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大散文|在省圖聽見思想眾泉匯流

大散文|在省圖聽見思想眾泉匯流

大散文|在省圖聽見思想眾泉匯流

作者 崔洪國

兩處省圖薈萃了無數的精品佳作,是大師雲集的地方,是世界和中國的大師哲學思想眾泉匯流的地方,是過往的歷史以文字和故事的形式交匯的地方。行吟期間,也是你能感到那種深邃的思想碰撞,激發你的哲思和靈感的“大明湖”和“趵突泉”。

——題記

(上)

在濟南大明湖景區南側臨水的綠化長廊裡,有一處典型的江南園林式建築,名叫遐園。遐園北鄰明湖一湖碧水,不遠處就是司家碼頭,隔水相望的湖心處就是歷下亭,在水中亭亭玉立著。遐園的東南角是明湖的南門,大明湖紅色的牌樓就在那裡高高矗立著。遐園也是明湖的一處很有特色的景緻,但比起超然樓、竹港清風、歷下亭、小東湖的盛名,更像一個待字閨中的少女,宛如小家碧玉般隱在參天古木的深處,小橋亭臺,花樹掩映,靜水流深,精緻婉約。

大散文|在省圖聽見思想眾泉匯流

據記載,遐園,原名山東省圖書館,創建於清宣統元年(1909),是一座古典的園林式建築。因坐落於科舉取士貢院舊址,時任山東提學使羅正鈞取《詩經。小雅。白駒》“思賢”詩意,該篇擇一“遐”字,雅稱“遐園”,並手書二字,刻制匾牌,嵌於門楣上方。山左名園,歷經劫火;貞石不滅,見證滄桑。如今的遐園,雖然經過了多次的修葺,但依舊保留著原有的風貌和靈氣。園內有迴旋的長廊,紅色的廊柱,靠裡一側的廊牆上刻滿了濟南名園名士名橋的歷史和故事,需要你慢下來從一頭向另一頭慢慢行著才能品出其詳。園內的南側是一座石山,山上有一處亭子,山石的下面是長滿了荷葉和水草的水溪,連通著外面的明湖,水溪上架了兩座拱形的小橋,很有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味道。北邊一座橋向東不遠處是國學課堂,向西跨過橋,過了一個月亮門就是山東省圖書館了。

遐園內的山東省圖書館是省圖的舊址,新的圖書館在二環東路上。省圖舊址是一座近四方的紅磚建築,穹形的門,古色古香,遠看就如同西方

教堂

建築的進門一般。四方形紅磚的建築在明湖四周和明湖路那些仿古的建築群中顯得很獨特,與秋柳詩社和白花洲四周的清灰古建築不同,省圖紅磚的顏色和房子的結構更像書屋和學堂,更有書香書卷氣。現在的省圖還在正常使用著,裡面有各種各樣的藏書,每天都有前來打卡學習借閱的市民。因為需要省圖通用的借書證,所以有的遊人在遐園裡遊玩之際,步行到省圖門口就止步了,有時向裡邊望一望,看到裡面中間的廊道桌子上坐滿了學習和讀書的市民,生怕打擾了清靜,就輕輕走開了。

大散文|在省圖聽見思想眾泉匯流

我與省圖很多年之前就有交際了。我記得當時到濟南時間不長,大約是在2013年夏天左右,有一次去洪樓廣場和百花公園,經過二環東路省圖書館一站,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去了一趟省圖。當時就是想進去看看,在進門處,省圖服務人員讓先辦個借書證,還反覆向我講述了辦個借書證的好處,說有了借書證,不僅隨時方便進出省圖,而且可以一次從省圖借好幾本書帶回家看就是,兩個月期滿了可以再續借。省圖有的是書,自己平時又喜歡有書的生活,再者說了,書非借不能讀也,我就毫不猶豫地交了100元押金,辦了借書證。有幾年時間隔一段日子就到省圖去借幾本書,回到家,在書香的世界裡消磨時光的同時,充實和豐盈著自己。

也是從那時,自己與省圖就結下了不解之緣。有時從報紙、期刊、百度看到推介什麼書了,又拿不定主意是買還是借。我就先到省圖,找到那本書,找一個角落,靜靜地看上一兩個小時,看一個上午或一個下午,意猶未盡,就借回家去接著讀。感到那本書非常適合自己,雖借閱完了,也還是如餘音繞樑,愛不釋手,就跑到英雄山文化市場或者泉城路的新華書店買了來,工整地放在自己的書架上,不知不覺之間,書架上就有了很多新書的面孔。有時下班回到家,隨手從書架上取下一本,翻開來讀一篇,悟一下自己的所思所得,也是一種很有情趣的事情。我在散文《靜對一山書牆》中詳細寫到過那種閱讀的幸福體驗。

後來,有了手機的電子閱讀,加之每天匆匆忙忙,又有無數的融媒體資訊提供著快速的瀏覽,靜下來讀一本書的時間少了,去省圖借書的日子自然也少了。但是一直非常想念到省圖借書讀的日子。想想那時,坐上公交一路欣賞著車窗外大美濟南的風物和人情,到了省圖一站下來,步行到省圖的門外,首先內心就被省圖烘托的那種特有氣場和建築的莊嚴與恢宏深深震撼著,緩步進去,立刻就浸潤在那無邊的,濃濃的書香氛圍中了。一排一排的書,那都是思想的巨人,就在那裡立著,不少的市民在一山一山的書牆中間挪移著,尋覓著思想的碰撞和自己心怡的書籍,有的就在那裡讀,有的和我一樣借了幾本帶回家如飢似渴地讀。那種思想的碰撞才是最讓人如醉如痴的事情。

明湖是我的所愛,明湖是激發我靈感的場域,明湖也是我經常光顧的地方,每次去明湖,我都要步行到遐園,有時在遐園裡坐在長廊的長凳上,身邊是溪水潺潺,頭頂是蓬鬆的樹冠如蔭如傘,樹的外面是無數的雲在卷舒著,園外是明湖的風攜著明湖的碧波秀水輕輕吹過。遐園就氤氳在樹草花海和小橋流水的園林世界裡,因為有水流過,有山石的水順著向下流淌著,也有水從曲徑通幽的石隙和石縫間向外滲著,所以遐園的水氣凝重,樹木和花草都像喝飽了一般,旺鮮旺鮮的,林間那些鳥雀的鳴唱也如同潤過了喉嚨,聲音特別清脆甜美。遐園的西邊,省圖就兀自在這風景中在那裡靜靜立著,等著每天來打卡的讀書和借書人。

大散文|在省圖聽見思想眾泉匯流

我之前並不知道二環東路省圖的借書證在遐園省圖舊址這裡也能用,只是上次去了,我在門口問了一下服務人員,說省圖的借書證是通用的,不僅能夠進去看書,也能和二環東路的省圖一樣借書,只是還的時候從哪裡借的到哪裡還就是了。當時心裡還是有些不熨帖,不放心,加之那天已近週末正午,省圖的工作人員正在視窗啃著麵包。我看了心裡非常感動又有些不忍心,她們為了泉城人的閱讀都犧牲了自己的週末,怪不容易的,我就沒有進去,但心裡一直就和有事一樣,反覆合計著找個充裕的時間到省圖舊址和二環東路省圖,體驗一下借書讀的感覺,再去際會一下那些大師和他們的思想。明湖是天下泉城眾泉匯流的地方,省圖是大師雲集,思想眾泉匯流的地方,所以,我就很想再到省圖去尋找那種與大師邂逅,與思想激盪的感覺了。

(下)

國慶長假的前三天,陰雨連綿,到了第四天,天晴了,但氣溫就像過山車一般,一下子把季節從夏秋推到了冬的門口,天有些清冷。我在那天去了遐園和二環東路的省圖。在超然樓旁邊有一處泉城書坊,為了方便市民,濟南在街巷街角建了很多這樣的泉城書坊,我去過千佛山西門旁邊的一家。超然樓旁邊的這處泉城書坊就靠著人來人往的超然樓,外面人聲喧嚷,書坊內清幽安靜,書香嫋嫋。我順道進去,找了一本書,坐在臨窗的書桌上,翻看著,是一本關於泉城風物人情的,一套三冊,《歷下名人遊蹤》《歷下人鳳》《歷下往事》,我很多的創作都在關注著大美濟南的歷史和人文,所以對那本書很是喜愛,從京東搜了一下,還有存貨,就下了單,然後出來一路穿行過水清岸綠的明湖南堤,到了遐園的省圖。

天放晴了,人們被壓抑的長假熱情釋放了出來,在趵突泉、護城河、大明湖奔走著,到處都是人。遐園的兩處小橋上有拍婚紗照的在取景,綠樹蔥蘢,百鳥朝鳳,碧波清澄,水過留痕,遐園真是取景的好去處,我把心中的祝福送給了拍婚紗照的新人,穿過小橋,走進了省圖。通到裡邊的長廊也是一條很長的過道,隔幾米擺了一張書桌,圍了一圈椅子,都坐了人,有的在聚精會神的看著書,有的累了爬在書桌上休憩,還有年齡大的銀髮老人一邊看一邊摘抄著。我從一排歷史類書籍的書架上取了一本歷史學家吳晗的《歷史的鏡子》,那本書首版於1946年,書架上那本是後來增補的,吳晗在書中提出了改良社會風氣,限制權力,根除腐敗,實行治人與治法結合的民主政治。我讀了裡面的《三百年前的歷史教訓》和《明代民族英雄于謙》等篇章,回望歷代的興衰也是心潮起伏,看到于謙那樣的風骨也是熱血澎湃。民族的歷史和根脈所以綿延不絕,就是歷朝歷代都有那樣心懷蒼生和天下的仁人志士。我從遐園省圖借了那本書準備回家認真拜讀。

大散文|在省圖聽見思想眾泉匯流

兩處省圖薈萃了無數的精品佳作,是大師雲集的地方,是世界和中國的大師哲學思想眾泉匯流的地方,是過往的歷史以文字和故事的形式交匯的地方。行吟期間,也是你能感到那種深邃的思想碰撞,激發你的哲思和靈感的“大明湖”和“趵突泉”。在省圖的那些書架中間,你能感受到那些大師們,那些歷史的敘事,那些宏辯闊達的哲學思想從不同的場景中走出來,娓娓道來,像是在國學講堂聆聽,又像是在和你慈善地對話,你感受到的是歷史的鮮活和思想的力量。思想的光芒永恆地留駐在宇宙歷史的星空,照亮著無數匆匆來往的過客,照亮著你我。歷史倏忽而過,思想如星辰大海,熠熠生輝。閱讀是打通曆史、思想和你我之間的任督二脈。

那天,我還從二環東路的省圖借閱了一本《2014年中國最美散文》,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閱讀了鐵凝的《天籟之聲 隱於大山》,那是一篇關於著名作家賈大山的傳記,賈大山是河北省新時期第一位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的作家。他的“夢莊記事”系列是那個時代很純粹很溫情的敘事,是對於中國鄉村淳樸生活的最美麗最善良的關照。“讓我永遠懷念的,是與這樣的兄長那些不可再現的清正、有趣、純粹、自然的文學閒談。”鐵凝說得情深誼長。大山的作品傳遞了積極的道德秩序和優雅的文化價值,這是她對賈大山作品的評價,找時間一定認真去研讀大山的作品。

大散文|在省圖聽見思想眾泉匯流

我還從這本最美散文集中讀了舒婷深情回憶顧城和謝燁的那篇散文《燈光轉暗,你在何方》。說起顧城,首先想到的是那句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那是中國當代詩歌的經典,也是絕響。顧城本身就是一個文學的傳奇,他和謝燁在紐西蘭流浪島的愛情生活更是神話和童話般的神秘傳奇。舒婷在文中深沉細膩地回憶了與顧城和謝燁的交往。從文中能看出,她對顧城的文學天才和對顧城純文學的信仰和堅守充滿激賞,對顧城和謝燁在紐西蘭的悲劇結局又滿懷了悲憫和憐惜。我讀後心情有些沉重,文學的善良和純粹性需要有人純粹地去守望和信仰,但文學的純粹性之外,每個人也都需要面對柴米油鹽的人間煙火和真實人生。那一代人,不少選擇了對於文學操守的篤信和堅守,他(她)們找不到文學理想和現實真實之間的和解路徑,有的就選擇了以非常決絕的方式在文學的淨美天堂和生活現實之間決裂,選擇去了自己夢想的詩和遠方,除了顧城,其中還有海子和三毛。我一直記著海子的“我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記住了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記住了她的夢

裡花

落知多少。他(她)們對文學宗教般的虔誠和信仰是文學之幸,如今,更多的人在尋覓著文學的純粹性和真實生活和解的方式,這既是文學之幸,更是時代之幸。

大散文|在省圖聽見思想眾泉匯流

那天在家裡陽臺簡裝的書坊中,我握著那捲最美散文,望著天外的雲捲雲舒從小區南邊的青山翠谷之間升起來,飄過來。我想到了小區西邊一處學校大門兩邊的兩句校訓,“一卷書千秋事良師慧在激勵,四海心八方誌英才成於乾惕”,真是意味深長;我想到了那些大師們,是他們的激勵讓我懷揣著文學的夢想朝乾夕惕。那一刻,忽然就有了靈感,隨口吟詠了幾句詩“青山翠谷淨凡塵,黃葉落盡紅葉深。淺秋鳥鳴林間木,書卷香茗無俗人。”看來,在省圖邂逅大師,聽見思想眾泉匯流,又見這天高雲淡,山青如黛,是真能觸發靈感的。天命之年,需要在行走中發現,更需要思想和沉澱,以後只要出去,一定去省圖聽聽思想眾泉匯流的聲音。

大散文|在省圖聽見思想眾泉匯流

崔洪國,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山東寫作學會散文評論委員會委員,齊魯晚報青未了副刊簽約作家。出版有散文集《尋找靈魂的牧場》《與海陽最美的邂逅—崔洪國散文精品集》長篇非虛構紀實作品《列車前方到站徐家店》《膠東散文十二家.崔洪國卷》,在報刊、媒體、平臺發表散文、書評400餘篇。散文《濟南的橋》獲“第二屆齊魯晚報青未了散文獎”三等獎。

壹點號 風過林梢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