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國產運動品牌專題①|總收入超過耐克中國後,安踏遠不能高枕無憂

國產運動品牌專題①|總收入超過耐克中國後,安踏遠不能高枕無憂

“晉江小廠”出身的安踏近年來發展十分迅速;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安踏實現總營收259。7億元,歸母淨利潤為35。88億元。這也讓安踏總收入首次超越耐克中國,問鼎中國運動鞋服品牌老大的位置。

安踏之所以能夠超越一眾國產運動品牌,核心在於企業形成了較具競爭力的三條業務曲線:第一條是以安踏主品牌為核心的專業運動業務曲線;第二條是以FILA品牌為主導的時尚運動業務曲線;第三條是以Amer Sports等國際品牌為核心的戶外運動業務曲線。

當然,看似成功的業務結構,同樣也暗藏危機。

一方面,安踏主品牌DTC模式轉型下,給企業帶來的庫存壓力正不斷增加;另一方面,曾經的收入增長引擎FILA品牌目前已經出現見頂趨勢;此外,企業在拓展業務的第三增長點的路上也面臨較多不確定性。

所以行業一哥,遠不能高枕無憂。

國產運動品牌專題①|總收入超過耐克中國後,安踏遠不能高枕無憂

↑位於

天津的一家安踏專賣店 圖據視覺中國

第一部分:

主品牌DTC模式下庫存承壓

說到安踏,首先要提到的是企業的主品牌安踏(ANTA),1994年,在安踏品牌創立之初便瞄準了當時國內相對空白的大眾運動市場,避開與Nike、Adiddas等國際品牌及李寧等國產品牌的直面競爭。

高性價比的產品定位以及渠道上的加盟模式,讓安踏品牌得以迅速擴張,不斷搶佔低線城市消費市場;財報顯示,僅在2008~2010年間,安踏品牌門店數量連續三年增長高於 20%。

2020年8月,安踏開始對主品牌進行DTC模式轉型,所謂的DCT模式,就是直面消費者;對企業來說意義在於透過縮減經銷商等中間環節而最佳化利潤。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減少中間商賺差價外,DTC模式更大的意義還在於推動品牌的數字化轉型,畢竟這種全渠道直接接觸消費者的方式,更能夠讓企業對產品設計、營銷效果、使用者體驗有更精準的把控,從而有利於企業提高經營效率。

國產運動品牌專題①|總收入超過耐克中國後,安踏遠不能高枕無憂

西部證券研發中心分析報告截圖

也正是由於DTC模式的持續推進,砍掉經銷商後,安踏主品牌的毛利率有所上漲。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安踏主品牌的毛利率為55。1%,同比提升2。3%。

但與此同時,DTC模式也有一定的弊端。

首先是存貨問題,如今在DTC模式下,需要最終賣給消費者才算完成銷售,幾千家門店的庫存也就成了安踏的存貨。

換句話說,DTC模式下,會導致安踏的存貨增加,存貨週轉週期變長。財報顯示,自2020年主品牌安踏實施DTC轉型後,安踏整體庫存週轉天數從2019年上半年的87天提高到2021年上半年的117天;而今年上半年,更是達到了145天,成為庫存週轉天數最高的國產運動品牌。

國產運動品牌專題①|總收入超過耐克中國後,安踏遠不能高枕無憂

資料來源來源:公司財報、紅星資本局

此外,在DTC模式下,由於線下門店為企業直營,店鋪層面租賃費用及員工成本也會有明顯增長,而成本的增加,便會導致企業經營開支的上升。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主品牌的經營利潤率同比下滑1。1個百分點至22。0%。

因此,對於安踏主品牌來說,DTC模式下將持續考驗企業的經營能力,而企業的經營風險也隨之被放大。

第二部分:

FILA增速有見頂跡象

之所以安踏能從“晉江小廠”發展到中國運動品牌老大的位置,離不開旗下FILA品牌的成功。

2009年,安踏從百麗集團收購了虧損嚴重的義大利運動品牌FILA,2013年,安踏開始對FILA進行國內市場重點培育。或許安踏深知主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已經根深蒂固,“另起爐灶”才是走向高階化最好的方法。

FILA也確實成功打入了中國時尚運動市場。

財報顯示,2015年,FILA的總營收為17。5億元;到了2021年,FILA總營收已增長至218。22 億元。

從FILA營收在安踏總營收中的佔比來看,2015年,FILA營收僅佔安踏總營收的15。8%;之後,FILA對於安踏的營收貢獻越來越大。財報顯示,2021年FILA的營收佔比已經達44。24%,僅次於安踏主品牌的48。7%,成為安踏的又一主要營收來源。

所以,FILA對於安踏來說至關重要;與此同時,從今年上半年財報來看,FILA的表現也開始讓人有些擔憂。

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FILA實現營收107。77億元,同比下降0。5%,經營利潤24。26億元,同比下降22。8%;營收和利潤出現雙降。

而從歷史資料來看,在2019年~2021年,FILA營收增速分別為73。9%、18。1%和25。1%;換句話說,FILA的營收增速也早已有所放緩。

國產運動品牌專題①|總收入超過耐克中國後,安踏遠不能高枕無憂

資料來源:企業財報、紅星資本局

對於安踏來說,佔據企業營收半壁江上的FILA出現見頂,一方面使得安踏失去了左膀的想象空間;另一方面,由於FILA定價中高階,這部分業務也更“賺錢”,從歷年財報資料,FILA的毛利率普遍高達70%左右,若FILA持續頹勢,也必然會影響到安踏的整體盈利能力。

今年上半年,安踏淨利潤率由19。2%下降至17。6%,毛利率下降5。9個百分點至50。0%,這背後就與FILA的業績低迷不無關係。

從FILA線下門店數量來看,FILA整體從2019年開始,門店數量就開始有所放緩。截至2022年上半年,FILA門店數量為2021家,相較於2021年的2054家,門店數量不增反降。

國產運動品牌專題①|總收入超過耐克中國後,安踏遠不能高枕無憂

資料來源:企業財報、紅星資本局

市場競爭大環境來看,我國的運動時尚市場同樣是競爭對手雲集;而時尚運動市場的消費者主要為一二線城市的年輕群體為主,使用者追求個性同時喜新厭舊,FILA想要重回快速增長軌道,恐怕很難。

第三部分:

第三業務增長點的不確定性

除了安踏主品牌與FILA外,近幾年透過不斷地“買買買”,安踏手上的牌其實很多。

2015年,安踏陸續拿下高階滑雪品牌DESCENTE、中高階童裝品牌KingKow,以及韓國品牌KOLON等品牌。此後,在2017年,安踏完成對Amer Sports的收購要約,給高階和超高階戶外領域帶來完整閉環。

值得一提的是,大肆併購背後,安踏的資金壓力也不容小覷。2017-2021年,安踏資產負債率由24。71%一路飆升到54%。到2021年末,安踏的有息負債達到131。73億元,在手現金及銀行存款245。81元。

這些業務現階段的“成績單”則在安踏財報中的“其他品牌”有所體現,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安踏的“其他品牌”收入為18。28億元,同比增長為29。9%,增速超過了安踏主品牌以及FILA。

看上去安踏的“其他品牌”增長迅速,但與此同時,這些業務線的規模還是比較小,上半年“其他品牌”收入佔企業總營收比僅為7%;因為對企業整體的營收貢獻目前來看仍然比較有限。

從產品定位來看,由於此類業務偏垂直類專業運動,因此市場空間目前也較為有限。

以Amer旗下的滑雪及越野頂尖品牌薩洛蒙(Salomon)、專業滑雪裝備品牌阿托米克(Atomic)為例,在北京東奧會期間,兩品牌的曝光度有所增加。但由於目前滑雪運動在中國還處於市場教育階段,因此多數消費者由於頻率和價格問題,往往採用租滑雪服和滑雪板的方式。

對於安踏來說,如何擴大國內銷路,培養使用者習慣,就非常重要,但在短期內,似乎也很難找到解決方案。因此安踏的滑雪業務也自然難像此前FILA一樣短期內帶來豐厚回報。

除了冰雪業務,Amer旗下還包括知名戶外品牌始祖鳥(ARC`TERYX)、網球運動品牌威爾勝(Wilson)等。但事實上,這些業務單獨拿出來看,依然處於小眾領域,也很難讓市場寄予厚望。

品牌培育也離不開企業燒錢搞營銷。據2021年財報顯示,安踏廣告及宣傳開支比率(佔收益百分比)為12。4%,支出金額達61。17億元,創五年來新高。

再看企業的研發投入情況,今年上半年,安踏的研發費用率為2。32%,對比國際品牌耐克與阿迪達斯常年10%左右的研發費用率,差距仍甚遠。目前安踏仍是“重營銷輕研發”,而對於產品矩陣豐富的安踏來說,兩者如何權衡也至關重要。

總的來說,安踏在尋找自己第三業務增長點時,依然面臨著較多不確定性。

小結:

FILA的失速,對於安踏來說,“打擊”無疑是巨大的。如今的安踏一方面需要提高主品牌的經營效率,一方面也需要持續擴大其他業務生長線。因此,安踏遠不能高枕無憂,而是需要繼續講出一些新故事。

紅星新聞記者 劉謐

責編 鄧旆光 編輯 郭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