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節日堅守| 老康的第38個春運:明年想坐火車當回旅客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張楠 劉平

節日堅守| 老康的第38個春運:明年想坐火車當回旅客

“呦!這誰的火車票掉地上了?”北京南站候車大廳內,拎著行李的旅客在檢票口排起了長隊,正在候車大廳巡視的北京南站售票車間主任康順興突然停下腳步,一個俯身從匆匆而過的旅客腳下撿起一張小小的車票。只瞟了一眼票面,他就把車票上的資訊全摸清了,“這是從天津到北京的車票,已經用過了的”。

對於康順興來說,今年這個值守在火車站的春節,有著特殊的意義。“今年10月我就該退休了。”老康有些感慨。今年,是他經歷過的第38個春運,也將是他在鐵路工作崗位上度過的最後一個春運。

節日堅守| 老康的第38個春運:明年想坐火車當回旅客

1985年11月,從部隊復員的康順興進入北京站,成為一名鐵路售票員。上崗剛3個月,他就第一次趕上了春運。急著返鄉的旅客從四面八方湧向北京站,上千人將售票大廳擠得滿滿當當。打開面前那隻能看見一張人臉的小小售票視窗,五六隻舉著錢的手爭先恐後伸到康順興的眼前,每個人都嚷嚷著報出自己的目的地。康順興緊張地將手伸向身邊半人多高的票櫃,每個格子裡放著一摞二指寬的小卡片——“硬板票”。他的腦子飛速運轉著……慢車、普快、特快、天津、德州、南京……哪張車票在票據櫃的哪個位置必須“一抓準”。“很多旅客已經排隊仨小時了,心裡急。我們售票員手底下再不麻利點兒,一天賣不了幾張票。”守著售票視窗一坐就是12個小時,千八百張票賣下來,康順興下班時總感覺頭昏腦漲、筋疲力盡。

節日堅守| 老康的第38個春運:明年想坐火車當回旅客

火車在不斷更新換代、提速升級的同時,老康手裡的車票也悄然發生著變化。1997年前後,粉色軟紙火車票的出現,讓算盤和票櫃退出了歷史舞臺;進入高鐵時代後,藍色磁製車票的廣泛使用,更是大大便捷了旅客出行。2008年8月1日,北京南站正式投入執行。康順興成了南站的首批鐵路職工,他的工作還是和車票打交道。

節日堅守| 老康的第38個春運:明年想坐火車當回旅客

“今天中午,從青島、威海開往北京的幾趟車,因大雪降速晚點。”今年春節大年初三,上午10點剛過,一條微信突然從康順興的手機裡蹦出來。多少旅客會晚點?辦理退票、改簽的售票視窗是否足夠?售票人員如何分配?一連串的問題迅速在他的腦子裡繞了幾個來回,該如何“排兵佈陣”已經有了思路。

老康有條不紊地開始“發號施令”,佈置一項項準備工作。當晚點的旅客魚貫進入售票大廳,分散在不同的售票口開始有秩序地辦理退改手續時,守在售票處的老康輕輕鬆了口氣。“手機和網路越來越普及,旅客出行比過去省事多了,線上就能購票。就拿南站來說,今年春運,旅客線上購票的比率達到了90%左右,大大緩解了購票視窗的壓力。即使遇到列車晚點,資訊也會以簡訊的形式實時傳送到旅客的手機上。過去在售票視窗擠成一團的場面再也見不著了。”

“老康天天在!”從今年1月7日春運開始的第一天,康順興就守在了北京南站他的工作崗位上。“鐵路職工嘛,加班加點,常事。”除了做好票務工作外,他還將幾十年來積累下的寶貴工作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分享給身邊的每一位鐵路職工。由於對售票業務的專精,他被同事們贊為“問不倒的百事通、難不住的康師傅”。

節日堅守| 老康的第38個春運:明年想坐火車當回旅客

採訪結束,熱心的老康送記者出站。短短百餘米的出站路,老康被旅客攔下三回。“售票大廳怎麼走”“哪兒有做核酸的地方”“北出口的電梯在哪兒”,面對旅客的詢問,老康停下腳步,連比劃帶說,禮貌地給人指路。送走旅客,他笑著低頭看看身上的制服:“穿上這身工作服,我就是流動問訊處。”

退休了想做點兒什麼?記者提出最後一個問題。已連續堅守了38個春運的老康認真想了想回答說:“明年春運,我也坐火車當回旅客,體驗一把咱們中國鐵路的舒適和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