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攜手非洲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視點)

攜手非洲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

氣候變化及其負面影響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迫切問題和嚴峻挑戰。非洲作為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在適應及減緩氣候變化合作中採取了多種應對舉措,作出了巨大努力。中國與非洲在應對氣候變化程序中不斷加強協調與合作,有效提升了非洲應對氣候變化的韌性和能力。

合力應對氣候變化,關係到人類的未來。今年11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將在埃及濱海城市沙姆沙伊赫舉行,目前籌備工作正在有序進行。埃及總統塞西強調,埃及熱切希望在COP27會議期間傳達出非洲大陸的願望,推動非洲大陸與各方切實加強合作,助力非洲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取得質的飛躍。

專家指出,非洲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國際社會應為非洲國家的相關努力提供必要支援,特別是發達國家應切實履行出資義務,加大對非洲國家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援,共同推動非洲可持續發展。

氣候變化帶來諸多負面影響

氣候變化已成為非洲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挑戰。今年以來,非洲多國遭遇了嚴重的氣象災害。1―2月,強熱帶氣旋襲擊了馬達加斯加、莫三比克和馬拉維等國,造成上百人遇難,眾多房屋和公共設施受損;4月,南非東南部沿海地區普降大雨,引發嚴重洪水與山崩,造成數百人死傷,電力和供水服務中斷,非洲最繁忙港口之一德班港因基礎設施遭破壞而一度營運中斷;6月,聯合國糧農組織表示,非洲之角地區受持續嚴重乾旱影響正面臨饑荒擴大的風險,急需人道主義援助。

尚比亞氣象學家繆拉科卡比薩表示,過去30年尚比亞一直飽受氣候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最明顯的是氣溫上升和降雨量減少,農業部門遭遇諸多困難。埃及《共和國報》稱,去年夏季極端氣候事件明顯增多,致使埃及橄欖園和芒果農場產量大幅下降。此外,埃及約22%的人口居住在地中海沿岸地區,面臨海平面上升的威脅。聯合國難民署稱,薩赫勒地區的氣溫上升速度是全球氣溫上升平均水平的1。5倍,氣候變化問題加劇了當地對資源的爭奪,更多人被迫流離失所。

相關報告顯示,非洲大陸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能力較弱,海平面上升速率、冰川退縮率高於全球平均值。世界氣象組織《2020年非洲氣候狀況》報告顯示,非洲東部僅存的冰川可能到2040年完全融化,其中肯亞山的冰川預計在2030年就會完全消融。

氣候變化給非洲大陸的經濟、社會、生態帶來諸多負面影響:水文、植被等變化加速了蟲媒疾病傳播,影響人類健康和農業發展;一些地區人口被迫遷徙,產生“氣候難民”問題;水資源缺乏和糧食安全問題不斷加劇,更多人口可能陷入極端貧困。據估計,如果不採取適當的應對措施,2030年非洲將有多達1。18億極端貧困人口面臨乾旱、洪水和極端高溫的威脅。非洲開發銀行行長阿德西納表示,氣候變化每年給非洲帶來70億至150億美元經濟損失,“非洲別無選擇,只能應對氣候變化”。

非洲國家相關努力獲得肯定

近年來,非洲國家積極採取舉措努力適應及減緩氣候變化影響,獲得高度肯定。摩洛哥穆罕默德六世大學綜合理工學院學者維克多昂格瑪表示,平均而言,非洲國家已將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5%左右用於支援減緩氣候變化的各項措施。在推動全球氣候議程方面,55個非洲國家中有53個簽署並批准了《巴黎協定》,提交了國家自主貢獻目標,並在清潔能源、土地利用、森林保護等領域採取了一系列行動。

在能源轉型領域,非盟與近50個非洲國家制定了清晰的能源轉型目標,努力構建各國現代低碳、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體系。肯亞計劃在2030年實現100%清潔能源供電,地熱能的開發將幫助該國到2030年減少32%的碳排放量;摩洛哥計劃到2025年實現可再生能源佔比超過52%,其太陽能產業每年可減少超過76萬噸的碳排放量;埃及正透過一系列行動展現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包括啟動2050年國家氣候變化戰略,發行中東北非地區首個主權綠色債券等。

在土地利用領域,獅子山農民放棄傳統的刀耕火種方式,轉而在沼澤地裡種植水稻,大大減少了燃燒所產生的汙染排放。在薩赫勒地區,10個非洲國家正在種植樹木,築起“綠色長城”,努力實現到2030年恢復可利用土地面積達1億公頃的目標。

一些非洲國家還加入森林保護的國際合作專案。位於大西洋沿岸的加彭森林覆蓋率超過88%,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超過1億噸。去年6月,加彭獲得了由聯合國信託基金“中非森林倡議”所提供的1700萬美元資金,成為首個因保護境內熱帶雨林而獲得資金補償的非洲國家。加彭林業部長李懷特表示:“我們正試圖為高雨林覆蓋率的國家提出一種新發展模式,既能保護森林,又能推動我們發展。”

國際社會提供支援至關重要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非洲國家身處氣候變化巨大影響的最前沿,國際社會為非洲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支援至關重要。“我鼓勵所有國際合作夥伴挺身而出,為非洲氣候適應加速計劃作出支援承諾。”

喀麥隆著名學者羅德里格日前撰文稱,如何統籌兼顧經濟社會發展與應對氣候變化,仍然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難題。“發達國家已實現較高水平的發展,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程序中應負主要責任。而大多數非洲國家仍處於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化的初級階段,需要面對經濟增長與人口增長帶來的雙重挑戰,同時還要承受與發達國家幾乎相同的國際氣候政策限制,這是不公平的。”

全球適應中心的報告指出,西方國家要為全球氣候變化造成的大部分損失負責,發達國家應兌現其向發展中國家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氣候融資的承諾,並儘快填補非洲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所需的巨大資金缺口,這一數字到2030年預計將達到2650億美元。昂格瑪呼籲,非洲國家的訴求不能只是被聽到,而應當真正影響國際議程。非洲應對氣候變化,離不開全球減排行動的整體框架和國際社會的大力支援。

一直以來,中國積極支援非洲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努力。去年底,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上透過《中非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宣言》,呼籲國際社會務必採取行動,邁出決定性步伐,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共同支援埃及代表非洲國家舉辦COP27。繼“八大行動”中的綠色發展行動之後,綠色發展工程作為“九項工程”之一列入《中非合作2035年願景》首個三年規劃。根據規劃,中國將為非洲援助實施10個綠色環保和應對氣候變化專案,支援“非洲綠色長城”建設,在非洲建設低碳示範區和適應氣候變化示範區。

衣索比亞亞的斯亞貝巴大學教授科斯坦蒂諾斯表示,在南南合作和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非中雙方進一步深化應對氣候變化交流合作,加強綠色發展合作。中國積極推動非洲清潔能源合作專案實施,支援非洲國家更好利用可再生能源,助力提升非洲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及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能力。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14日 17 版)

(責編:趙欣悅、白宇)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