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醫工協同創新,國產磁共振介入裝置投用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沈文敏

作為上海重點發展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生物醫藥產業近年來發展勢頭強勁。其中,醫療器械產業特別是創新醫療器械的發展表現突出。2022年,上海共有13個產品進入國家創新特別審查程式;9個創新產品獲准註冊上市,位居全國第二。2022年11月25日,上海長三角高階醫療器械創新研究與檢測中心正式成立,標誌著生物醫藥主導產業創新協同機制,推動產醫研融合的打通。

上海醫療器械產業的蓬勃發展只是長三角區域的一個縮影,背後的驅動力則是政策支援和機制創新。2019年5月,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成立,為加強國家醫學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最佳化臨床醫學研究組織模式,加快推進衛生與健康領域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使科研成果成為惠及更多病患和業界醫者利器產品。

受該機構監督管理的國家介入醫學創新聯盟(IMIA),立足上海輻射全國,從“需求、研發、反饋”系統機制中開展介入產品研發、轉化和技術推廣,為開發適合中國國情的介入醫療“產、學、研”合作,提供落地解決方案和全方位的服務。目前該聯盟的創新專案為解決介入行業器械90%依靠進口的技術“卡脖子”問題,並且為上海在加強科創中心建設,形成相關醫療科研高地添磚加瓦。

近日,IMIA首個重大創新專案成功落戶安徽。IMIA安徽省理事長單位中國科大附一院依託聯盟院企合作平臺,與磁共振介入整套裝置、耗材研發生產的龍頭企業安徽碩金醫療合作,為患有下肢深靜脈血栓、肝臟轉移癌和肝膿腫的三位患者成功實施了磁共振介入下的濾器植入術、微波消融術和肝膿腫置管引流術,其中下腔靜脈植入為全球首例磁共振下血管介入治療患者。

據介紹,磁共振(MR)與X線、CT等影像引導手段相比,具有更高的軟組織解析度,並且沒有氣體和骨骼偽影、任意角度成像,可以精準判斷壞死範圍,也是目前唯一可以無創定量測量人體內部組織溫度的影像技術。但相較於超聲或CT引導下的介入治療,MR介入治療對治療裝置的磁相容性以及醫生手術操作空間等都有更高要求,這也是磁共振介入系統研發的重點難點。同時,目前我國相關磁共振介入裝置基本依賴進口且價格昂貴,相關介入技術普及相對較困難。所以,該專案的成功運用使中國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而短磁體、大孔徑也是目前全球最高行業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