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債市牛市終結?大幅回撥的幕後推手,機構棄債投股,地產債重入法眼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陳植 上海報道

本週以來,國內債市突然遭遇一輪大幅回撥。

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從2。63%驟漲至最高2。861%(債券價格相應下跌),帶動城投債、企業信用債等品種價格紛紛快速回調。

截至11月16日17時,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徘徊在2。857%附近,相應國債價格在早盤迴升後,繼續弱勢盤整。

一位國內大型私募基金債券交易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本週以來國內債券價格紛紛大幅回撥,主要受到四大因素影響,一是7天銀行間質押回購利率(DR007)持續回升令市場預感到資金流動性邊際收窄,帶動債券價格回落;二是眾多資管機構趕在年底前拋售債券籌資,應對潛在的贖回壓力;三是近期股市明顯回升,帶動資金“棄債投股”;四是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一系列房地產扶持措施與最佳化防疫措施,令市場對經濟穩健增長的信心明顯提升,對債券價格構成一定的估值回撥壓力。

“其中,資金流動性邊際收窄或許是引發本週債券價格快速回調的最主要推手。”上述交易員表示,受此影響,本週不少私募同行預期債券牛市行情或已終結,紛紛無差別減持各個期限國債、城投債與信用債等資產。

多位資管機構資產配置部主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近期股市明顯回升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帶動機構資金“棄債投股”。

但隨著市場逐步消化資金流動性變化預期,債券市場很快會恢復平穩波動。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本週央行縮量續作8500億元MLF投放量,低於本月到期的10000億元MLF規模。但央行釋出公告稱,本月以來央行已透過抵押補充貸款(PSL)、科技創新再貸款等工具投放中長期流動性3200億元,令中長期流動性投放總量高於本月MLF到期量。

幕後推手

前述國內私募基金債券交易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本週債券價格突然大跌,的確令不少投資機構措手不及。畢竟,當前債券市場沒有重大違約事件出現,但不同期限國債、城投債與企業債卻驟然遭遇無差別拋售,的確有點不同尋常。

他認為,這可能是受到市場資金流動性邊際收窄的影響。具體而言,11月以來,7天期銀行質押回購利率DR007從低點1。6%持續反彈,一度觸及1。92%,令市場驟然感受到資金流動性趨緊的壓力。

受此影響,不少資管機構可能不得不透過拋售債券降低債券投資組合的槓桿倍數,來達到降槓桿的目的,因為DR007利率上漲導致他們維持高槓杆債券投資組合倉位的資金成本明顯水漲船高。

“目前,我們的高槓杆債券投資組合都做了減倉操作。”上述交易員說。

一位國內資管機構固定收益部門主管向記者表示,本週債券價格大幅回撥,或許還受到偶發因素的影響。11月14日早盤,10年期國債市場突然出現收益率達到2。8%的成交,無形間令資金流動性邊際收緊的預期被大幅“放大”;因為當時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徘徊在2。63%附近,如此異常的成交或令不少投資機構擔心債券市場可能出現不計成本的拋售。

他認為,上述異常交易的出現或許是個別機構調倉所致。隨著A股市場觸底反彈,不排除部分私募投資基金決定棄債投股,導致個別債券價格“異動”。

“此外,為了應對年底資金贖回壓力,部分私募基金也可能快速結清部分債券頭寸。今年以來股市大幅波動令他們的股票持倉或出現淨值虧損,只能減持已盈利的債券頭寸籌資。”他分析說。然而,隨著越來越多資管機構紛紛跟風棄債投股、結清倉位,並一度形成“羊群效應”,債券價格快速回調不可避免。

該主管還透露,本週債券價格大跌的另一個不容忽視因素,是市場預期的逆轉。此前,不少資管機構認為中國相關部門或採取降準降息等舉措提振經濟,令債市保持牛市行情。但隨著相關部門採取最佳化防疫措施與房地產扶持政策,令市場對中國經濟穩健發展信心明顯升溫(相應的降準降息預期回落),他們迅速採取減倉債券舉措避險,引爆了本週債券大幅回撥行情。

“事實上,儘管中國出臺多項扶持經濟舉措,但資金流動性並未明顯收窄,比如央行本月透過MFL續作、抵押補充貸款(PSL)、科技創新再貸款等工具所投放的中長期資金量,依然高於本月MFL到期量,表明市場資金流動性依然合理寬裕。”他強調說。

華夏基金髮布的最新研報指出,隨著國內外風險因素出清、相關經濟支援政策陸續出臺,資金流動性過剩局面必然會被收斂。但從歷史經驗發現,在實體經濟資料出現明顯好轉前,貨幣政策不會大幅轉向,當前貨幣政策仍以合理寬鬆為主。

一級市場受波及

值得注意的是,本週債券市場價格較大幅度回撥,也影響到一級市場債券發行。

近日,多家公司債券發行紛紛暫緩,包括中國化工取消發行“22中化工SCP013”;陝投集團取消發行“22陝投集團MTN006”;廈門國貿取消發行“22廈貿D1”;牛首山集團取消發行“22牛首山CP001”;河鋼集團取消發行“22河鋼集CP002”;崇仁城投推遲發行“22崇仁01”等。

上海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鄭嘉偉認為,多家公司債發行相繼取消,一方面是因為近期債市價格調整幅度較大,波及到一級市場發行;二是債券結構化發行監管趨嚴。

通聯資料Datayes資料顯示,11月以來,全市場已有155只債券(合計募資約550億元)取消發行,取消發行的債券數量分別較10月和9月環比大幅增加70。33%和14。81%。

多位券商投行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這些債券之所以紛紛取消發行,除了近期債券市場價格波動較大,另一個原因是銀行理財產品遭遇贖回,或令認購資金有所減少。

“但是,考慮到高信用企業債依然相對稀缺,部分資管機構仍表示會等待優質企業債或城投債發行,按照原先的額度認購。”一位券商投行人士向記者指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這些資管機構也在抄底被低估的城投債信用債,尤其是在相關部門出臺多項房地產扶持措施後,被低估的房地產企業債正受到資管機構的踴躍抄底。

前海開源基金指出,在相關部門出臺多項房地產扶持政策後,市場正重新審視未來債券市場的投資機會。目前而言,部分地產債成交價格得到一定幅度的回升,資質分化所帶來的融資差異依然存在,政策效果有待進一步驗證。

一位國內大型私募基金固定收益部交易主管向記者指出,

本週以來他們開始加倉房地產企業債券,但前提是這些房地產企業能獲得銀行的新增授信支援,且負債率與短期償債壓力相對較低,房地產企業還擁有充足的優質住宅開發專案盤活資金流與增加運營利潤。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