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陝西橫山地區首次發現2億年前鱟足跡化石

近日,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領銜的中外科學家團隊宣佈,他們在陝北鄂爾多斯盆地發現了十分罕見的、約2億年前的鱟(音[hòu])和魚類遺蹟化石組合。研究論文發表於本期的國際古生物學期刊《歷史生物學》雜誌。

陝西橫山地區首次發現2億年前鱟足跡化石

復原圖。受訪者供圖

榆林市橫山區化石中發現鱟足跡

陝西省榆林市橫山區是我國重要的晚三疊世遺蹟化石產區。其化石發現歷史可以追溯到1997年夏季,當地採石場在生產石材的過程中陸續發現了巖板上的無脊椎動物遺蹟。這些石材曾作為建築材料,被當地居民廣泛用作地板磚和墓碑,並用於鋪路等。次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盧宗盛副教授等首次描述了該區廟溝村瓦窯堡組地層中發現的魚類游泳遺蹟化石,這在中國中生代地層中也是首次記錄。此後,盧教授攜團隊多次赴橫山地區進行發掘,獲得了大量標本,並進行了魚類遺蹟形態學等方面的研究。

2006年5月,榆林市民間收藏協會高俊民先生、趙綏琴女士等在距離廟溝村約6公里處的高崖畔村採石場區域發現了一批新標本,共計30多塊石板,這些石板上不僅識別出了魚類造跡,還存在大量疑似四足動物留下的足跡。2019年5月,邢立達副教授帶隊考察了採石場及周邊地層,並對協會收藏的這批標本進行了研究。標本主要研究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士生王妙言表示,研究表明這些足跡的製造者並非四足類,而是大家所熟知的“活化石”——鱟。

鱟,俗稱馬蹄蟹,是一種節肢動物,其身體分為三部分——頭胸部(前體)、腹部和尾刺,並且具有六對附肢(一對螯肢與五對步足)。鱟遺蹟化石大多是由步足、尾刺以及前體的印痕所組合而成的。

或為中國化石記錄中最大的鱟

橫山鱟足跡多與魚遊跡伴生,這些遺蹟均顯示出了顯著的形態多樣性。橫山標本包含了17條可識別的鱟行跡和至少60個孤立足印。

陝西橫山地區首次發現2億年前鱟足跡化石

鱟行跡。受訪者供圖

橫山鱟行跡通常由最後一對步足的印痕組成,偶爾也會出現其他步足的痕跡。這些足跡輪廓和四足動物的足跡相似,能夠將其與四足類足跡明顯區分開來的特徵是足印後方通常具有較長的、呈分叉狀的痕跡。在一些行跡中,還可以觀察到由尾刺造成的直的或略微蜿蜒的痕跡,這些痕跡有的是連續的,有的則是由一連串的短線段組成。研究人員表示,根據不規則的尾刺痕跡和略微左右交替的足跡模式可以判斷,陝西橫山瓦窯堡組的鱟足跡是由漂浮或游泳著的個體和在湖底行走的個體各自留下的。

與之前報道過的類似的鱟運動跡相比,橫山標本中的晚三疊鱟造跡者的平均尺寸要大得多,根據長度公式估算,個體的最大尺寸可達89釐米,這或成為中國化石記錄中最大的鱟。

橫山遺蹟化石組合的新發現有著重要的意義,這是首次在陝西橫山地區上三疊統中識別出鱟的足跡化石,不僅拓展了我國鱟遺蹟化石的地理和時代分佈,還對當地古動物群落和古環境的恢復有著啟示作用。

陝西橫山地區首次發現2億年前鱟足跡化石

豆莢狀魚遊跡。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