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有機茶鄉”的茶山被傾倒250噸汙泥浙江武義: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實現打擊修復“兩手抓”

原標題:“有機茶鄉”的茶山被傾倒250噸汙泥浙江武義: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實現打擊修復“兩手抓”

“有機茶鄉”的茶山被傾倒250噸汙泥浙江武義: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實現打擊修復“兩手抓”

“有機茶鄉”的茶山被傾倒250噸汙泥浙江武義: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實現打擊修復“兩手抓”

茶山修復前後對比圖

本報訊(記者範躍紅 通訊員童妍真)浙江省武義縣被譽為“中國有機茶之鄉”。然而,武義縣王宅鎮的某片茶山卻被人傾倒了250餘噸又黑又臭的汙泥,村民怨聲載道。經武義縣檢察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2022年11月,法院以汙染環境罪分別判處林某等10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三年,其中3人被判處實刑,其餘人適用緩刑,各並處罰金;同時支付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費用317萬餘元。目前,環境修復工作已完成,經環保部門檢測達到標準。“檢察機關在依法打擊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的同時,及時跟進環境修復,真正做到了一手嚴打擊、一手促修復。”一直關注該案的武義縣人大代表祝雅松表示。

林某是某皮革生產企業的負責人。該企業的汙水處理廠中有兩個壓泥機房,分別產生含鉻汙泥(屬於危險廢物)和一般汙泥,由廠裡的工人裝袋後分開存放到倉庫中。日積月累,倉庫裡的汙泥越堆越多,而倉庫卻因年久失修需要被拆除,如何處理汙泥成了林某面臨的難題。

按照環保部門的相關規定,危險廢物需要交給具有資質的機構進行專門處理,處置費用為每噸1000元至2000元,而一般固體廢物的處置費用只要每噸300元左右。為節省費用,林某決定將一般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混合後處理。

林某悄悄找人將汙泥拉到磚瓦廠進行焚燒,然後將兩種汙泥混合,再以每噸305元的價格全部交給謝某處置。而謝某並沒有處置一般固體廢物的資質,只是聽說處理固體廢物能賺錢,便聯絡到了林某。與林某商定好價格後,謝某轉手便以每噸225元的價格將汙泥交給倪某處理。倪某又透過他人層層介紹聯絡到了殷某和季某,以每噸175元的價格將汙泥交給二人處置。

一般來說,處理固體廢物的費用至少需要每噸140元,還要再算上運費。那麼,殷某、季某接手處理這批汙泥看起來是虧本的,他們如何賺錢呢?

原來,為了牟利,殷某謊稱自己是某建材廠的負責人,並透過朋友拿到了該建材廠的營業執照;季某則從網上找了環境影響評價批覆檔案,又透過微信聯絡到刻假章的人,偽造了某建材廠和當地環保局的公章。而倪某明知某建材廠因擴建已經停工,無法處置固體廢物,仍與殷某、季某簽訂合同。

2021年1月,殷某、季某將汙泥傾倒在武義縣王宅鎮的某茶山上。次日,武義縣環保局接到群眾舉報後,將該線索移送公安機關。很快,林某等10餘名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機關抓獲。

雖然犯罪嫌疑人被抓獲,但茶山上的汙泥如果不能及時清理,危險物質將對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深層汙染。該案移送武義縣檢察院審查起訴後,在刑事檢察部門辦理刑事案件的同時,公益訴訟檢察部門也積極介入。

經鑑定,傾倒汙泥造成茶山地塊受損面積為1320。5平方米,需要清理固體廢物和被汙染的土壤450噸。2021年9月,武義縣檢察院對汙染環境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正式立案。立案後,經檢察官多次溝通,林某等人於2022年2月支付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費用共計317萬餘元。

庭審後,林某等人對茶山上的汙泥進行了清運,並聯系專業機構按照危險廢物處置標準對汙泥進行了處置。(範躍紅童妍真)

(檢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