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關注愛牙日:孩子發生牙外傷咋辦?專家分享急救指南

本文轉自【北京晚報】;

9月20日是“全國愛牙日”。資料顯示,牙外傷多發生於兒童和青少年,25%的學齡兒童都曾有過牙外傷的經歷,33%的成年人也曾有過恆牙外傷的經歷,但其中大多數牙外傷發生在19歲之前。北京協和醫院口腔科主任趙繼志、醫師趙迪芳向家長介紹孩子牙外傷的急救辦法。

哪些年齡段易發生牙外傷?

乳牙外傷最常發生在2至6歲,孩子剛學會走路、跑步,或愛爬上爬下的年齡段。如果家長規避風險的意識不強,即便在家中也容易撞傷、摔傷。再加上兒童和青少年熱衷於追逐打鬧,開始嘗試各種運動甚至極限運動,也是恆牙外傷的高發年齡段。

發育早期的恆牙牙胚位於乳牙的根尖區,牙外傷容易造成牙齒鬆動、移位,影響咀嚼功能和美觀,嚴重者可導致牙齒喪失,還會對兒童造成心理影響。

如何預防牙外傷?

對於嬰幼兒需要家長加強責任心,多加看護。寶寶學走路時,儘量留出較大活動空間,可在活動區鋪上軟一點的泡沫墊子或地毯,傢俱的邊邊角角進行包邊處理。

對孩子進行風險防範教育。如避免追跑打鬧、盲目衝撞,不要用石子、碎磚等危險物品互相投擲,摔倒時記得用手保護頭部等。

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兒童乘車時使用安全座椅,儘可能預防交通事故。

牙齒前突的孩子可適時進行矯正。

在進行容易跌倒、撞擊導致牙外傷的高強度、對抗性的運動時,最好佩戴頭盔、運動防護牙託等防護用具。

發生了牙外傷怎麼辦?

保持冷靜,關注全身情況。牙外傷一般伴隨著頭面部的損傷。此時應首先關注是否有頭昏、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是否能夠回憶起摔傷時的狀況,能否自行活動、自如走路等;是否有更緊急的情況需要處理,如軀體骨折或者創口大量出血等,如有,應優先處理,暫緩口腔治療。

尋找牙齒,溼潤儲存。如果牙齒完全脫出牙槽窩,在可以找到脫落的牙齒時,手持牙齒冠部,不要觸碰牙根。可用冰牛奶、生理鹽水或涼水沖洗5-10秒。不要用肥皂!不要用酒精等消毒液!不要擦洗!

儘快自行嘗試將脫落的牙齒放回牙槽窩中,並輕咬棉花、紗布、手絹等使其固定,防止患牙再次脫落造成誤吞或窒息。劃重點,脫落的乳牙不必放回。

如無法放入牙槽窩,應儘快將牙齒儲存在冰牛奶、生理鹽水或唾液中儲存。千萬不要擦乾、晾乾或用紙巾包著乾燥儲存!最好不要讓牙齒乾燥超過30分鐘。

如果牙齒只是折斷的話,也可找到牙齒斷片,放在牛奶、生理鹽水或清水中儲存並就醫。

儘快就醫。無論乳牙還是恆牙,無論牙齒折斷或是牙齒脫落,抑或是自覺無明顯異常,都應在外傷後儘早就醫,口腔醫生會根據牙外傷和麵部損傷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應急處理方法。

如何選擇防護牙託?

防護牙託能吸收碰撞瞬時的衝擊力,並且能從個別牙的受力轉化為全部牙齒、頜骨等共同受力,可以隔離牙齒,防止外傷直接損傷牙齒或軟組織,也能防止折斷或鬆動的牙齒脫落造成誤吞或吸入氣道。運動防護牙託主要有三類:

第一類是買回去可以直接放在口中使用的成品防護牙託,一般為均碼,保護性和舒適性較差,成人可用,但不推薦兒童及青少年使用。

第二類是熱成型半成品,可透過70℃至80℃熱水加熱軟化,在口中咬合後冷卻成形。但對於兒童來說,這種需要自行加熱成型的防護牙託存在著潛在的燙傷風險,且防護牙託軟化後很難完全與自己的牙齒貼合。

第三類是定製式防護牙託,需要由專業醫療機構獲取個體牙齒印模,再根據年齡、運動型別、自身牙齒條件、個人喜好等不同情況設計和製作。這類定製式防護牙託是最安全、有效舒適的運動防護牙託,但是成本較上述兩種防護牙託高,且需要定期檢查,必要時進行調改或更換適當的防護牙託。

(北京晚報 記者孫樂琪 通訊員王敬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