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世人皆念李清照,誰人憶我朱淑真——為情生為情死,為情歡為情愁

她是歷史上留存詩文作品最多的女詩人,也是歷史上唯一堪與李清照比肩的女詞人。朱淑真若是生的早,大約會與李清照牽起剪不斷的瓜葛。都是才情擔當的女子,若同世,豈有陌路之理。總會有契機,讓她二人秉燭夜話,說盡人間苦甘,情里長短。但她不幸,她無有這樣的際遇。也未曾遇到懂她的女子。

閨閣之中,朱淑真空有一腔才華。敏感多愁的她,其實是一隻被鎖在華麗囚籠中的困頓青鳥。無處訴說,她只得用賦詩填詞來排解心中的哀怨。儘管她的作品觸動心絃惹人憐惜,但在那個以男人為主宰的社會里,她的不羈,卻不被社會認同。。。

世人皆念李清照,誰人憶我朱淑真——為情生為情死,為情歡為情愁

世人皆念李清照,誰人憶我朱淑真——為情生為情死,為情歡為情愁

千里相思一撇消

《減字木蘭花·春怨》

宋·朱淑真

獨行獨坐。獨倡獨酬還獨臥。佇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

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

巴蜀才女卓文君,任有眾多的名流向她求婚,卻獨獨看中了窮書生司馬相如,不顧家人反對,與之夜奔出逃,當街賣酒。這樣的千古佳話,似乎成了朱淑真嚮往的物件。但是朱淑真終究不是卓文君,而且,夫亦無司馬相如的才華,也無司馬相如的勇氣。

哀怨的朱淑真只好恨她的夫粗俗且不解風情。但在她丈夫的眼裡,她既然嫁了他,他便是她的天、她的地。她是他的財產,更是他可以隨意取捨、丟棄的附屬品。

他們冷戰的時候,朱淑真也曾試圖挽回,還費盡心思給他寄去了如此哀怨連連的詩。

可信石沉大海,杳無音信。因為她的丈夫是生意人,見識粗淺,只知道投機鑽營、趨利忘義,哪裡有什麼心思去體察她寫的詩。

這樣的詩與詞,對於她的夫來說,不過是對牛彈琴罷了。

於是朱淑真選擇了決絕地離開,而在她的背後,她那薄情的夫對於朱淑真的離開,熟視無睹。在孃家,女兒在傷心垂淚,朱家的父母何嘗不知女兒的苦楚,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他們再心痛,也只能無奈嘆息。

世人皆念李清照,誰人憶我朱淑真——為情生為情死,為情歡為情愁

為了女兒,朱家在挽回,但朱淑真那沉迷於煙花柳巷的丈夫卻怒不可遏,他給朱淑真的父母寄來了言辭激烈的信,信中如數家珍地數落著朱淑真不守婦道、寫詩辱夫、不事夫君、婚前戀愛等種種不是。

不僅如此,他還憤憤不平地控訴朱家這樣一個書香禮儀之家,卻養出了一個不賢不惠的女子。對他而言,他忍著沒有休妻,是顧及兩家顏面,而她倒好,竟然不知廉恥地敢來“休夫”。信的末尾,他還在朱淑真的《減字木蘭花》後,寫上了“不夠深刻”四字,以示譏諷。

他們原就是志趣不合的,又如何與這些指責扯上關係?她的丈夫似乎還嫌這樣的羞辱不夠,一邊對她冷落,一邊娶回了青樓女子,還在左鄰右舍間大肆宣揚朱淑真的離經叛道、不守婦道。

頃刻間,女兒公然“休夫”的離經叛道就鬧得滿城皆知了。市井間開始流傳朱淑真“休夫”的逸事,士大夫之流的衛道士們亦極力抨擊她“大逆不道”的行為。她的詩句,在人們添油加醋的談論中,被描繪成了出 軌的鐵證。

丈夫的惡意攻擊致使朱家丟盡顏面。朱淑真悔不當初,早知如此結局,還不如等那書生一輩子,至少她還可以在激盪的回憶中不受他人影響地慢慢老去。

那寄住在朱家的書生,落榜後的不辭而別成了朱淑真心裡永遠也解不開的結。因此,平常只要與夫有稍稍失和,她與書生的美好往事便毒草一般地不斷往外冒。

或許,只想追求一段沒有世俗打擾的愛情的她,還是太理想主義了。男人三妻四妾的不計其數,她卻獨獨容不下婚姻裡的第三個人!即使嫁了人,她也無法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地隨波逐流。

朱淑真向來勇敢。但已經裂了的心,如何修補也難以恢復到原來的樣子。在市井的流言和潮水般的冷眼裡,朱淑真公然地休了夫。

世人皆念李清照,誰人憶我朱淑真——為情生為情死,為情歡為情愁

也因此,她的大逆之舉掀起了軒然大波,她本身,也成了眾矢之的。風言冷語中,她有些不堪重負,還有些心灰意冷。送走了春,迎來了夏,但撲面而來的霜雪分毫未減。她不願連累家人,遍嚐了冷言與顛沛的她決定放棄了,她想著,若是能在那個世界裡找到解脫的出口,那該多好。

湖中的水瀲灩清澈,更像情人盪漾的心,溫暖而柔軟。這裡,有他們的歡笑,有雨中的相識相知,還有他們的第一次牽手。一切可以重來,只要時光能夠停駐。她的嘴角溢位了微微的笑。湖中,他的影子如此熟悉,如此溫存,似乎還在向她招手!

女兒有傷風化的死,她的詩卷,便被她的父母一頁一頁地燒燬了。悲傷的他們試圖用這種方式來消減女兒的罵名。

但是,熊熊燃燒的火苗,卻沒有燃盡她留在世上的情。冉冉的火光中彷彿出現了小淑真的影子。在橘紅色光芒的映照下,若朝霞般明麗、星辰般澄澈。

世人皆念李清照,誰人憶我朱淑真——為情生為情死,為情歡為情愁

鶯飛蝶舞醉花香

《春日雜書十首·其六》

宋·朱淑真

鬥草尋花正及時,不為容易見芳菲。

誰能更覷閒針線,且殢春光伴酒卮。

時光回到了多年以前。

朱家碩大的園林裡,有幽靜的長廊,蒼翠的柏樹,還有連天的湖水,這麼多年,都未曾變過。

在這其中,小小的朱淑真似在尋覓什麼,卻又略有惆悵。昨日,她剛剛與一位同她一樣手持書卷的少年打過照面。

晴空春日,欄下的湖水盛著碧藍的天。遊廊末端,柔柔的柳葉在枝杈間爭相傾吐著青青的顏色。春意正濃,只是,這盎然的空氣裡,卻獨不見昨日與她隔水相望的翩翩少年。

朱家乃書香門第,自打落地那天起,朱淑真便浸在書香與墨香裡,受哥哥們的影響,她飽讀詩書,聰慧靈巧,才情卓絕。

父母生養了數個兒子,直至中年方得一女,所以全家上下都將這個唯一的女孩視若珍寶。有了父兄的悉心教導,朱淑真筆下的竹影梅香栩栩如生,銀構小楷也十分娟秀典雅,氣韻貫通。

雖不及高官豪門的奢華,但朱家也還算殷實,且府上的樓臺亭榭曲徑通幽,是錢塘一帶私家園林中數一數二的上品。府內的書館,一面臨湖一面傍山,柳條細梳、鳥雀啾啾。行在其中,使人頻生讀書作畫的雅緻,足不出戶,便可以在這碧山秀水間採擷美麗的景色,在畫布上描繪。

再或者,趁哥哥們傍晚休息的空閒,小朱淑真提著魚簍跟在他們的身後,一面臨風垂釣,一面憑欄讀書玩耍。回來還可以寫下“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世人皆念李清照,誰人憶我朱淑真——為情生為情死,為情歡為情愁

她與書生的結識,只是在這水榭處偶然相遇。那日,她在遊廊末端的欄杆邊百無聊賴地看著詩。忽而,池塘對岸,一個低沉洪亮的讀書聲伴著幽幽的暖風,飄過了水,穿過了湖邊的樹,再繞過長長的遊廊朝她嫋嫋而來。

書館是為哥哥們而設,裡面環境幽雅,藏書甚多。只是,如今哥哥們已經相繼成家立業,書館便閒了下來。

今日又何來的讀書聲?

索性,朱淑真放下了手中的書,朝著書館方向遠遠地望了望。

書館與她相隔不遠,只在她閨房的一側。見四下無人,朱淑真索性放開了膽,循著聲音一看究竟。

透過遠處的窗扉,她才發現書館裡一身素衣,正在讀書的他。或許是在這裡待了許久的緣故,書架上那些哥哥們曾經用過的書,已被他搬到了書案前一摞一摞地擺好。

早春明豔,暖暖的空氣本就會令少女萌生朦朧情愫。此刻,這琅琅的書聲,打動了小淑真懷春的心。

此前,小淑真在她的詩句裡暢想著愛情。薄紗浮動的窗帷前,她也曾手託香腮,想象著自己未來夫婿的模樣。不求他有潘安的美貌,但要有互相酬唱的才情才可以,她這樣想。

彼時,淑貞已二八年華,出落得亭亭玉立。心動之後,先前在書中讀過的那些或婉約或豪放或明理或喻事的詩句,就像生了翅膀似的,在她的腦海裡迴圈往復。

世人皆念李清照,誰人憶我朱淑真——為情生為情死,為情歡為情愁

在她的幻想中,他需有滿腹才華,還要多情體貼;要有男兒的豪氣干雲,也要有流浪詩人的綺麗雅緻。她還將心目中理想男子的模樣偷偷寫成了詩:

《書窗即事》

宋·朱淑真

花落春無語,春歸鳥自啼。

多情是蜂蝶,飛過粉牆西。

她看得太久,書生似乎覺察到了什麼,放下了手中的書,走到窗前伸了個懶腰。

透過湖畔的綠柳,朱淑真看到了他的臉。

有一束青澀的目光相隨,他們便生了心靈的感應。書生看到了遠處的她。此時的她正懷抱書卷,斜靠在廊下,園子裡粉色的桃花夾著飛揚柳絮從她面前拂過。美得太不真切,彷彿畫一般。畫中的少女一身藕色長裙,頭頂高綰的螺髻上一支碧綠色的步搖輕輕擺動。

這樣突如其來的四目相對使得朱淑真的臉上泛出一抹胭紅。她恨不得拔腿就跑,可不聽話的腳像在泥地裡生了根,怎麼也挪不動。

這一天,朱淑真無心書卷,睡意全無,於是起身來到書桌前,舉起那盞橘色的燈,慢慢鋪紙研墨,將白天看到的那個人,以及那人周圍的景色,和了“碧如天”與“逸似仙”的韻,在湧動的文思中,將“白璧無雙”作為詩句之眼,用“又無緣”等句作結。

世人皆念李清照,誰人憶我朱淑真——為情生為情死,為情歡為情愁

尋春總是淚滿懷

《恨春五首· 其二》

宋·朱淑真

一瞬芳菲爾許時,苦無佳句紀相思。

春光正好須風雨,因愛方深奈別離。

淚眼謝他花放抱,愁懷惟賴瀟扶持。

鶯鶯燕燕休相笑,試與單棲各自知。

緣分如此奇妙,有時眾裡尋他,卻是要一生一世的等待。有時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次日,朱淑真醒來時,屋外已是豔陽高照。她理好了鬢,依舊令丫鬟為自己選了身藕色的長裙。穿戴整齊,她決定去那個裝滿書的書館一探究竟。

行至廊下,書館內讀書聲依舊。可朱淑真的腳步放緩了,她尚且待字閨中,書館裡有陌生的男客,她理應有所迴避。

理智最終戰勝了情感,她攜著書卷在廊下坐了,但她已經無心看書,只顧著想些關於他的事情。他姓甚名誰?為何來此?是偶然借宿,還是其他?朱淑真抬起頭看天。先前透亮的天空和明媚的光,不知何時被厚厚的雲朵佔據。最終她還是折了回來。

《愁懷 ·其二》

宋·朱淑真

滿眼春光色色新,花紅柳綠總關情。

欲將鬱結心頭事,付與黃鸝叫幾聲。

若不能與他再次相逢,她便祈求能在夢裡相遇。一面之緣,他還會記得自己嗎?

相思成疾使得原本嬌媚的朱淑真神情萎頓,面容憔悴。不僅如此,她還有些病懨懨的,全然沒有二八佳人的青春與活力。

世人皆念李清照,誰人憶我朱淑真——為情生為情死,為情歡為情愁

也不知何時下起了雨,滴滴答答的細雨聲中,院裡的梨花開始凋落。此情此景下,她將所思所想寫就了一首七言絕句。

他是兄長的舊時同窗,一個暫寄於自己家中,將要參加省試的學子。面對淑真的疑問,兄長還告知她,書生博學多才,詩文俱佳,她可以與之交往以提高詩文水平。

哥哥的幾句話,將朱淑真這段時間的苦惱統統拋散。

書生父母原和朱家是世交,只因家道中落,朱家又幾度遷移,方才失去了聯絡。如今,書生生得儀表堂堂,其家又非凡俗之輩,所以朱父也默許了朱淑真與書生的兄妹相稱。

當晚,朱淑真心情大好,儘管他們還沒有交談過一句,但她知道,他是一塊未加雕琢的璞玉,只要經過不懈的努力,來日定會在那三年一試的科考中金榜題名。

朱淑真還想到了魏晉才女謝道韞、東漢文學家班昭,春秋魯國人顏回、戰國思想家教育家孟子,他們皆由孔子的勉勵而成長、成材。她相信,只要努力,自己心中的他,有朝一日也能像展翅的鴻鵠一樣,一飛沖天。

朱淑真這樣想著,一首七言律詩亦從她的筆下一洩而出:

曠軒瀟灑正東偏,屏棄囂塵聚簡編。

美璞莫辭雕作器,涓流終見積成淵。

謝班難繼予慚甚,顏盂堪希子勉旃。

鴻鵠羽丁當養就,飛騰早晚看沖天。

世人皆念李清照,誰人憶我朱淑真——為情生為情死,為情歡為情愁

攜手藕花湖上蓮

《清平樂·夏日遊湖》

宋·朱淑真

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

嬌痴不怕人猜。隨群暫遣愁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臺

朱家有女初長成,自然提親者不斷。只是中年得女的父親並不捨得珍珠一般捧在手心的女兒隨便嫁與平常人家的凡夫俗子。

書館少年生得一表人才,兩家又是世交,如若他三年苦讀能榜上有名,一切便順理成章,還能省卻了皇城之下“榜下捉婿”的煩瑣,女兒也可以依傍在父母的羽翼之下,過安定的生活。

朱淑真生來性格率真,加上父母的默許,還有這難得的知音使然,與書生兄妹相稱的她便常常跑到書館,向這位苦讀的“兄長”討教詩文。

而對書生而言,寒窗苦讀本就枯燥乏味,如今有了佳人陪伴,艱苦的時光瞬時變得璀璨無比。他們一起切磋詩文,或揮毫作畫,或結伴出遊,日子過得好不快活。

這日,他們相約結伴湖邊賞荷。

世人皆念李清照,誰人憶我朱淑真——為情生為情死,為情歡為情愁

初夏的小荷,早有蜻蜓前來光顧。三十頃湖光山色,碧水連天。帶著隨行的丫鬟,朱淑真與書生在湖畔信步前行。初夏的天,還不及仲夏的炎熱,加之微微的風,讓彼此的心是如此開闊。

他們一邊走,一邊朝湖中瞭望著。一朵朵粉色的花苞,或被田田的蓮葉託舉,或嬌羞地藏於葉後。再看身旁的舉目遠眺的小淑真,目若秋水,青翠碧袖在湖光水色的映襯下,彷彿洛神降臨,一時間,書生也有些痴了。

有一雙痴情的眼始終盯著自己,朱淑真也有所察覺,很快低下了羞澀的頭。恰在此時,晴好的天空已換作漫天烏雲,突如其來的豆大雨點打擾了人們的遊興。

忙亂的腳步裡,人們紛紛奔跑著找尋有簷的亭臺去躲雨。朱淑真的丫鬟並未準備雨具,因擔心小姐被雨淋溼,丫鬟匆匆折了身去,到有傘的店鋪去為小姐買傘。

雨越下越大,忙亂中,他們索性牽起了手,跑向湖畔的涼亭。這愁煞人的雨來得甚不是時候,卻讓朱淑真初次領略到了被一個人牽手的感覺。

男女授受不親!她猛然想起臨行前母親的千叮萬囑。但是,書生溫柔的氣質帶給她的奇妙感覺,卻令她既歡喜又羞澀。對於書生而言,不經意間錯抓了伊人的手,他同樣悸動不已。

世人皆念李清照,誰人憶我朱淑真——為情生為情死,為情歡為情愁

亭子裡擠滿了躲雨的人,不免有人對他們的親暱投以異樣眼光,但他們並肩而立,視而不見。雨聲漸止,湖面被迷濛的煙雨籠罩。躲雨的人漸漸散去,因在等待丫鬟的傘,他們只得停在原地。

此時,由湖面而起的風穿堂而過,略感涼意的朱淑真不禁抱緊了雙臂微微顫抖,書生脫掉了自己的長衫披在她的肩上,還用他寬大的臂膀將她緊緊擁住!

天下哪有不透風的牆呢?他們的出格舉動,立刻成了市民們茶餘飯後的閒言碎語。病毒一般的流言開始在街巷裡四處蔓延,但身處其中的朱淑真毫不畏懼。

事情過後,家中沒有人提及,亦無人問津。心醉神迷的朱淑真依舊沉浸在甜蜜中,她靠在梳妝檯邊,一遍一遍地回憶著雨中的情景,她祈禱著時光能夠永遠停駐在那個動人的時刻。

世人皆念李清照,誰人憶我朱淑真——為情生為情死,為情歡為情愁

寂寞梨花任無言

《生查子·寒食不多時》

宋·朱淑真

寒食不多時,幾日東風惡。

無緒倦尋芳,閒卻鞦韆索。

玉減翠裙交,病怯羅衣薄。

不忍捲簾看,寂寞梨花落。

或許這也是書生的一生中少有的感情淪陷。也許,用情太真使得原想在書山中找尋人生方向的他,卻在萬劫不復的情愛中被削去了鬥志。

三春光景,是女人短暫青春釋放光芒的最美時刻。三春過後,也是校驗書生成績真假的時候。若要成就大業,必要考取功名,這是擱置在舊時文人與權貴間一條鐵的定律。

學而優則仕,是許多學子一生的夢想。功名的獨木橋前,書生或許將太多的心思用在了現有的風花雪月上;亦或許淡泊名利的他原本就對那虛假的官場仕途不屑一顧。他金榜無名,仕途終究與書生擦肩而過。

一飛沖天的祈盼破滅了,朱家頗有微詞。三年的無償接濟也付之東流。書生原本就清冷孤傲,只是為了心中的她才忍下三年寄人籬下的生活。而他不僅枉費了佳人的滿心期待,更無顏面對為他提供優厚條件的朱家父子。

緣聚緣散,如此無情。不等安慰,不待最後的道別,書生便拾起行囊,不辭而別了。

世人皆念李清照,誰人憶我朱淑真——為情生為情死,為情歡為情愁

戀人的不辭而別令朱淑真百思不得其解。她想給他寫信,但他已音訊全無。此後的幾度秋水,任憑朱淑真如何找尋,書生皆是音訊杳無。

曾經的花前月下,更能映襯出現在的孤寂。如果他們沒有幸福的開始,也許就不會有這麼痛苦的結局。

初戀的失敗,對朱淑真打擊甚深!

回憶令人憔悴銷魂,往日裡愛在園中漫步鬥草的活潑小姐不見了,鞦韆閒了許久也無人問津。她開始懶得出門,只因為園中處處有回憶,後來她索性放下了閨房的簾,獨倚病榻,在屋內黯然神傷。

世人皆念李清照,誰人憶我朱淑真——為情生為情死,為情歡為情愁

朱淑真足不出戶,只將滿腔的愁緒寫進詩裡。但她不知道的是,這段盡人皆知,卻沒有結果的戀情已經使她名譽掃地,還使朱家顏面盡失,她的家人真是後悔莫及。

或許此時的書生正躲在某個安靜的地方抓緊複習,等待來年的春試。也或許他棄文從武,不知哪一天便會一身戎裝地出現在自己的面前。朱淑真幻想著、期待著,依舊希望有奇蹟發生。秋日的夜晚,她一口氣寫下六首與秋有關,斷魂離情的絕律。

人言可畏,原就敏感多慮的朱淑真更是舉步維艱。況且她的金色年華將過,朱家父母開始著急了。

朱淑真的父親以最快的速度為她擇了人家。

夫君同樣眉目清秀,儀表堂堂。在朱淑真的眼裡,這個未來夫君的眉宇間還有幾分書生的模樣。

初戀的傷害使成長中的朱淑真對愛情的迷戀少了許多,同時也使她成熟了許多。現在這種情況,與誰成親對她來說已不重要了。

世人皆念李清照,誰人憶我朱淑真——為情生為情死,為情歡為情愁

夫家與朱家門第相當,且對朱淑真戀愛未果一事略有知曉。在家人的遊說下,朱淑真就這樣應允了。

投入一段新的戀情,是治療舊傷的最好良藥。她與丈夫也過了

一段情意甚濃的階段,她隨著他四處從宦,往返於吳越荊楚之間。

只不過朱淑真原是父親的手中的珍寶,未出閣前每行一步,均為父親親手設計。這種長時間的路途跋涉,令嬌弱的她不堪忍受。無奈,她先夫一步返回了家鄉。

新婚小別,自是思念無限。閒情無所寄託,她便心血來潮取來紙筆,為遠方的夫作詩填詞,以寄相思。

世人皆念李清照,誰人憶我朱淑真——為情生為情死,為情歡為情愁

兩廂背去何相宜

《愁懷》

宋·朱淑真

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宜。

東君不與花為主,何似休生連理枝。

試想,一個沒有詩才的男子,縱使有潘安的美貌,在朱淑真的眼裡,也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罷了。

相處的時間越久,朱淑真越能感到兩人的距離。朱淑真多才,而丈夫在這方面卻少有慧根。而且婚後,朱淑真行事張揚,不避男客。這在丈夫的眼裡是有失婦道、不成體統的表現。對於朱淑真吟詩作賦的本事,他也毫無興趣,更別說花心思與她對月賞花把酒談心了。

於是,性格志向相去甚遠的他們,情感的溝壑越來越大。朱淑真每每想到,都悲不自勝,暗自灑淚。

她的滿腹委屈無處訴說,只得默默忍耐。

世人皆念李清照,誰人憶我朱淑真——為情生為情死,為情歡為情愁

時間在兩個人的平淡相守中慢慢流逝。最終,兩顆原就不屬一個世界的心,在生活的磨礪中越來越遠。才情變成了孤高,風雅變成了有傷風化,而朱淑真的詩情畫意,在丈夫的眼裡也成了不可理喻。

孤單的她,憤怒地提起筆,繼續寫:

輕圓絕勝雞頭肉,滑膩偏宜蟹眼湯。

縱有風流無處說,已輸湯餅試何郎。

丈夫果真淺薄不堪。他竟然不知作詩的妻寫下輕滑的圓、廢棄的雞、敷了粉的何郎,還有決定勝負的“湯餅”等是何用意。

苦悶的時光還來不及消解,丈夫在婚前的種種劣習也一點一點暴露了出來。因了應酬和公務的由頭,他開始徹夜不歸。即使回來,他面對她的詢問和抗議也一概充耳不聞。他還開始光顧煙花柳巷,不僅如此,他還將青樓女子明目張膽地娶回了家。

世人皆念李清照,誰人憶我朱淑真——為情生為情死,為情歡為情愁

向來全身心投入愛情的朱淑真開始有些悔不當初,她悔自己的不重視不妥協,導致現如今自己要與青樓女子共事一夫的欲哭無淚的局面。但她的表現在丈夫的眼中就是善妒了,善妒就是不賢惠,除此之外,朱淑真遲遲未見動靜的腹部在公婆的眼裡,更是最大的忤逆。

孤獨的枕畔,隨著丈夫客居外鄉的她,沒有親人朋友,餘下的只有無盡的悲與恨,還有用以消愁的酒。此時的她想起了家,想起了故鄉,想起了父母兄弟,還有自己未出嫁時一家人在一起吟詩作畫、撫琴聽曲的美好時光。如今,一切的一切已全然不是當初的模樣。

雨聲滴答的秋夜,她悲從中來,對鏡哭泣。淒冷的夜,無人給她溫暖冰冷的被,斷了腸的心,也快被陣陣的風吹裂。

世人皆念李清照,誰人憶我朱淑真——為情生為情死,為情歡為情愁

丈夫的冷漠、公婆的冷語、下人的議論,如一把把尖利的刀劍刺向她,她已不堪忍受,卻又無力更改。最終,無依無靠的她選擇用死亡來代替嚮往已久的安寧。她決定用這種最隆重的抗議,來消解此生最大的恨。

暗夜裡,朱淑真思索了良久。最終,她留下了詩,走出了家門,來到了曾與書生牽過手的湖邊,踩著冰冷的水一步一步朝前走了去。

黯然的芳魂就這樣歸去。誠若她來時的樣子,美麗、卓然,如若一朵絕美的花。

沒有挽留,甚至來不及思念。一朵豔麗的花就這樣永遠地凋謝了。這或許是敏感的朱淑真,最好的解脫。

來與去,生和死,只是輪迴的四季中,此消彼長的因果變換。此際情景,好似她和著淚寫就的詩:

《秋夜有感》

宋·朱淑真

哭損雙眸斷盡腸,怕黃昏後到昏黃。

更堪細雨新秋夜,一點殘燈伴夜長。

朱淑真本是才情冠絕的女子,卻沒有得到好姻緣,終生抑鬱,抱恚而死。令人唏噓。正是:

滔滔溪水東流去,芳魂淹沒何之罪?

觸目此景悲無限,摧人腸斷心欲碎。

斷腸集裡斷腸淚,苦澀之中苦澀味。

姻緣簿上姻緣錯,鴛鴦難得鴛鴦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