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為何孔子說甯武子:“有時聰明,有時愚蠢,非常善變”?

春秋時期衛國有一個名臣,叫

甯武子

,在衛文公、衛成公兩代衛侯執政時都擔任重要職務,是一個很有作為的政治人物。

孔子講過一段話評價甯武子,他說:

“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這是原話,不太容易明白。翻譯過來就是說:

甯武子這個人,國家有道的時候,表現的很有智慧;國家無道的時候,又表現的很愚蠢。他的智慧是可以達到的,但他的愚蠢,別人是達不到的。

這段話談到了“有道”與“無道”,提到了“智”與“愚”,是孔子根據甯武子的作為而言的,那麼甯武子在歷史中的表現到底如何呢,這就要從他侍奉的兩代衛侯說起。

為何孔子說甯武子:“有時聰明,有時愚蠢,非常善變”?

01邦有道,則知

在古代知通智。邦有道相對於邦無道而言,據史記載,

衛文公

是一個很有歷史功績的國君,邦有道指的就是他執政時期。

衛文公的上一代國君是他的哥哥衛戴公,屬於臨危之際登上大位,幾個月後就因病去世了,衛文公是繼任者。衛文公的上上一代國君是他的叔叔衛懿公,在位八年間庸碌無為,在政治上毫無建樹,他還有一個特別的愛好,

喜養鶴,還給仙鶴封了官位,

定期發放俸祿。

由於昏庸,招致衛國群臣的反感和民眾的不滿,很不得民心。由於君臣失和,一個國家是很難強盛的,在後來與

狄人

的作戰中,衛懿公帶領軍隊迎戰,結果出師不利,被殺死了。

為何孔子說甯武子:“有時聰明,有時愚蠢,非常善變”?

衛文公正在一個

內憂外患、國力式微

的形勢下,走向大位。他執政後開始廣納良策,聽取各方聲音,頒佈有利於國家發展、人民團結的政策,不幾年間就讓衛國有了轉機,又開始繁榮昌盛起來。

甯武子是幫助衛文公治國理政的一代名臣,

因為衛文公有道,甯武子敢於進言進

策,做事積極主動,勇於任事,幹出了一番業績,展現出了他的才智。

為何孔子說甯武子:“有時聰明,有時愚蠢,非常善變”?

02邦無道,則愚

愚,指的是愚蠢,這裡的愚,是大智若愚之意。接替衛文公上臺的是衛成公,是一個

剛愎自用而又脾氣暴躁的君王

,聽不慣他人的意見,執政任性專橫。

相比於衛文公,衛成公就是無道之君了,衛國的大臣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做事積極果敢了,變得謹小慎微,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有的大臣不惜隱退而避禍。

在一個自以為是的君王身邊做事,是很難的,想有些作為更難上加上。甯武子只好改變以往的做事態度和方式,來適應新的政治環境。

為何孔子說甯武子:“有時聰明,有時愚蠢,非常善變”?

孔子說他

“邦無道則愚”

,就是說他處處表現出不懂的樣子,給人感受就像是愚笨的人一樣。事實上這只是他通權達變的一種方式罷了,他的愚是根據不同際遇適時調整的

“大智若愚”

,而不是真的愚蠢。

孔子說像甯武子那樣有智慧並不難做到,但像他那樣及時的調整改變自己、甚至有時不惜裝瘋賣傻,這不是每個人能做到的。可以發現歷史上的甯武子是一個

“善變”

的名臣,這是他國家無道時出來做事,而又能得以保全的過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