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安徽省“最美城鄉社群工作者”張慶華:開在鄉親們心中的“一枝花”

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要過年了,2022年安徽省“最美城鄉社群工作者”、當塗縣黃池鎮西河村黨支部書記張慶華格外忙碌起來。“因為防疫,這個春節註定不輕鬆。再苦再累,也要確保鄉親們過上一個安心年、祥和年、快樂年。”爽朗的一席話之後,她又風風火火地對村裡防疫重點人群開始了走訪。

一路上,她清楚地盤點出區域內目前防疫工作現狀:摸排出全村重點人員492人,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418人,需要特別關注的有6人;孕產婦8人,6歲以下兒童86人;開展重點人群入戶隨訪876人次,發放退燒藥1400粒,開展抗原監測1140人次;開展公共場所環境消殺83次;購置防疫儲備物資8000元,累計發放口罩1。3萬餘隻。

“截至目前無重症感染者,但依然不可掉以輕心。”她在話裡話外都把鄉親們放在心上,難怪大家都把她稱作“開在鄉親們心中的一枝花”。

在困境中孕育

2008年5月,西河村面臨“癱瘓”,45歲的張慶華臨危受命,望著村中塵土飛揚的土路、看著家門口雜草叢生的田地,張慶華好幾個夜晚無法入眠,她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西河村。

當時的西河村各項工作在全鎮都是倒數,村裡沒有任何集體經濟收入,還欠了40多萬元的債,前後三年沒有發展一名新黨員,沒有收齊過一次黨費。面對這些問題,張慶華抓緊配齊了村“兩委”班子,紮實開展各項工作。隨著黨組織建設和各項工作的“盤活”,一段時間下來,村民們的參與度高了,有事兒沒事兒都到村部坐坐,和張慶華聊上幾句家常。張慶華知道:這一本賬,做進村民心裡去了。

讓村民們在心裡惦記上她的是2010年的那場洪水考驗。2010年8月1日上午,張慶華接到報告,蟹子閣灌溉渠發生塌方,造成10多米長的大潰口,灌溉渠被迫關閘。時值高溫,稻田急需灌溉抗旱。旱情就是命令,張慶華聞訊立即帶領2名村幹,調集10名村民,火速趕往現場,她都沒有多想就帶頭跳進了齊腰深的水中,扛著一袋又一袋的沙包,汗水浸透衣服如同雨淋。就這樣從早上6點到中午12點,張慶華咬牙堅持,終於將潰口封堵,為稻田灌溉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在美麗中綻放

2017年當塗縣啟動農村“三大革命”試點工作,張慶華得知資訊後,主動請纓,承擔改廁試點工作任務。然而改廁推行之初,西河村94戶改廁戶有一半以上持觀望態度,甚至還有牴觸情緒。

其中有一位叫崔代祥的老人,起初反對改廁的態度最堅決,為了做通老人家的思想工作,張慶華前後上門14次,並且請老人在城裡工作的孫子回來勸說。村幹部還專門帶老人參觀了幾戶改造完成的人家,老人一看,確實乾淨衛生,這才點了頭。

如今西河村“廁所革命”因為改得徹底,受到村民歡迎,西河村改廁汙水一體化治理模式也成為農村“廁所革命”的一個樣本。小小廁所美了西河,更暖了民心。張慶華看在眼裡,喜在心裡。

近年來,在張慶華的帶動下,村民們都積極參與到志願服務中,組建的“華大姐志願服務隊”也成了當塗縣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品牌專案之一。據統計,“華大姐志願服務隊”志願者人數已經達到了700餘人,佔全村人口近三成。志願服務,成了西河村的新風尚。

在發展中吐芳

春節就要到了,產於西河村的“強哥瓜蔞”牌瓜蔞子在線上線下都走俏起來。

從村民成長為“強哥瓜蔞”老闆的沈佐強說,沒有張書記,就沒有今天的好光景。沈佐強本來在外地做生意,後生意失敗,回到了村裡。看著沈佐強遭受挫折,意志一天天消沉下去,張慶華心裡不是滋味。2018年,張慶華拿出1。5萬元積蓄,鼓勵沈佐強發展瓜蔞子產業。三年時間,沈佐強已流轉150多畝地專門種植瓜蔞子,如今成為村裡的致富帶頭人。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興旺。產業要興旺,必須要舞起集體經濟這個龍頭。”從2020年開始,在縣供銷社的支援下,張慶華帶領大家闖出了一條“村社共建”的新路子。辦法是:村集體經濟組織投資資助經營,社會資本入股投資,共唱“十五的月亮”。

短短三年時間,由村集體經濟組織領銜辦起了5個專案,分別是南美對蝦基地專案、魚菜共生專案、豆丹養殖專案、金線蓮種植專案、魚苗培育基地專案,總投資580萬元,社會資金投入52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不僅打破了“零”的困境,而且取得了跳躍性突破,2020年24。44萬元,2021年42。44萬元,2022年50。81萬元。

“只要心中繫著百姓,幹事創業就有使不完的勁。”張慶華的話裡透著一股沁人心脾的芬芳。(吳黎明 李祥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