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技能型人才走紅網路,體現了什麼?

技能型人才走紅網路,體現了什麼?

近日,浙江建設技師學院學生馬宏達摘得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抹灰與隔牆系統專案桂冠的訊息登上熱搜,技能人才再次受到廣泛關注。社交平臺上有網友感嘆:這塊獎牌完美詮釋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一段時間以來,在自媒體平臺,電器維修、花木養護、焊接工藝……展示各類實用技能的人才和相關影片受到廣泛關注與追捧,許多技能型人才在網路走紅。技能型網紅或展現技能,或答疑解惑,或教學授業,獨特的工匠色彩讓他們贏得了不少關注,甚至透過技能分享成為各行各業的技能標杆。

技能人才走紅的背後,體現了什麼?

技能人才在手工業時代被稱為工匠,工匠是有工藝專長的匠人,匠心是指專注於某一領域,針對這一領域的生產過程全身心投入和精益求精的狀態。曾經,木匠、銅匠、鐵匠、石匠、鞋匠等工匠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須臾不可離的職業,他們精湛的技藝描畫出傳統生活圖景的底色。在大機器生產之前,工匠是人類工業生產的主力,與機器生產相比,手工生產需要勞動者全身心的投入,因而包含著更多的人性成分和勞動凝結。儘管手工生產效率較機器生產要低得多,但產品是由勞動者親手打造出來的,因而工匠更能直接體現人自身的能力和風采。手工業產品中凝結了更多的人類勞動和勞動者的思想感情,體現著人本身的精神和力量。工匠精神突出表達一種情緒、一種行為,其背後蘊含著一種文化,即對職業的敬畏,它體現出的是一種理想和情懷,超越了世俗的功利之心,工作不僅僅是被當作賺錢謀生的手段,更多的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

進入規模化和標準化的大機器時代,福特製透過對勞動概念和勞動執行的不斷分工和再分工,將工作任務分解成小塊,規定了每個勞動者需要完成的動作和工作的速度。雖然福特製簡化了操作方法,降低了對勞動者的技能要求,但使勞動者失去了勞動過程的自主性,抑制了勞動者的創新和個性,工作的敬畏之心被功利之心逐漸替代。

英國社會學家鮑曼在《工作、消費主義和新窮人》一書中指出,福特製使勞動者完成了從工匠到工人的身份轉變,與此相關的是工作本身從情感化向非情感性轉化,工作的價值取向從追求完美與極致向成本收益理性化轉變,工作倫理從以追求精雕細刻為榮譽向追求數量和分秒必爭轉變。由此帶來的結果:一是透過機械性的訓練使工人習慣於不假思索的服從,對自身或他人做得很好的工作缺乏自豪感和尊重感,不知道自己從事高強度工作節奏的意義,久而久之習慣於完成沒有意義的工作任務;二是透過對工人的控制和馴化,把他們所做的事和他們認為有意義和值得做的事情割裂開,把工作本身和原本工作所能提供的可以感知和理解的目的分割開,衡量生產者聲望和地位的標準不再是熱衷奉獻的美德,而是工資的差別;三是將生產與人類需求分割開,使得人類需要的滿足與為生產付出的努力以及該努力的程度毫不相干。

在後福特時代,雖然機器生產可以重複手工業時代的某些特徵,但對技能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從而為新的工匠文化發展開闢了廣闊前景。新的工匠文化特徵是工作被賦予了審美文化,工作的價值不再僅是道德關注的焦點,工作不再僅是自我構建和身份構建的軸心,工作也不再僅由金錢報酬決定,工作本身不可避免地受到審美文化的影響,與消費社會中的消費活動一樣,工作是由精緻的美學價值決定的,工作成為受到美學審視的社會活動。鮑曼認為消費社會的工作價值取決於產生愉悅體驗的能力,這也是工作美學的特質之一。

這意味著工作也和娛樂有了一定的關聯。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一書中指出,“我們進入一個娛樂的時代,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併成為一種文化精神……上帝偏袒那些有娛樂他人的才能和技巧的人”,在自媒體上,工匠也被賦予了娛樂精神,工匠能否成為網紅工匠,不僅取決於工匠精神,同時也取決於其是否具有娛樂精神。娛樂時代是一個偶像替代權威的時代,傳統工匠的技能學習中,師傅是權威,掌握技能需要師傅的言傳身教和傳幫帶,如今的自媒體時代,除了線下技能學習外,線上培訓和學習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一些技能型網紅甚至成為小圈層中的偶像。技能型網紅的出現重塑了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不僅打破了大機器時代工人勞動過程自主性喪失的局面,同時展現了勞動者的個性、工作美學和工作榮譽,重塑智慧時代的工匠精神和文化。

如何看待技能型網紅的創作?

符號是指記號、標記和象徵,用來指稱或代表事物的象徵物,亦指能代表自身事物之外的事物。人類的思維、語言、交流和傳播都需要使用符號進行“意義”表徵,符號反映人類特有的表徵文化。從符號學理論理解消費品,具有三層含義,第一層是功能化的消費品,是與真實世界相聯絡的,也稱為海德格爾的“上手之物”;第二層是與概念相聯絡的消費品,是抽象的消費品;第三層含義是意象之消費品,是對前兩層含義的引申,消費品在這個層面獲得了自主性,一方面是人格化的物,即把物當作人,亦即主體客體化,另一方面是物的敘述,是事實性的敘述,或者說是自然的敘述。

當一個社會進入消費升級階段,也即進入豐裕社會。豐裕社會的特點正如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所指出,“豐盛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主要特徵,今天在我們周圍,存在著一種由不斷增長的物、服務和物質財富構成的驚人的消費和豐盛現象,它構成了人類自然環境中的一種根本變化”。物品的豐盛促進了消費者對物品符號的關注,符號代表了消費者的社會階層和文化品味。過去人們關注物品,現在人們更加關注物品組成的體系。消費者在做選擇時不僅是依賴於物品物理效能構成的體系,更多是依賴於美學旨趣引導下的符號體系,包括物品的“擺設結構體系”(如傢俱的組合)和“氣氛結構體系”(如色彩的組合)。由物品體系構成的符號體系成為消費者作出消費選擇的重要出發點,不同的消費品體系所構成的符號指向不同的意義,彰顯出不同的地位、身份和文化品味。

符號建構依賴於技能型人才在產品設計、產品生產、產品營銷和產品服務方面的努力和想象力。中國的消費升級正值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之際,消費的符號建構與各種數字化的新業態、新模式相結合,在滿足居民消費升級的同時,也促進了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的發展。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透過個性化和差異化的符號建構得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也透過數字化技術,實現了與符號生產者和符號消費者的資訊溝通和反饋。商品推送模式不僅僅是以物體系的模式進行推送,同時也依據符號體系的模式進行推送。在滿足消費者符號需求的同時,也提高了供需匹配的效率。

當然,符號的創作者和製造者首先是技能型人才,如李子柒的美食短影片就是用一系列美食生產和傳播技巧來塑造符號。在她的短影片中,食物不再僅是滿足溫飽的功能性物品,而變成了一種象徵性意義物品。李子柒在靜謐的農家小院中用最傳統的手藝精心製作一道道具有傳統特色的美食被賦予了美食的非功能性意義,其變成了一種符號,一種理想生活、田園詩意、傳統文化的象徵。網際網路時代,符號塑造與“個性推薦演算法”被廣泛運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也會帶來某些弊端,在自我形象的構建上呈現內卷化特徵,使年輕人的非理性消費模式在不知不覺中被建構出來,對年輕人的理性消費產生了重要影響。

技能型網紅助推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資訊高速發展的時代,為職業技能培訓與資訊科技發展的融合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技能型網紅培訓作為“網際網路+職業技能培訓”中的一種模式,在借鑑電子商務和直播帶貨執行模式的基礎上,實現了職業技能培訓的線上線下一體化。

“網際網路+職業技能培訓”模式是將傳統的線下培訓資源和線上網路優質資源相結合,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和學習偏好整合線上培訓資源,可以隨時隨地參加學習和培訓,突破了時間和空間限制,使得學習和培訓更加方便。線上技能培訓平臺還可以利用大資料對學習者進行評價和分析,並根據學習者的學習方法、學習行為及學習效果推出相關優質教育資源,實現個性化學習和培訓。目前“網際網路+職業技能培訓”模式具有靈活多變的特徵,有多種資源可供利用,包括政府建立的職業教育資源庫,也有市場建立的職業培訓資源庫及職業學校提供的資源庫,這些豐富資源為網際網路職業培訓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近年來,政府通過出臺一系列政策促進技能人才的培育和成長。其中“技能中國行動”是一項重要舉措,其核心是要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全體勞動者、貫穿勞動者學習工作終身、適應就業創業和人才成長需要以及高質量發展需求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培訓主體是以政府補貼培訓、企業自主培訓、市場化培訓為主要供給,以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技工院校、職業院校、職業培訓機構和行業企業為主要載體,以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創新培訓為主要形式的組織實施體系。“技能中國行動”特別強調要創新培訓方式,大力推行“網際網路+職業技能培訓”,廣泛開展新職業、新業態、新模式從業人員技能培訓,加強數字技能培訓,普及提升全民數字素養。從數字化培訓的幾大平臺和全國各大短影片平臺來看,如B站、抖音、快手都有專門的版塊以免費直播的形式傳授各種技能知識,並形成了很多獨具特色的技能培訓網紅;人社部所屬6家線上培訓平臺“技能大師線上”也以直播的形式,藉助高階師資特色,傳授技能競賽和世界技能競賽專案的成果轉化。

實施“技能中國行動”,一方面需要最佳化促進工匠精神崛起的制度環境,包括國家和企業的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倡導工匠精神關鍵在於建立保障機制,要讓更多人樂意當工匠,需要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更需要建立健全培養、考核、任用、待遇等一整套激勵機制。政府應做好頂層設計,完善工匠等級晉升制度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制,使他們對自身職業有認同感、歸屬感、成就感。另一方面要積極培育促進工匠精神崛起的市場環境,隨著資訊社會的到來,個性化需求與資訊科技的結合為定製生產和定製營銷提供了最快捷和最有效的途徑。資訊科技使企業能夠蒐集大量消費者行為資料,從而瞭解每個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企業的競爭力來自於為特定消費者的特定需求提供產品或服務的能力,一方面企業透過大眾傳媒針對消費者進行符號建構,另一方面消費者也可以直接參與到產品設計中,企業透過把設計權交給消費者,引導消費者參與符號建構。在與消費者溝通中,獲知消費者的價值偏好和生活理念,進而形成產品的設計思想和創新優勢,從而更好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技能型網紅促進技能型人才快速成長

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推動了產業結構升級和革命性轉變,由此帶動了新技術、新材料、新裝置、新工藝等新產業層出不窮,同時也催生了對新職業和新工種的需求,對全社會的就業帶來了重大的影響,對我國人力資源開發和職業能力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

隨著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逐漸向上遊轉移,產品生產逐漸向高附加值產品過渡,對高技能勞動力的需求也隨之不斷擴大,勞動力供給與市場需求不匹配問題依然存在:一方面是技能培訓跟不上就業結構需求的變化,勞動力職業能力不能滿足就業技能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續加大,出現所謂“千工好招一技難求”的高技能人才匱乏局面。當前我國高質量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是高技能人才缺口的擴大,促進我國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源泉就是大幅度提高高技能人才在產業工人隊伍中的比例。補齊這一短板的有效手段就是要加大力度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建立勞動者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利用多種資源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加快高技能人才培養。因此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和技術手段,開發、構建和完善勞動者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隊伍,將人口紅利轉變為技能人才紅利,促進高質量發展,以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

技能型網紅日益成為勞動者技能培訓體系的重要補充。技能型網紅大多是精通某項專業技能且樂於分享的優秀人才,透過對專業的努力學習和鑽研使自己成為行業標杆。在技能型網紅的引領下,各行各業不斷擴大各個生產領域和各個生產環節技術領先的能工巧匠隊伍,推動技能型網紅群體不斷向縱深發展。技能型網紅目前已成為推動各行各業積極參與的一項能工巧匠造星工程,藉助這一工程將會促進我國技能型人才的快速成長。可以預見,新時代的現象級網紅市場將不再由流量明星獨霸,技能精湛的工匠也將成為其中重要的力量,成為青年的追捧物件,透過他們推動“中國工匠”成為世界級品牌。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我國在國際國內新形勢下的必然選擇。促進國內大迴圈的首要任務是擴大內需,擴大內需又以擴大消費需求為重點,這是增進人民福祉的重要內容。我國有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中等收入群體人口超4億,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消費增長空間巨大。從美國、日本、德國等國經濟發展規律來看,進入中等收入階段是居民消費升級的重要時期,是居民追求個性化消費和服務、擴大教育、醫療、旅遊等消費的重要階段。

居民消費升級階段對技能型人才以及相應的組織模式提出了更深層次的要求:一是倡導工匠精神,透過終身僱傭具備高技能和高歸屬感的工人以增強企業的凝聚力,提高個性化商品和服務提供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二是注重發展具有高度專業技能和充分自主控制權的組織模式,以便對生產過程進行快速調整來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三是強調保持與個性化相關的產品設計、營銷、消費者服務一致性的戰略;四是利用資訊科技和網際網路技術跟蹤消費者需求的變化,縮短產品週期,形成生產者、供應商和銷售者之間的資訊和技術共享網路。技能型網紅的發展能夠助力消費升級,為具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設計者、生產者和營銷者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為相關生產和服務行業提供模範和標準,快速獲取供需雙方的共享資訊,在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方面具有重要的引導和示範作用。

作者 | 清華大學社科學院社會學系教授、博導 孫 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