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像她,卻不是她”,生物藥也玩“替身梗”?

“生物近似藥”(Biomimic或Biocopy),這個圍繞不同生物藥之間的話題要從這個新名詞說起。

想必不少人見到“生物近似藥”這個詞的第一反應是:它和生物類似藥有什麼區別?說起生物類似藥就繞不開生物原研藥。那麼三者間的關係是怎樣的?用小說裡常見的設定打個可能不太恰當但讓人一聽就明白的比方:生物原研藥像是“白月光”,生物類似藥和生物近似藥則像是“替身”,像她,卻不是她。

“像她,卻不是她”,生物藥也玩“替身梗”?

一字之差背後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根據國內外生物藥品相關管理標準,生物製劑可以分為:

(1)生物原研藥(Original Biologics),即經監管機構許可用於特定適應症的原生物製品。

(2)生物類似藥(Biosimilar),即經監管機構根據原研藥在質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相似性論證而批准的生物產品。關於生物類似藥定義,各地區標準略有差異。我國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規定,生物類似藥在質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與原研藥相似。歐洲藥品監督局(EMA)指出兩者高度相似。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則指出,生物類似藥與原研藥的臨床非活性成分存在微小差異,但安全性、純度、產品效能等方面不存在臨床意義差異。總結各地區的標準不難發現,世界範圍內生物類似藥公認標準是:在質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與參考生物製品有相似性。

(3)而生物近似藥(Biomimic或Biocopy),其定義是:與生物原研藥近似,但未遵循嚴格的監管審批程式的生物製品。它們在質量、穩定性、療效、安全性等方方面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同。或可理解為,其沒有與生物原研藥進行過質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相似性論證。

近似和類似,一字之差,卻衍變出千差萬別。如若從多方面對生物類似藥和生物近似藥予以對比,結論十分明顯。

首先應明確,生物類似藥與生物近似藥並不等同。

就概念而言,生物近似藥強調其雖獲市場批准,但其獲准時間在生物類似藥法規實施前,或未按照相關法規,並且屬於非創新生物製品。

從審查程式而言,生物近似藥沒有接受相應監管機構審查,未經由監管途徑,即“不被監管”,而生物類似藥和原研藥則接受相應機構嚴格審查。

從安全性而言,以利妥昔單抗為例,從原研藥過渡使用近似藥時,許多患者產生了過敏反應,進而被召回,類似的“不一定安全”的生物近似藥事故並不少見。

但生物近似藥和類似藥間也並非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有專家指出,所有生物近似藥需透過精心設計的臨床試驗來證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並根據WHO推薦的生物類似藥批准途徑接受監管審查,如獲得批准,生物近似藥才可以被視為生物類似藥。不難看出,這個過程耗時耗力消耗大量資金,正因如此,可能一些生物近似藥不一定會選擇去完成相關試驗。

總而言之,生物近似藥要跨越鴻溝的關鍵在於:按照各國的審批流程,開展與生物原研藥“頭對頭”比較的等效性研究,結果達到一定要求。

一款不想被蹭“熱度”的原研藥

瞭解清楚了這三個名詞的內涵,要強調一下:有些生物近似藥的質量、穩定性、療效、安全性未必就不如人意,它們對於節省醫療費用、滿足臨床的可及性等方面的重要價值也是必須承認的。

回到今天要講的這個話題。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這款生物原研藥不想被蹭“熱度”。

如果生物原研藥會說話,它說的第一句話可能是:“我就是我,獨一無二的我,不要把我和其他藥混淆了”。

長期以來,阿替普酶(rt-PA)作為經DNA重組技術得到的天然存在組織纖溶酶原啟用蛋白(tPA)衍生物,在溶栓領域,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患者溶栓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同樣由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生產的溶栓生物原研藥替奈普酶(勃林格殷格翰TNK)也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療中獲得了關注。與阿替普酶相比,其半衰期更長,對纖維蛋白特異性更高,且對纖溶酶原啟用物抑制劑-1抵抗力更高,展現出未來應用於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療的潛力。

生物原研TNK在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的各項研究中,表現出了一定潛在優勢。如在隨機、開放式標籤、盲法終點評估的TASTE-A研究,納入了104位患者,結果表明,與tPA相比,在移動卒中單元(MSU)中使用原研TNK進行溶栓治療的患者早期再通率更高,且沒有安全風險;在EXTEND-IA TNK(LVO ≤4。5h)則證實,取栓前接受原研TNK的患者再灌注率更高、功能預後更好。TEMPO-1(Minor-stroke)研究得出了原研TNK治療伴有顱內閉塞的輕型卒中可行、安全的結論。

安全、有效的藥物更易受到青睞。基於以上各項研究,國內及國外指南主要在大血管閉塞(LVO)、輕型卒中患者中作出TNK相關推薦,且相關證據均基於勃林格原研TNK相關研究。但對於整體AIS患者,國內外指南仍I類推薦rt-PA,而關於TNK的推薦也均基於勃林格原研TNK相關研究證據。

相比之下,目前未見其他TNK有任何臨床研究作為指南證據。

目前國外有生物勃林格原研TNK的生物近似藥出現,例如在印度其商標名為Elaxim®,在已發表的研究中顯示,對比勃林格原研TNK藥物的生物活性和溶栓效能,Elaxim®-TNK的溶栓活性要遜色一些。原因是Elaxim®-TNK雙鏈形式的相對丰度較勃林格原研TNK少了一半,因此溶解活性低。同時,研究所顯示的結構、雜質、相關纖溶活性差異可能會轉化為療效與安全性的差異。

國內目前生物勃林格原研TNK尚未上市,但也有其他TNK生物藥品上市,目前僅批准用於心梗溶栓,但尚未進行任何研究以證實其與勃林格原研TNK等效,因此按照相關標準,並不能將勃林格原研TNK全球臨床研究有效性及安全性外推至此TNK, 也不能使用勃林格原研TNK臨床研究資料,證明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目前國內上市的TNK不是生物原研藥的生物類似藥

藥物臨床試驗登記與資訊公示平臺顯示,國內上市的TNK完成了兩項研究。TRACE I(≤4。5h)便是其中之一。該研究採用多中心、隨機、開放標籤、盲法評價終點(PROBE)設計,共納入240位患者。儘管該研究結果表明,與白種人相似,中國急性腦卒中患者在症狀出現3小時內對本研究涉及劑量的TNK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但此TNK最佳有效劑量尚有待在未來大樣本研究中進一步明確。同時,該研究樣本量較小,納入患者來源過於集中(約1/3來自單一醫院)。

另一項CHABLIS-T研究,納入了86位患者,為前瞻性、多中心、隨機、開放標籤隨機試驗,結果顯示,對於多模影像學指導下治療發病4。5~24小時內急性缺血性卒中,單純溶栓組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較橋接組有更優的趨勢。然而,這與既往多項同類設計的臨床研究結論相悖。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上市未獲批AIS適應症的TNK不是勃林格原研TNK 的生物類似藥,不能借用勃林格原研TNK相關研究證據外推其療效及安全性。同時,國內外指南關於AIS患者推薦使用TNK的意見,相關證據均基於勃林格原研TNK國際研究,與此TNK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