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新民快評|男子上門掌摑男童,最該叫停的是“戾氣”

據報道,針對“幼兒園小朋友鬧矛盾,對方家長上門掌摑小孩並推倒老人”一事,南京警方近日釋出通報稱,魯某某因涉嫌故意傷害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魯某某的兒子被幼兒園同班男童戳破頭皮,他到對方家中討要說法。期間,因情緒激動用手擊打該男童面部,致其仰面倒地。

新民快評|男子上門掌摑男童,最該叫停的是“戾氣”

圖源IC

此事經網路傳播後,在網上網下引發廣泛熱議。大家多能理解魯某某心疼兒子的心情,寶貝兒子被戳破頭皮,碰到這樣的事誰不光火?但火氣上來了,卻不能撒在小孩子的身上。一個大人對孩子出手,公眾不說你,說誰?

讓“魯某某”淪陷的,其實是一股戾氣。最近總有動輒就“出手”的新聞訴諸報端網上,有影片有真相,在“不能平和”的背後,往往是當事人心中游走的一股“氣”,不經控制地發作出來,就變成了“戾氣”。“戾氣”的傷害性,往往難以預料,令人生畏。這一次,這股“戾氣”也傷了當事人自己——一巴掌扇掉了自己的前程。

其實,未成年人之間的衝突,一是可控,二是有隨時發生、隨時停止的特點。如果成年人不直接介入,衝突可能也就停止了。一旦成年人介入,甚至使用暴力,產生後果則需要承擔法律責任。不僅是孩子間的衝突,曾經甚至有人因為寵物狗被他人的狗狗欺負,爭吵後二人打在一起,這些都是非常不理性的行為。

記得我們少年時代,即便自己被打了,回家還要挨頓罵,因為參與打架了。那時候,大人基本不理會小孩子的事。大人們有一句口頭禪:小孩子的臉,比翻書還快。也有兩家家長因為孩子在置氣,小孩子卻早就和解了,正在共分一塊糖吃。如果糖硬得掰不開,就你舔一口,我舔一口,也是常事。

其實南京這起事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值得引起廣大家長的反思。值得重視的是,一般情況下,孩子容易模仿父母,“戾氣”重的父母,孩子更容易“動手”,魯某某父子的行為,再次印證了這一事實,所以家長的自我修養也是個大問題。另外,越是弱小的,越需要保護。越小的孩子受到傷害,家長就越容易情緒失控。在日常生活中,最應該控制的是“脾氣”。誰人沒有“火氣”,但不讓它變成失控的戾氣。當然不能縱容“壞孩子”,但這時的心態,理應轉為協商教育“壞孩子”的問題,而不是讓自己變成另一個沒長大的“壞孩子”。

趙紅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