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立冬來了!立冬後養得好,來年生病少!各科醫生提醒快收好

11月7日立冬。從立冬開始,冬三月正式拉開序幕,以後的每一天會越來越冷。

很多人都聽過,老人過冬是個“坎兒”。這主要是由於老年人身體的自我調節能力下降,抵抗力較弱,氣溫的驟降以及冷風的侵襲很容易導致原有疾病加重。

因此,老人更要注重冬季養生。所謂立冬開始養得好,來年生病少!

立冬後養得好,來年生病少!

1。 中醫科醫生:進補“少鹹多苦”

河南省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王雪梅2016年在健康時報解釋,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從五行理論來說,鹹勝苦、腎水克心火。若冬季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就應該多吃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這樣就能抗禦過亢的腎水了。

“事實上,現在大家都很注意飲食上的‘少鹹’,過鹹無益,不過,在這個季節吃點苦味的食物倒也不錯。”王雪梅推薦苦瓜、芹菜、萵筍、生菜等蔬菜。

2。 心外科醫生:頭腳保暖一定要做好

上海市東方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醫師範慧敏2017年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介紹,低溫時人體外周血管收縮,造成血管阻力增加及血壓上升。而血壓上升又會導致心臟負荷增加,從而導致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病情加重。

到了冬天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頭部和腳的保暖,要選擇舒適、抗風的面料。

冬季運動前的熱身活動要比其他季節更充分,不要做劇烈運動,選擇相對較為緩和的運動。

多吃含葉酸、鈣和維生素D的食物,限制鈉鹽的攝入,這對於有高血壓和心力衰竭的病人也很重要。

3。 呼吸科醫生:肺不好出門戴個口罩

冬季肺病比較難熬,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副院長陳昶2019年在直播節目中提醒:

首先,透過戴口罩等方式,讓肺儘可能遠離包括空氣在內的外部不良刺激;

第二,儘可能加強身體耐寒訓練,讓身體循序漸進地適應溫度變化,例如,生活中我們提倡堅持冷水洗手、洗臉或冷毛巾擦臉;

第三,加強營養,有肺部疾病的人往往能量消耗很大,所以要保證蛋白質的及時補充,這是抗病防病的基礎;

最後,對原有肺部疾病的控制也很重要,不要隨意停藥,如果病情加重,要儘快就醫。

4。 推拿科醫生:4句口訣改善膝關節不適

每年的10-11月是關節痛的多發季節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推拿科主任醫師龔利2017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自我按摩與運動療法可以緩解部分患者的膝痛,對於沒有膝痛的朋友,經常按摩與或許能遠離膝痛。其中,自我按摩有口訣:

膝痛犢鼻求,阿是常來揉。

血海陽陵叩,健康來行走。

犢鼻穴:位於髕骨下緣,髕韌帶外側凹陷中,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利膝的功效。可按揉此穴1-2分鐘。

立冬來了!立冬後養得好,來年生病少!各科醫生提醒快收好

阿是穴:沒有固定的位置,有痛便是該穴。在疼痛的地方按揉1-2分鐘。

血海穴:位於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內側肌隆起處,具有理血調經、舒筋活血的功效。膝痛多為風寒溼邪入絡,按揉此穴1-2分鐘,可以行血活血,血行祛風而療膝痛。

立冬來了!立冬後養得好,來年生病少!各科醫生提醒快收好

陽陵泉穴:位於小腿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是治療筋病的要穴,具有疏洩肝膽、清熱利溼、舒筋通絡的功效。治療膝痛,可以按揉或手握空拳輕輕叩擊陽陵泉1-2分鐘。

立冬來了!立冬後養得好,來年生病少!各科醫生提醒快收好

5。 營養科醫生:喝好5杯水防血栓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師夏朋濱2018年在健康時報刊文建議:

第一杯水:起床後

溫白開水是最好的選擇。早晨是人體生理性血壓升高的時刻,血小板活性增加,加之睡了一夜,排尿、面板蒸發及口鼻呼吸等使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增高。起床後飲水有助於降低血黏度,從而降低血栓風險。

第二杯水:晨練前

不少人都習慣晨練後喝水,晨練前就應少量飲水,降低運動引起的脫水、血液黏稠的風險,有助預防血栓。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

第三杯水:飯後半小時

飯後不要立刻喝水,否則會沖淡、稀釋唾液和胃液,影響消化吸收。飯後半小時再飲水,200毫升左右,有助於緩解餐後的血黏度升高。但要小口小口地喝。

第四杯水:下班前

上班族常常會因忙碌的八小時工作而忽略了飲水。建議上班族養成下班前喝幾口水的習慣,一紙杯的量就足夠了。

第五杯水:睡覺前

睡前應抿兩口水再睡覺。當人熟睡時,體內水分會丟失,造成血液黏稠度變高。臨睡前適當喝點水,可以緩解該現象,降低發生腦血栓的風險。

立冬來了!立冬後養得好,來年生病少!各科醫生提醒快收好

曹子豪/攝

6。 面板科醫生:護手霜選杏仁油、牛奶等滋潤成分

秋季本來就乾燥,立冬後,北方家庭多開始供暖,南方多使用空調,室內乾燥,很多人面板乾燥、瘙癢。可以塗抹潤膚乳、護手霜等。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面板科副主任醫師舒友廉2016年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建議,挑選護手霜時最好選擇當中含有杏仁油、牛奶、核桃油、椰乳等滋潤的成分,相比清爽的蘆薈,這些成分,在秋冬季節使用更適合。

7。 骨科醫生:再冷也要堅持鍛鍊,動一動就能暖起來

很多人天氣一冷,習慣性地就把加衣服作為抗寒首選,其實你稍微活動活動,比如在家裡拖拖地,很快全身就會暖和起來。

武漢協和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洪積波2016年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提到,怕冷的人都是體質不太好的人,所以保暖的根本還是加強鍛鍊,增強體質。冬天不要懶,多參加各種運動,比如慢跑,跳舞,跳繩,踢毽子,散步等,長走動,跺跺腳這些都可以增強腳部的血液迴圈,使得腳保持一定的溫度,還能提高雙腳對外界低溫的適應能力。

8。 脾胃科醫生:兩招暖好胃

天氣轉冷,我們的消化道最容易“鬧情緒”。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脾胃科主治醫師劉慧敏2016年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提供了兩個不錯的暖胃方子。

(1)如果因為吹風或吃了生冷的食物,讓脾胃受了寒而出現胃痛、胃脹,就可用紅糖、陳皮、蘇梗、生薑熬水飲用。建議比例可以是一小手指的生薑,半塊紅糖,兩片陳皮就可以了。

(2)如果本身是脾腎陽虛腹痛、腹瀉的人,不妨用乾薑、丁香、豆蔻三種藥材研成粉末往肚臍上一敷。“三種藥材按照1:1:1比例,用溫水調和,在肚臍上敷上2個小時,一天2到3次就好了。

此外,也可藉助“暖寶寶”給胃腸提供溫暖。

9。 心理科醫生:戶外曬20分鐘太陽

上午10時前和下午16時後,可以去戶外曬曬太陽,10-20分鐘即可。

冬天天氣寒冷,日照少,冬季時抑鬱症發病率很高。深圳市精神衛生中心心身醫學科主任畢建強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解釋道,日光照射會使人產生一系列生理變化,如紅外線的熱效應,使毛細血管擴張,血液迴圈加快;紫外線可使黑色素氧化,面板中維生素D、胃酸分泌等增加,還會使血液中血紅蛋白等含量上升。在充足的日照下,人體腎上腺素、甲狀腺素及性腺激素分泌水平都會有所提升。

本文綜合自:

①2016-11-08健康時報《立冬進補有了口訣》

②2017-12-08健康時報《心臟病現在正是高發季》

③2019-12-27健康時報《冬季肺病最難熬》

④2015-10-22健康時報《氣象變化帶來的煩心事》

⑤2017-10-27 健康時報《膝關節炎要對症治》

⑥2018-12-14健康時報《五類人易形成血栓》

⑦2016-10-28健康時報《過好這一段冷天氣》

⑧2019-06-21健康時報《有趣的抑鬱緩解方》

(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