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一杯66元,冰淇淋高價作別大眾情懷?

探因:高階冰淇淋“大亂鬥”及原材料上漲

一杯66元,冰淇淋高價作別大眾情懷?

6月20日,在長沙市芙蓉中路上一家便利店內,消費者正在選購冰淇淋。

黃亞蘋 攝

一個月前,白酒界老大哥茅臺與蒙牛聯名推出茅臺冰淇淋,一份含“茅”量1。6%的香草口味冰淇淋,零售價66元/杯,這也重新整理了市面可售冰淇淋的最高零售價。

6月20日,三湘都市報記者走訪發現,曾經的“廉價”冰棒已被均價6元左右的商品取代。有網友調侃稱:“月薪5000元,已經不配吃冰淇淋了”。夏天必備的冰淇淋,為何越來越貴了?

走訪:3元/支的冰棒成了稀缺品

“在超市的冰櫃裡隨手拿起兩支冰淇淋,結賬時才發現要30多元;在同伴示意下,趕緊換了冰櫃內側最不起眼的冰淇淋,這一次的結賬價格卻飆升至45元。”最近,短影片博主拍攝的一條段子引發共鳴。有網友戲言,“不認識的雪糕不要拿”已成為買雪糕時的新規矩。

炎炎夏日,有著消暑神器之名的冰淇淋,因“當代雪糕的價格有多離譜”熱度不斷攀升。買一支冰淇淋得花多少錢?6月20日,三湘都市報記者走訪長沙多家便利店、連鎖超市發現,儘管在售冰淇淋近百種,但3元以下的冰淇淋成了稀缺品。

如,在步步高超市迎賓路店內,冰櫃內在售的雪糕共有44種,超過8元/支的有32種,佔比達72。7%,最貴的冰淇淋是哈根達斯,零售價為39元/杯;盒馬鮮生華創店共191種冰淇淋單品在售,其中不高於10元的僅13種,僅佔全部在售冰淇淋的6。8%。

“兒子在冰櫃裡拿了一支冰淇淋,樣子跟以前常吃的笑臉冰淇淋很像,一結賬卻要20多元,貴得有點離譜了。”長沙市民虢女士發現,平價的白糖、綠豆冰棒越來越少見,而冰櫃中主推商品動輒20元/支。

探因:花樣翻新“升級”帶火高階產品

“不是平價冰淇淋消失了,而是老冰棒、糯米餈、綠豆冰棒這種零售價低、利潤也相對較低的平價冰淇淋,渠道商不太願意擺出來賣了。”湖南一本土冰淇淋經銷商接受三湘都市報記者採訪表示,2018年,冰淇淋行業集體進入網紅時代,9。9元/支的奧雪椰子灰、66元/支的鐘薛高一炮而紅,也就此拉開了高階冰淇淋“大亂鬥”的序幕,“新品牌給了渠道商更高的利潤點,也得到了冰櫃內更好的展示位。”

湖南本土冰淇淋品牌“雪帝冰淇淋”創始人邱德生告訴記者,原材料上漲也是冰淇淋漲價的原因之一,以冰淇淋植物油主要原材料棕櫚油為例,2020年的進貨價為6000元/噸,今年已漲到16000元/噸,“算上人工、物流成本,廠家確實不賺錢。”

三湘都市報記者走訪發現,為提升議價能力,網紅雪糕們紛紛打起了概念牌,有的用上了稀缺昂貴的進口水果、精心篩選的特級原料、0脂肪無糖的健康理念,還有的將雪糕棍原料從塑膠換成了秸稈。鍾薛高創始人林盛就曾公開表示,售價66元的厄瓜多粉鑽雪糕,僅成本就超40元。

噱頭是否大於實質,猶未可知。雪糕行業集體高階化,卻源於高額利潤的驅動。伊利乳業財報資料顯示,2016年至2021年,其冷飲業務毛利率位置在40%以上,2020年一度達到了48。66%;近年來,伊利旗下巧樂茲、甄稀等冰淇淋分別與Costa、小黃人跨界聯名,市場份額一度接近20%。

一名業內人士透露,當冰淇淋的渠道重心從線下轉到線上,以工作室加上代加工的形式進入冰淇淋行業的新消費類品牌,需要投入大量的“種草”筆記,再請明星代言,儘快讓品牌“出圈”,而這些營銷成本,實則都是消費者在買單,“一支巧克力冰淇淋透過電商渠道銷售,攤上冰袋、泡沫箱、乾冰、獲客成本,單支至少得高出5元/支。”

市場:消費規模全球第一

中國綠色食品協會綠色農業與食物營養專業委員會發布的《中國冰淇淋/雪糕行業趨勢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冰淇淋/雪糕市場規模達到1470億元,預計2021年超過1600億元,市場規模穩居全球第一。不過,從人均年消費量來看,與西歐國家相比仍有較大上漲空間。

冰淇淋市場逐年擴容,讓新消費品牌看到了市場潛力,競爭加劇。企查查資料顯示,中國現存雪糕、冰淇淋相關企業超4萬家。從區域分佈來看,湖南現有雪糕、冰淇淋企業2875家,數量居全國第三位。毫無疑問的是,逐年攀升的冰淇淋價格與其自帶的“快消屬性”、“大眾情懷”漸行漸遠。

暗流湧動之下,一些網紅雪糕品牌甚至沒能捱到“第二個夏天”。“消費者看到的出圈品牌,每年就1-2個,但實則有上百家企業在造概念,讓消費者願意為了一次新鮮和一個炫耀的機會買單。”上述業內人士指出,從市場調研情況來看,只有不足10%的消費者願意為概念買單,冰淇淋市場在品質升級、健康化方面的創新趨勢毋庸置疑,但口味和價格仍然是吸引消費者的決定因素。

■文/影片 三湘都市報全媒體記者 黃亞蘋

實習生 劉會欣 田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