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工地“喝”上了迴圈水 大山隧道建設堅持綠色為底

近日,記者實地探訪了城西工業園區配套道路(一期)隧道段新建工程的施工現場。今年7月初,大山隧道首爆告捷,開挖進洞已經3個月有餘。在隧道建設過程中,全體參建人員堅持以綠色為底色,將節能環保、生態友好的理念貫徹到施工過程中,致力於推動工程建設與生態環保相伴而行、同向發力。

工地“喝”上了迴圈水 大山隧道建設堅持綠色為底

當天上午9點,記者來到位於餘姚陽明街道潘巷村大山腳下的隧道出洞口,看到主體施工作業面已初具規模,現場100餘名參建人員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呈現出如火如荼的建設場景。洞口外,灑水車正在來回灑水降揚塵,而從車裡灑落的水,其實是處理後的生產汙水。

工地“喝”上了迴圈水 大山隧道建設堅持綠色為底

那麼,生產汙水是如何實現“變廢為寶”的?專案經理姚旭鋒帶記者來到了工地的三級汙水沉澱池,池旁有一臺汙水處理裝置。隧道施工過程中各個環節產生的生產汙水都被收集到了這口沉澱池,可以明顯看到從右到左,水質逐漸澄清。

“一般未經處理的汙水PH值為13至14,呈強鹼性,經這臺裝置淨化處理,PH值在7至8之間,達到了生產汙水排放標準。”姚旭鋒告訴記者,他們將沉澱後的汙水抽入汙水處理裝置,處理完成後再用PH試紙進行檢測,達標後再利用,“這些水主要用於施工現場灑水車、霧炮車的噴灑作業以及工程車的清洗,在工地內部進行迴圈利用,環保又節水。”姚旭鋒介紹,像這樣的汙水處理裝置,在不遠處的生活區也有一臺,用於處理生活汙水。

工地“喝”上了迴圈水 大山隧道建設堅持綠色為底

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工地的混凝土攪拌站水泥罐上安裝了除塵器,這是源頭控制水泥揚塵的第一道“關卡”;隧道進口處設定了一口標準化洗車池,每一輛出場的工程車都要進行沖洗,確保不帶泥上路;施工區域裸露的場地採用防塵網覆蓋,既能滿足施工需要,又能減少揚塵產生。另據介紹,隧道內的照明採用節能燈帶,和傳統的燈泡相比更加環保,照明的持續性和穩定性也更勝一籌。

“專案部對於環保法規、標準進行了充分的解讀、研究,並諮詢了有關專家,針對施工現場的揚塵、汙水排放等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了措施。”該專案業主單位寧波舜通集團有限公司的工程師秦智傑在施工現場駐點,“我們力爭將綠色施工落實到具體工作中。”(藍媒聯盟·餘姚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沈彥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