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治理電動腳踏車,有牌上路只是第一步

文/曾德雄

廣州將於10月1日開始對沒上牌的電動腳踏車進行處罰,交警也多次提醒市民9月30日之前給(符合條件的)電動腳踏車上牌。

治理電動腳踏車,有牌上路只是第一步

10月1日後,廣州交警將對未登記上牌仍上道路行駛的電動腳踏車依法予以處罰

電動腳踏車這兩年成為熱點話題,每年兩會都有很多這方面的建議、提案,我自己也聯署過多份建議,可見話題之熱。

之所以全城熱議,是因為“氾濫成災”,而且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至於氾濫的原因,是因為它符合時代之需、大眾之需。用的人多,並不必然“成災”;用的人多,且其中很多人不守規矩,才會“成災”。根據我們前段時間與政府相關部門的密集座談交流,“不守規矩”幾乎貫穿於電動腳踏車從生產到銷售到使用的全鏈條,問題最嚴重的是銷售(改裝)和使用(道路違章、違規充電、亂停亂放)這兩個環節。尤以使用環節為甚,電動腳踏車的熱門話題,也多集中在這個問題上。

10月1日以後,交警開始對無牌上路的電動腳踏車進行處罰,針對的也是這個環節。對於新政的施行,最明顯的效果就是上牌的市民越來越多(有關部門為上牌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正如饒原生所說,“上牌與管理畫不了等號”。上了牌,真的就能管好?這也是我的疑慮。

治理電動腳踏車,有牌上路只是第一步

還有四天,無牌電單車上路將罰

上了牌再輔之以幾次集中整治行動,會在短期內取得相當大的成效,這是可以預見的。但集中整治難以成為常態,從行政成本考慮也難以為繼,時間長了、風頭過了,只怕又要“氾濫成災”,這就是我的疑慮。在一次座談時,交警部門曾表示過運用高科技進行管理:在牌照裡面植入晶片,裡面包含車主的全部資訊,可以實時監控車輛的使用狀況。相信這是一個趨勢,也是所謂數字化治理的具體體現,但能起多大作用,我仍有疑慮。

如果說,電動腳踏車反映了時代發展水平,那麼相應地,對它的治理,也應該有一個時代性的系統思維。單就上路行駛這個環節來說,上牌肯定是必要的第一步,透過上牌,至少可以將相當部分不合格不合規的電動腳踏車擋在外面,減少安全隱患。

另外,對於上牌上路行駛的這部分電動腳踏車,是否應該分類管理?比如,是不是要區分一下生產性使用與生活性使用?在不少場合都聽說,違章最嚴重的其實是那些外賣快遞小哥,針對這部分人的執法行動,也進行過多次,但效果卻似乎不太明顯。我認為,除了路面執法,可能也要多部門聯合深入到那些平臺公司內部,看看是不是一些公司內部的規章制度,導致這些外賣快遞小哥在路上風馳電掣鋌而走險,有沒有可能從改進、完善外賣企業內部的規章制度入手,讓外賣小哥不要像現在這樣深深地困在“系統”中疲於奔命慌不擇路。

如果能夠將這部分違章減下來,目前電動腳踏車“氾濫成災”的局面或能得到緩解。

(作者是廣州市人大代表)

(羊城晚報時評投稿郵箱:wbsp@ycwb。com)

圖片 |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巍

責編 | 傅銘途 姜雪媛

校對 | 周勇

編輯:

【來源:金羊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