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29歲博士因“社恐”1個月叫了2次救護車:極度恐懼不敢亂動

今天

這個話題衝上微博熱搜第一

29歲博士因“社恐”1個月叫了2次救護車:極度恐懼不敢亂動

“感到異常驚恐,

手腳發麻、呼吸困難,

以為下一秒就要死了”

29歲的小鐘(化名)

遭遇“瀕死體驗”

一個月打了兩次120

突然頭暈、心慌、心悸,極度恐懼不敢亂動,一次是上班途中,一次是在家裡,長達十來分鐘的“至暗時刻”讓人極度崩潰。小鐘一個月打了兩次120叫救護車,當時急診查血壓180/110mmHG,心率100次,排除心梗後,被轉入心血管內科。小鐘陸續去了神經內科、中醫科、面板科、骨科、消化內科,做了很多檢查,結果一一排除了相關軀體及大腦器質性問題。隨後,小鐘來到深圳大學總醫院臨床心理科就診。

29歲博士因“社恐”1個月叫了2次救護車:極度恐懼不敢亂動

醫生了解到,小鐘來自農村,是家裡成績最好的孩子,一路靠著獎學金讀到博士,還去了國外深造,之後回國在深圳找到工作,一直是家人心中的驕傲。可常年苦讀養成晚睡的習慣,工作後面臨作息改變、新的社交圈以及新的職場壓力,小鐘自我社交隔離,不參與聚會聚餐、人情應酬,並且堅持低物質消費理念,絕不浪費每一分錢。談戀愛後,因為三觀不一致被分手兩次,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小鐘陷入抑鬱,突然出現驚恐發作。

醫生分析,情感受挫可能是小鐘驚恐發作的誘因。多年發奮學習,對個體是一種挑戰和消耗,而成績優異為消耗及時提供了補償,可工作之後這種補償快樂減少,社會化挑戰變得顯著,加上女朋友無法接受小鐘的低物質慾望消費觀,多重因素導致內心壓力爆棚,出現驚恐發作其實是長期慢性應激的結果。

小鐘被診斷為:驚恐障礙(精神科診斷體系(DSM-V)),共病軀體疾病“高血壓”。

醫生表示,驚恐障礙屬於腦功能性疾病,又稱為急性焦慮發作。驚恐障礙的主要症狀是驚恐發作,以瀕死感和失控感為主,即在沒有外在危險的情境下,病人體會到瀕臨災難性結局的恐懼和害怕,伴有軀體不適,多表現為心血管系統症狀,輕者心慌、氣短胸悶,嚴重時出現心悸、呼吸困難(類似溺水時的窒息感)或過度換氣,部分患者伴有眩暈、口乾、全身大汗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症狀。發作特點為突然反覆發作,不可預測的強烈的驚恐體驗一般持續5-20分鐘,最長不超過1小時。

目前,小鐘已接受藥物治療6個月,驚恐再也沒有發作,降血壓的藥物也已經停用,每兩個月回醫院複診一次,狀態越來越好。

成年人群患病率1.5%

終身患病率4.7%

據醫生介紹,大約30-50%的患者的驚恐發作和特定的情境有關:如密閉的空間、飛機上、開車時、人多的地方或者演講的場合,有“幽閉綜合徵、廣場恐怖症”等稱謂。這部分人或者至親有可能遭遇車禍、飛機失事等經歷。

大部分人發作不分時間和地點,發作間隙期患者感受正常,但常常有對再次發作的擔心,稱為預期性焦慮。因為害怕發作帶來的失控感,患者對公共場合常有迴避行為,比如有些人出行儘量避免使用飛機,有些擔心開車時肢體麻痺出現交通意外,不再繼續開車等等。

很多人因為擔心發作時行為失控影響形象,或者無法得到有效照護,選擇儘量避免去超市、商場以及其它公共場合。部分患者發作之後依然殘留緊張、擔心以及心慌等情緒和軀體體驗,患者對健康表現出過度關注,反覆尋求醫療照管。

驚恐障礙在成年人群中患病率為1。5%,年患病率為2。7%,終身患病率為4。7%。醫生表示,焦慮是生命常態,需保持對焦慮的覺知,及時尋求心理/精神科醫生的幫助。

綜合深圳大學總醫院、微博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