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晁錯提議削藩, 對他毫無好處, 還被漢景帝出賣, 他為何還要做

晁錯之所以提議削藩,可以說,完全是為了漢景帝和他的大漢帝國,對他本人則一點好處都沒有,為什麼這麼說呢?

從大處說,晁錯提出削藩,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確保漢王朝的長治久安。如果不削,各諸侯國的勢力越來越大,越來越不聽從中央的指揮排程,在春秋戰國的悲劇,又會在大漢帝國重演。

晁錯提議削藩, 對他毫無好處, 還被漢景帝出賣, 他為何還要做

從小處說,晁錯提出削藩,是為了漢景帝的生命安危。“七國之亂”的直接原因,其實就是漢景帝自己造成的。當年他還是太子的時候,和吳王劉濞的兒子下棋,兩人發生爭執,結果劉啟一棋盤把劉濞兒子打死了。從此劉濞利用鹽鐵大肆籌錢,大肆招兵買馬,就是想造反殺掉劉啟。也就是說,晁錯給不給劉啟提建議,吳王劉濞都會造反。晁錯只是向劉啟提示了這樣一種情況存在罷了。

晁錯提議削藩,對漢景帝有一百個好,唯一對他自己沒一點好處。為什麼呢?

首先,晁錯當時已經是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在官位上,他最多當一個宰相。按照他和劉啟的關係,他提不提削藩,當個宰相都是妥妥的。而且他提議的削藩成功了,他功勞變大了,按照從劉邦傳下來的猜忌功臣的老傳統,他還可能不得善終。

其次,削藩是很危險的一件事,如果削藩失敗,晁錯死得很慘,那是一定的。

所以說,無論他成功與失敗,對他個人來說,都沒有一點好處。

實際上,晁錯的爹早就發現了這一點,所以趕到京城勸他,讓他千萬別幹這樣的傻事。但是他不聽。他不聽,他爹用服毒自殺的方式對他進行死諫。他爹死了,他還是不聽。

晁錯提議削藩, 對他毫無好處, 還被漢景帝出賣, 他為何還要做

晁錯可能也思考過削藩給他帶來的壞處,但是晁錯之所以一定要動員漢景帝幹,應該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建功立業的思想。這是漢朝人最重要的一種思想。什麼叫建功立業?不是在朝廷中當文官,而是在戰場上打仗。打了仗才叫建功,這是當時的規定。而建了功才可以封侯(這又是劉邦定的規矩。劉邦當年說,非劉姓不封王,非建功不封侯)。所以我們聽說過班超“投筆從戎”的故事。班超固然是個了不起的文官,是個史學家,但是他覺得這些都沒意思,所以上了戰場,平定了西域,最後被封侯。

二是晁錯感激劉啟的知遇之恩。因為劉啟那麼看重他,先把他提拔為九卿之一,後又把他提拔為三公之一,他內心非常感激,抱著“士為知己者死”的態度,一定要為劉啟排憂解難。

誰也沒有想到的是,最後讓晁錯死掉的,不是七國諸侯,反而是他最為信任的漢景帝。而且漢景帝還不是在實在打不贏的時候,才殺掉晁錯,而是戰爭剛剛開始就殺掉晁錯。可見,漢景帝對晁錯有多麼薄情寡義。

晁錯提議削藩, 對他毫無好處, 還被漢景帝出賣, 他為何還要做

其實漢景帝對晁錯的薄情寡義,在剛開始就已經顯現出來了,只是晁錯沒有注意到罷了。為什麼呢?

第一,當晁錯向漢景帝提出削藩的時候,漢景帝把這事拿到朝廷中大家討論,搞得天下皆知。這不是把晁錯丟擲去,向大家表明,削藩責任在晁錯身上嗎?

最後還要說一下,漢景帝對晁錯的薄情與殘忍,在他把晁錯腰斬於市的事情,可以說暴露到了極點。這是一個一心幫助你的人啊,你為什麼要用如此殘酷的手段!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