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北外日籍專家馬場公彥:中國高校學術氛圍自由開放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白波 和冠欣

2019年,61歲的日本巖波書店前總編輯馬場公彥告別了自己工作35年的日本出版行業,開始了一場對他而言前所未有的全新旅程。

北外日籍專家馬場公彥:中國高校學術氛圍自由開放

巖波書店是有上百年曆史的日本老牌學術出版機構,享譽日本學界。馬場公彥的下一站是中國北京的高等學府。此前他不但從未在日本以外工作生活,也沒有在高校長期任教的經歷。

馬場公彥隻身來到中國,首先在北京大學任教,今年轉至北京外國語大學,主要為日語系學生講授日語和中日文化比較等課程。三年來,馬場公彥大部分時間都在北京工作和生活,得以近距離地觀察中國的高等教育和中國社會。

“來中國前,我對當代中國情況的瞭解,主要是來自日本國內媒體。日本國內媒體的主要服務物件是日本國內的讀者。我透過日本媒體所瞭解到的中國的形象,跟在中國這三年來了解到的是不一致的,距離太大。”馬場公彥說。

在馬場公彥看來,

生活在北京這座城市“非常舒服”。北京生活便利、物質豐富,市民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溢於言表。與他曾經因工作來北京出差時已有了很大進步。

2019年剛開始在北京大學任教時,馬場公彥幾乎沒有高校教學經驗,漢語也不像今天這麼流利,但他仍然比較好地進入了新的角色。“在北大和北外,我不是孤立的,單位給了我很多幫助。由於兩所學校都是中國頂級的學府,學生學習和理解的能力以及熱情也是非常高的。當然,再加上我35年的出版社編輯和50歲以後從事研究工作的積累,都讓我可以很舒服、順利地進行教學。”

與中國學生的相處讓馬場公彥感到愉快。他驚喜地發現,這些年齡與自己的孩子差不多的中國大學生,愛好、心理和觀念,在很多方面和日本年輕人非常接近。“中國高校日語專業的學生選擇學習日語,是因為他們喜歡日本文化,特別是日本的大眾文化,像動漫、電視劇、歌曲之類的,這方面跟日本的年輕人差不多一樣。”馬場公彥說。

即便是在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這樣優秀的中國高等學府,學生和老師依舊非常努力地學習和工作,這一點讓馬場公彥感受頗深。與此同時,正如北大遵循“思想自由、相容幷包”的宗旨,北外“相容幷蓄、博學篤行”校訓所說的那樣,兩所高校自由開放的學術研究氛圍也給馬場公彥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並使他從中受益。

“以北大來說,北大吸引了世界各國的優秀學者。學者們可以在沒有國籍、民族和種族界限的開放條件下開展學術研究、追求真理,非常自由,這是成為頂級學府最關鍵的一個條件。”馬場公彥說。

作為一名學者,馬場公彥在工作閒暇常常沉醉於北京深厚而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中。馬場公彥說,東京作為日本政治中心的時間大概有四百年,而北京是一座千年古都,歷史更為厚重。他舉例說,房山雲居寺始建於唐代,故宮則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三年來,他花了很多時間遊歷北京,挖掘和了解北京的歷史文化,感受到很大樂趣。

北外日籍專家馬場公彥:中國高校學術氛圍自由開放

接受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採訪時,馬場公彥表示,

中國在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長期維持日本最大貿易伙伴的地位。

對日本來說,中國是日本國家和日本國民不可或缺的經濟合作伙伴。近十年來,中國實現了脫貧攻堅的重大成就,對全世界而言都意義非凡。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了世界各國的合作聯通,維護了和平穩定,是中國作為地區大國的重要貢獻。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框架下,中國也為國際合作付出很大努力,致力於提高發展中國家的國際話語權,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