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露真容

“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露真容

“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露真容

本報訊(記者 崔毅飛)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自今年9月30日起,北京市文物局組織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以及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等高校,對圓明園澹泊寧靜遺址進行第三期考古發掘,目前已經取得重要成果,揭露出“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

北青報記者昨日走訪了澹泊寧靜遺址考古現場。該遺址位於圓明園西北部,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據史料記載,澹泊寧靜的主建築是座“田”字形大殿,俗稱“田字房”。“田”字為農業的象徵,體現了清朝皇帝對農業的重視。該建築地面以上部分雖已無存,但基址儲存尚好,透過連續三年的發掘,已全部揭露出該建築基址。“田字房”臺基由9層夯土夯打而成,臺基面上可見柱頂石、鋪地方磚、排水溝,臺基外圍可見如意踏跺、卵石散水和道路。透過考古發掘的“解剖溝”,可見基槽底部打著密密麻麻的地釘,以防止建築下沉。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張中華介紹,透過考古發掘,已全部揭露出建築基址,臺基儲存高約0。55米,區域性殘存虎皮石陡板、階條石,“田字房”共33間,各間皆4。48米見方,廊深1。28米。

根據文獻記載,康熙皇帝親自培育“御稻”(京西稻的前身),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精心種植,並在玉泉山周邊開闢了御稻田,所產御稻米供宮廷食用。此後,京西稻在北京大面積種植。在“田字房”以北發掘的稻田遺蹟,發現了南北兩側的田埂,南側田埂可見兩次修整痕跡,稻田內此前以植物考古的手段發現有水稻植矽石。“清朝皇帝不僅以‘田’為房,還在‘田字房’旁的稻田裡親自勞作,稻田遺蹟的發掘,對探討清代的御稻培育、種植和農耕技術具有重要作用。”張中華談道。

今日雖已不能見澹泊寧靜景區全貌,但從發掘的情況看,遺址表現出濃郁的鄉村園林景象。張中華認為,考古發掘工作釐清了“田字房”的形制和工程做法,為清代皇家園林建築研究提供了新材料。與此同時,本次考古工作全程與幾家高校考古專業、古建築考古專業的田野考古實習相結合,有效提升了考古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

據悉,本次考古發掘全程向公眾開放考古工地,並透過各種方式及時與社會共享考古成果,進一步向公眾展示考古成果所內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影片/本報記者 郭謙 黃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