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朱元璋“發明”的聖旨標準格式

熟悉現代傳媒的人們,肯定沉迷於歷史小說與古裝影視劇。一提到地位尊貴的皇帝陛下,誰也繞不過凝聚皇權的“死聖旨”。對於熟悉宮廷戲曲表演的演員來說,根本就用不著準備,絕對清楚每一道聖旨的宣讀辦法,開頭兒往往重複著“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朱元璋“發明”的聖旨標準格式

殊不知,這種極為標準的“聖旨格式”,並不是秦始皇或者漢高祖預留下來了;而是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一手發明的。換句話說,朱元璋之前,任何人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開頭兒的聖旨,個個兒都是“假冒偽劣產品”。此前的聖旨,還沒有形成那麼死板的格式。

誰預料不到吧,當過小和尚的朱元璋竟然搖身一變,出落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雖說朱元璋的模樣與眾不同,甚至跟醜陋、古怪緊緊地綁在了一起,殊不知、他居然能第一個發明中國升值的標準格式。換種說法吧,朱元璋的確稱得起了不起的“官體導師”與“文化名家”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朱元璋“發明”的聖旨標準格式

“奉天承運”的意思是:“奉”,遵照,遵從天意,指皇帝受命於天。“承運”,繼承新生的氣運,指君權神授。這是中國封建帝王詔書開頭的“套語”,雖說源於秦朝,想不到,捱到了明朝開國,才開始使用。明太祖朱元璋與文武大臣們傳達自己的想法,往往是透過官樣文章——聖旨,每一道聖旨都要首稱“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想必,皇帝的一切特權都是“老天爺”恩賜的。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造了一座富麗堂皇的皇城,其中最重要、規格最高的朝會大殿,命名為“奉天殿”。後來,朱元璋第四個兒子“燕王”朱棣,篡奪了侄子朱建文帝的皇位,並把明朝首都改遷至北京,又模仿南京城,建了規模更宏大的“紫禁城”,其中,最敏感的“奉天殿”,也被原封不動從南京“搬”到了北京。這“奉天承運”的說法,恰是源於這座“奉天殿”。據說,清朝學者俞樾先生,曾在《茶香寶續鈔》中記載:“奉天承運”是“論奉天殿名而及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朱元璋“發明”的聖旨標準格式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奉天承運”這四個字連用,開始於朱元璋,不僅因為他命名的“奉天殿”,還因為他所捧的大圭上,刻著這幾個字。這種說法,由萬曆時期的天文學家——沈德符最早提出來的,“明太祖訓”中曾經說過,皇帝所執的大圭刻著“奉天法祖”這幾個字,因此,皇帝也被稱為“奉天承運皇帝”。皇帝頒佈的詔書前面,也都會加上“奉天承運”的標準稱呼。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朱元璋“發明”的聖旨標準格式

其實,“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最應該的斷句為“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或不斷句。

到了清朝,朱元璋發明的“死聖旨”也有細微的變化,比如,每道聖旨開頭兒,演化為“奉天承運皇帝制曰”。結尾處並非“欽此”二字。有的聖旨,並沒有這樣專門的“結束詞”,無非把意圖說清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