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古代店小二問“打尖還是住店”到底何意?古裝劇常用錯,觀眾懵圈

不知大家發現沒有,近幾年來古裝劇是越來越多了。有正經講歷史的,比如前一段時間特別火的《大秦賦》;也有各種以古風為外殼的青春偶像、玄幻、穿越劇等,比如最近大火的《千古玦塵》,以及前兩年很火的《慶餘年》等等。

不管是哪種型別,它們能火至少說明觀眾對古人的生活狀態是很有興趣的。但遺憾的是,越來越多的古裝劇被發現有一些常識性的錯誤。

古代店小二問“打尖還是住店”到底何意?古裝劇常用錯,觀眾懵圈

一:一些很明顯的錯誤

隨便給大家舉兩個例子。

《大秦賦》裡,關於秦代兵器的一些刻畫都是與歷史有出入的,不少學考古的朋友看完表示:很多兵器至少要晚好幾百年才出現。

而另一些劇,則往往搞不清楚古人的時間計算方式。比如咱們經常看到劇中兩人比武,約定好時間為“一炷香的功夫”,最後兩人還沒打兩招,就停了下來,說時間到了。但事實上,古代“一炷香的功夫”遠不止這麼點時間。

古代店小二問“打尖還是住店”到底何意?古裝劇常用錯,觀眾懵圈

所謂“一炷香”,起源於古代僧人打坐的時間。僧人打坐是要嚴格記錄時間的,於是他們想到以香燃燒的時間來計時。古代的香都是手工製作,而且在室內受風速等影響也比較小,因此一炷香燃燒完的時間基本上是一樣的,大概是半個小時。當然,對此目前還有其它說法,有人認為長香可能能達到一個小時。總之,不管是哪種說法,都不太可能是武林高手打一兩招那麼快的。

二:“打尖還是住店”更是常被用錯,觀眾也是越看越懵圈

除了搞錯古代的時間計量方法,很多古裝劇還長期亂用古人說的話,“打尖還是住店”就是經常被用錯的。

古代店小二問“打尖還是住店”到底何意?古裝劇常用錯,觀眾懵圈

古代商業不發達,出遠門的人自然是比較少的。路上行走的要麼是公門之人,要麼就是地位較低的商人。路上人本來就比較少,再加上賊寇也不少,因此一般很少出現走夜路的情況,所以一般下午4-5點左右路人就會選擇住店。這一點,不難理解。

那麼“打尖”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很顯然,它的意思是和住店相對,客人進到客棧裡需要在這二者之間做選擇。關於它的意思,有兩種比較靠譜的說法:

第一種認為,所謂“打尖”其實就是壓壓舌尖,本意是指在正餐之前隨便吃點兒東西,後引申為隨便吃點兒東西,吃完就走了,不在你們店裡住了。

古代店小二問“打尖還是住店”到底何意?古裝劇常用錯,觀眾懵圈

第二種認為,所謂“打尖”其實就是古代對馬的一種處理方式。古代出行基本上都靠騎馬或坐馬車,一般到了一家客棧,店小二首先就得問客人要把這馬怎麼處理。如果客人不是住店,僅僅是吃頓飯就要馬上走,那店小二就會把尖尖的棍子往地下一插,然後把馬栓在上面,再去取草料餵它,這其實就是“打尖”的過程。如果客人要住了一天或一陣子,那就不需要“打尖”了,直接拉到馬廄裡去照料。

不管是以上哪一種說法,都說明“打尖”是不會在店裡住的。但現在古裝劇裡常出現一些很讓人不解的情節,讓觀眾看得很懵圈:

古代店小二問“打尖還是住店”到底何意?古裝劇常用錯,觀眾懵圈

第一種錯誤是,“打尖”這個詞出現的朝代不對。這兩個字出現的時間是在清代的小說裡,而且是一種俚語的形式,唐、宋時期沒有關於它的文字記載。因此,孔子要是出門遠遊時,小二問他是不是打尖,那店小二大概是穿越了。

第二種錯誤,“打尖”這個詞出現的時間點不對。古代店小二是很機靈的,一般到了下午4-5點之後,都不會再去問人家是打尖還是住店的,因為古人真沒有趕夜路的習慣。這一點,大家可以參照清代的小說,都是找不到晚上還問客人是不是打尖的情況的。

第三種錯誤,客人明明已經在往樓上客房走了,小二還在問是不是“打尖”,這顯然也是沒道理的。除此以外,客人已經說了“打尖”,小二還把它的包袱往上拎等,則更是錯得離譜。

古代店小二問“打尖還是住店”到底何意?古裝劇常用錯,觀眾懵圈

小結:除了本期筆者跟大家說的這些錯處外,古裝劇還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小細節。比如劇中人不管拿了什麼東西,都要往袖口一放,真把那大大的袖口當成了口袋;比如劇中人的每件衣服都拖地,就連普通宮女都這樣,把每個人的裙子都當成了“拖把”。當然,有時候為了達到藝術效果咱們可以這樣操作,但筆者是希望:一方面,古裝迷自己要明白,很多事真不是這樣;另一方面,如果是拍如《大秦賦》這樣的正史劇,還是應該更講究一些。對此事,大家怎麼看?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