門、知百家情、問百家需、聚百家力”民意大調研專項行動,廣泛問計於民。

袁春友說,街道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其他科級幹部集中用半個月左右的時間,深入群眾家中徵求意見,每人至少入戶100戶。

上門訪談、下發問卷……截至目前,街道入戶走訪9000餘戶,線上、線下發放並收回調查問卷兩萬餘份,生活圈居民覆蓋率達96。8%,90餘個群眾提出的問題得到收集。

最佳化機制流程 推進民生專案

貴陽白雲區雲城街道:破解民生短板 “圈”出宜居生活

新設定的公交站臺。雲城街道供圖

雲博路與天元街交叉口的地下通道專案今年有了進展。該地下通道,是該路段主要過街通道,但因產權等問題,專案長期擱淺,成為周邊群眾的出行“痛點”。

“如今已和相關單位就產權移交進行對接,將在原來修建的基礎上進行安全檢測、內裝施工等相關工作,預計今年年底施工完畢交付使用,確保群眾順暢通行。”雲城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吳曉輝說。

為確保服務民生專案得到有效推進,雲城街道進一步完善機制,建立責任清單,明確街道主要領導、分管領導、部門負責人、社群書記和網格員職責。

同時,街道還建立包保制度。“街道黨工委成員、其他科級幹部,按照包保聯絡社區劃分,分別包保聯絡社群所在專案,紮實推進專案建設。”吳曉輝說。

臨時紅綠燈、完善小區休息座椅……在雲城1生活圈,2021年新建、改擴建專案共17個,其中16個為市級備案,1個為區級排程。截至目前,11個專案已經完成。

關愛弱勢群體 打造宜居家園

貴陽白雲區雲城街道:破解民生短板 “圈”出宜居生活

開辦“雲城公益暑託班”。雲城街道供圖

雖然已是開學季,但云城街道開辦的“雲城暑託班”家長群裡聊天仍然火熱。今年7月,40餘名學生參與街道舉辦的暑期免費託管,緩解了轄區居民子女暑假“看護難”問題。不少家長們群裡發表感謝:“幫了我們大忙!”

為促進宜居宜業,雲城街道在“15分鐘生活圈”建設過程中加強對弱勢群體的服務。

服務“一老一小”。雲城街道成立社會工作和志願服務站,根據居民的需求,開展殘困老年人微心願結對和互助活動等多項志願服務專案。社工服務站成立以來,已開展了社群自組織培育主題活動、兒童友好主題活動等16個活動。

服務轄區失業待業人群。雲城街道開辦“融樂創意坊”社群車間,吸納就業困難的群眾進行免費培訓、就業增收。今年3月以來,已開展技能培訓40餘人次,完成訂單6批次4000餘件產品。

打造“15分鐘生活圈”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吳曉輝說,將繼續開展調研走訪、加強統籌排程、完善工作機制,推動讓老百姓的幸福在家門口升級,讓老百姓辦事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