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推倒“心牆”,老學徒再迎新生

“沒想到幹了小半輩子,卻讓機械手臂搶走了飯碗。”面對老員工的困惑,這家企業啟動穩心工程,帶領大家艱難轉身——

推倒“心牆”,老學徒再迎新生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劉旭 通訊員 高爾歆

編者按

伴隨著技術更新和市場轉型,傳統行業、企業在轉型過程中,一些老職工由於技術更新慢、學歷低,面臨著轉崗、離崗等困境。企業如何幫助他們走出迷茫、找回自信?本版即日起推出《再出發,轉型中的暖心故事》系列報道,聚焦企業轉型中的老職工,講述他們在組織的呵護、企業的鼓勵、同事的幫助、自己的努力下,與新業態一起成長、在新的環境中職場“重生”的故事。

徐沫的腳步有些快,快得有些跟不上。日前,記者來到方大集團北方重工重大部件機加車間,沒遇到好奇張望的目光,機床前的員工都在專注工作,步履匆匆。

3年前,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入方大集團。這家老牌國企迎來了“轉制”“轉型”雙柺點,企業中工作一二十年的老員工一度擔憂離崗,對未來發展感到迷茫。從推倒“心牆”、培育自信、再到共同營造凝聚向上的工作氛圍,這家企業讓老員工迎來了新的春天。

“三個不減”政策穩人心

36歲的徐沫是一位工作15年的老員工,曾是一名普通車工,操作一臺1952年生產的小型車床。他深知這臺車床終將淘汰,可當那天來臨時,他的一籌莫展寫在臉上:“隔行如隔山,像我這樣技能單一的員工轉行太難了。”

像徐沫這樣的中年“老員工”多是車間裡的生產骨幹,技術出眾。由於公司產品升級,他操作的裝置越來越“小眾”,沒有工作量就意味著收入減少。

企業混改第一年,徐沫的兒子5歲,妻子袁雪飛是一名天車工,同樣面臨轉型,再加上房貸的壓力,“整天提心吊膽,生怕自己像老舊裝置一樣被淘汰。”徐沫告訴記者,彷彿有面牆堵在心口。

“不減一名員工、不減員工一分錢工資、不減員工一分錢福利待遇”。改革過程中,方大集團把每一名員工當成“家人”。北方重工按照方大集團“黨建為魂”的企業文化體系,建立了“自主宣講”“逐級宣講”“同步宣講”“及時宣講”“人人宣講”,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的“大宣講體系”,及時將方大集團的“三個不減”政策傳達到每一名員工和家屬,並耐心解釋他們提出的每一個疑問。

徐沫面臨的是崗位轉型,而46歲的汽車轉向系統分廠加工車間車工張宇峰面臨的是智慧化升級。

“沒想到幹了小半輩子的工作,讓機械手臂搶走了飯碗。”張宇峰說。入廠27年,第一次看到一排排機械手唰唰地幹活,他頓時傻眼了。改革那年,女兒高考,妻子打零工,他的這份工作是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一想到可能到來的離崗待崗,他整宿睡不好覺。

分廠工會主席劉劍興得知情況後第一時間找他談心,講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談傳統行業改革發展形勢任務和企業經營理念,聊企業幹到給到、多勞多得、共創共享的激勵機制。

暖心的政策讓徐沫、張宇峰這樣面臨轉型升級的老員工推倒了“心牆”,信心樹立起來,奮發圖強的精氣神又回來了。

一專多能培訓重塑自信

在北方重工總裁張斌的桌面上擺著兩套方案,一套是通用裝置專業化改造和生產組織數字化升級的分析報告,另一套則是通用裝置工人專業化轉型和開展一專多能技術升級培訓的實施方案。這是北方重工黨委和工會向企業管理者提出的建議,正是這份建議幫助許多員工擺脫了離崗困境。

“一專多能”鼓勵企業各生產單位輔助生產崗位等工作任務不飽和的員工、有意願開展技能學習的員工,積極學習其他生產崗位技能。脫產培訓期間薪酬參照原崗位標準發放,經考評合格享受津貼。

“企業花大價錢請外部專家給我們培訓,一定是希望留住我們這些老員工。”張宇峰說,第一次機械手臂操作培訓,教室沒坐滿。隨著“一專多能”理念深入人心,第二次培訓時課堂超員了,其他工種的員工紛紛來“蹭課”。因為這項政策,讓老員工看到了重新出發的方向和希望。

講起二次當學徒,張宇峰沒說一個“難”字,話語間卻處處透露著不易。不同於青年技校生,他從沒接觸過程式設計,只能主動找書籍、翻資料,借廠家來除錯的機會,虛心請教學習,回到家也不放下書,一門心思地琢磨程式設計技巧。他同準備高考的女兒一起看書到半夜,還遭到女兒調侃,“爸,你也要考大學啊”。夜晚妻子會端上一杯牛奶,白天一同轉型的工友們會聚在一起討論問題。

以前“一人一床(車床)”,現在他一人能操作6臺車床。曾經的自信又回來了。

轉行後,徐沫當起了銑工學徒,如今的師傅羅剛只比他大1歲。看似簡單相通的銑床加工,最開始的一個月裡,一度讓徐沫陷入自我否定,懷疑轉行到底對不對。他曾在家中多次向妻子發問,自己是不是太笨了,不是幹銑工這塊料。作為同齡人的羅剛常勸他,再堅持一下,等三四個月回頭一看,現在的難處就不是難處了。徐沫拿著一個小本,不懂就問,如今他學會了運算元控龍門銑床,從九成的經驗和技能用不上,到九成的加工件可以獨立加工,技能的增加為他增添了最硬實的“底氣”。

每個人眼中有活,心中有光

“轉型難不難,當然難。可有一群互相扶持的老員工,企業有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就不懼怕困難了。”徐沫告訴記者,身邊有董凱、韓小龍、馬寧等人和他一起轉型,午休在工間站裡切磋技藝,研究合理化建議,每個人眼中有活,心中有光。

現如今,北方重工集團在崗員工4000餘人,一線員工2500餘人,有高階技師293人,技師437人,高階工1021人,產業技術工人佔比超過70%,已然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強大動力。

實施混改後,北方重工在制度建設上下功夫,以“幹到給到、多勞多得”為原則調整薪酬激勵政策,對為企業做出貢獻的一線員工給予嘉獎,充分調動了基層員工的創新積極性。在政策激勵下,徵集小改小革專案139項,合理化建議1059條,採納382條,並將論證後的小改小革專案及合理化建議在全公司進行推廣實施。其中,僅“筒體內環縫反向自動焊接小車”一項應用後,每年可為企業節約製造費用50多萬元。

同時,企業結合生產任務,定期開展各類勞動競賽,對獲獎團體和個人發放獎金,已先後發放幾十萬元獎勵,鼓勵員工創優爭先。28歲工作10年的老員工何宇雙報名參加“一專多能”培訓後,掌握了鋁合金焊接、錫青銅堆焊等多項技術。在一次焊工實操技能大比武活動中拿到了第一名,獲得獎金2000元。

集團工會主席卜睿介紹,企業還透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讓員工感受到蓬勃朝氣;籌建員工心理減壓室,建設運動場地,完善體育鍛煉場所,多方面做好員工保障工作。(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