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又一氫能企業撤單IPO 投資人:受打擊!

《科創板日報》12月27日訊(記者 敖瑾)

繼國富氫能後,又一氫能企業科創板IPO折戟。

上交所披露的資訊顯示,上海治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治臻股份”)撤回了上市申請檔案,其科創板IPO稽核狀態變更為“終止”。

治臻股份、國富氫能等多家氫能企業,在今年年中集中向IPO發起衝刺,但它們的IPO之路都不太平坦。撤單IPO前,治臻股份、國富氫能10月初時IPO稽核狀態已變更為“中止”;同一時期科創板IPO稽核中止的還有捷氫科技,而直至目前,其上市稽核仍處於中止狀態。

有關注氫能的投資人士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氫能企業今年扎堆上市,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年初《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的頒佈,該政策也點燃了許多投資機構對氫能領域專案的投資熱情,但如今幾家氫能企業衝擊IPO相繼受阻,或讓多數機構繼續保持對行業的觀望態度。

“財務投資機構主要目標仍然是賺錢,如果上市退出的路徑還沒走通,對機構投資氫能領域的熱情會有一定影響。”

IPO之路不順或與業績有關

本次撤單IPO的治臻股份成立2016年,主要從事燃料電池金屬雙極板的研發、製造、銷售及相關技術服務。

據此前的招股檔案,此次IPO,該公司擬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1070萬股,募集資金12。21億元,其中6。71億元擴建氫燃料電池金屬雙極板,2。89億元建設研發中心,2。6億元補充流動資金。

股東構成方面,公司實控人陳關龍、藍樹槐、彭林法,透過上海氫捷、集領為臻以及上海臻燃,合計持有治臻股份37。74%的股份。上汽創投為治臻股份第一大外部股東,持股比例為10。92%。

此前的招股書顯示,治臻股份於2021年末完成IPO前的最後一次增資,對應的投後估值為23。3億元。而在2020年3月該公司首次進行對外增資時,其投後估值僅為3。83億元。短短兩年,公司估值漲了近7倍。

對於治臻股份此次撤單IPO,有關注氫能領域的投資人對《科創板日報》記者分析稱,或與其客戶集中度過高、長期無法盈利等經營情況有關。

“治臻股份的大客戶銷售收入佔公司營業收入比例超過90%,

與此同時,氫能企業目前都存在一些共性問題,存續期內長期難以盈利,雖然有收入規模,但盈利狀況不理想,就相當於無法體現公司的商業閉環已經形成、具備賺錢能力,這點其實影響很大。

據此前的招股書,報告期內治臻股份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587。47萬元、6682。68萬元以及2。11億元,佔公司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94。07%、96%和94。53%。其中,捷氫科技作為公司第一大客戶,銷售佔比達到了50%左右。

業績方面,2019-2021年期間,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750。49萬元、6960。84萬元及2。23億元,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3359。25萬元、-1。31億元、1390。13萬元。

26日下午,《科創板日報》記者就IPO終止相關問題致電治臻股份,但截至發稿未獲公司答覆。

氫能產業仍處於早期階段

今年以來,氫能產業因為年初相關政策規劃的頒佈,再度掀起了一股發展熱潮。除了多家氫能企業扎堆衝刺科創板外,一級市場上,氫能領域的投融熱度持續,不少專案在經營面沒有太大變化的情況下估值水漲船高;二級市場方面,近百家上市公司宣佈跨界氫能業務。

財聯社創投通資料顯示,今年以來,氫能領域共發生投融資事件29起,披露融資規模超80億元,無論是數量還是披露規模較去年都有較大幅度的增加。從投資輪次來看,主要集中於較早期階段。其中,國鴻氫能、國氫科技、海德韋爾以及莒納科技等,年內完成了2輪或以上融資。

另據財聯社創投通資料,今年以來,宣佈開展氫能業務的上市公司多達93家。

北京金融街資本投資管理部VP王澤宇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可以看到,自《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頒佈以來,以氫能為主營業務企業一下就增加了不少;企業融資時,雖然主要產品及業務跟往年相比沒有發生太大變化,但估值也會大幅提升。不過這也不是氫能一個行業的問題,任何行業風口來了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其進一步表示,其所在機構有意在明年加大對氫能領域專案的佈局,其今年一整年花了大量時間做相關的研究以做好準備,但目前多家企業上市受阻的情況,對機構的投資熱情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對於很多財務投資機構來說,被投專案上市退出難以實現,其實就可以算是一種投資失敗。我們現在也在重新評估,是不是現在投這些氫能企業還是太早。”

從產業角度看,氫能企業也還處在較初期的發展階段。深創投創新投資研究院研究院林瑋對記者表示,當前氫能產業僅相當於十年前的鋰電。

“一方面膜電極、催化劑等電堆關鍵部件,及低溫儲運加氫設施國產化率還很低;另一方面基於真實需求的產量還未起來,無法做到規模效應下的持續降本;此外專門制氫的成本還較高,目前實際大多采用工業副產氫,因此短期內不宜樂觀。”

其進一步表示,當前,國內氫能產業有很強的“內迴圈”特性。“即高度集中在廣東佛山、上海臨港、北京亦莊等地,高度集中在上汽、上海交大等體系內部。從產業政策角度來看,這有利於形成產業叢集和示範應用,政府訂單支援也有利於成果獲得示範應用。

但從資本市場角度來說,必須以公允可持續的造血能力為公司定價,不能讓依靠‘內迴圈’的公司獲得高估值,由普通公眾投資者買單。

氫能產業鏈分為制氫、儲運氫、加氫、能量轉換、用氫五個環節。王澤宇表示,目前上市公司和準上市公司業務主要集中在用氫一端,投資機構方面當前亦更關注用氫和制氫兩個環節的標的。但其表示,氫能產業要真正發展起來,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有短板。

“目前氫能產業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加氫站等基礎設施還沒有完全鋪開,與此同時,產業鏈裡面所有環節的玩家需要共同去把成本降下來,這樣才能讓終端客戶的接受度提高,實現從技術降本到規模降本。在此基礎上再配套國家政策的支援和資本的扶持,整個產業才能整體真正運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