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雍正王朝仿造調兵手諭,讓胤禵成最大贏家,卻不想還有高人在後

皇十四子胤禵,在《雍正王朝》中一直處於尷尬的境地,他既是皇八子胤禩的堅定支持者,又在奪嫡之爭的關鍵時刻卓有成效的推了皇四子胤禛一把;他既數次挺身而出,舉薦皇八子胤禩成為新太子人選,又在奪嫡的最後階段和胤禩發生直接衝突,取代了胤禩成為“八爺黨”的首腦和繼位希望。

細細想來,胤禵雖然在劇中的直接表現並不太多,但他每次出手都幾乎能夠徹底改變奪嫡局面和皇子勢力分佈,這個在奪嫡最後階段,唯一擁有絕對實力能和皇四子胤禛一較高低的行伍之人竟也有著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權謀手段。

康熙皇帝熱河狩獵,撞破太子胤礽和鄭春華的醜事以後,胤禵透過仿寫太子手諭,調來凌普軍隊包圍康熙皇帝行宮的行為,就是他巔峰智慧的集中表現。

康熙皇帝一聲“孤家寡人”的感嘆,將其心中的煩悶和獨孤詮釋的淋漓極致,而後在圖裡琛、德楞泰的陪同下撞破了太子胤礽和鄭春華之間的醜事,康熙皇帝雖然大怒,但除了太子胤礽外,其餘皇子對於這件事並不知曉。

雍正王朝仿造調兵手諭,讓胤禵成最大贏家,卻不想還有高人在後

就在胤礽前往皇四子胤禛處尋求幫助的時候,皇十四子胤禵卻拿著一份自己仿照太子筆跡而成的調兵手諭找到了皇八子胤禩。

而胤禩雖然表面“拒絕”,但卻聽從了胤禵的建議,並靠著這張手諭,真的調來了凌普的軍隊,包圍了康熙皇帝所在的行宮。

皇十四子胤禵仿寫太子手諭的真正目的何在?僅僅是為了將太子胤礽一舉扳倒?真是為了“堅定擁護皇八子胤禩上位,再大的風險自己一人承擔”?

並不是!!!

胤禵此舉,目的有三:

1、扳倒太子,為頻頻犯錯、已經為康熙皇帝所不容的胤礽被廢,添上最後一根稻草。

2、陷害胤禩,將當時最為受寵、最受重用、繼位呼聲甚至超過太子胤礽的皇八子胤禩徹底趕出康熙皇帝皇位傳承的考察隊伍。

3、讓康熙皇帝對於皇子奪嫡之爭有一個重新的認識,讓康熙皇帝親自出手打壓和控制各皇子黨派首腦。

也就是說,胤禵希望利用仿寫太子調兵手諭一舉扳倒胤礽、陷害胤禩的同時,讓康熙皇帝親自出手,替自己除掉奪嫡之爭的競爭對手,並最終成為最後的贏家。

雍正王朝仿造調兵手諭,讓胤禵成最大贏家,卻不想還有高人在後

01 扳倒太子胤礽背後的目的

就太子胤礽之前的種種表現,胤禵包括所有皇子都清楚,胤礽的太子之位被廢只是時間問題,只是其犯下更大錯誤來臨之時的必然結果,所以胤礽並不是胤禵真正的對手,或者胤禵根本就沒有將胤礽當成自己強勁的對手。

這一點,胤禵比將胤礽視為最大對手的胤禩更有遠見,更具智慧。

那他為何不惜冒著被圈禁終生甚至被殺頭的風險,仿寫太子手諭,用來徹底扳倒胤礽呢?

1、麻痺胤禩。

胤禵此舉的真正目的,並不是將胤礽扳倒,就胤礽的表現來看,他的被廢只是時間問題,不再需要任何人“幫助”。他真正的目的在於用扳倒太子的舉動,來麻痺皇八子胤禩,以求贏得胤禩的絕對信任。然後利用胤禩的信任,完成自己更深一層的目標。

2、順手扳倒胤礽

單就胤禵個人而言,他如果想要成為皇位繼承人,就必須將排在自己前面的對手逐一除掉,當時的胤礽作為第一順位繼承人,當然會被胤禵視為必須除掉的對手。經過“花錢買命案”和“賣官鬻爵”的荒唐罪行以後,胤礽也沒有被廢,這讓胤禵有些著急,有了必須動手扳倒他的想法。更何況將胤礽扳倒,只是捎帶腳的附加效果,何樂而不為!

3、胤礽的特殊地位,反而將其害了

就當時的具體情況而言,能夠對康熙皇帝形成實際威脅、明面威脅的只有太子胤礽,擁有調兵許可權的也只有太子胤礽。胤禵想要透過“軍事政變”的方式讓康熙皇帝重新審理眾位皇子勢力集團、親自出手幫自己除掉競爭對手的目的,也只有透過陷害胤礽來實現。

雍正王朝仿造調兵手諭,讓胤禵成最大贏家,卻不想還有高人在後

所以,太子胤礽只是胤禵仿寫調兵手諭背後的附帶犧牲品,也是必要犧牲品。單就太子胤礽在凌普叛軍剛剛包圍行宮的時候,胤礽的太子之位立馬被廢,就能證明胤禵對於胤礽的陷害規劃已經完成,而且完成的很是完美。

02 對皇八子胤禩的設計陷害

從皇八子胤禩的反應來看,他對胤禵仿造太子手諭,調兵謀反的舉動非常震驚,雖然也有感動,但卻也有著更深層次的考慮。毫無疑問,這件事如果洩露,別說是繼承皇位,恐怕等待他們的將是圈禁終生甚至殺頭的懲罰。

但是,對於胤禵的“忠心”表現,胤禩相信了嗎?

相信了!要不然,凌普的叛軍也不會那麼快到達康熙皇帝行宮!

刨除胤禵自己內心的謀算,一向以“精明”、“賢能”形象存在的皇八子胤禩為什麼會支援並相信胤禵的“謀逆”行為?

1、經過“花錢買命案”的審理,康熙皇帝將皇八子胤禩晉封為郡王爵位,而且在“木蘭秋獮”中,將太子胤礽的特權——“代朕賜宴”交給了胤禩,這在胤禩眼中,在所有的皇子包括太子胤礽的眼中,都是康熙皇帝屬意胤禩為新皇儲的表現。但是經過自己“夜報胤礽罪行”後,胤礽的太子之位並沒有被廢黜,所以胤禩必須尋找一個絕佳的機會將胤礽一舉扳倒,自己才能實現繼任太子的夢想。

2、胤禩對於胤禵的仿寫能力非常清楚,他所仿寫的調兵手諭肯定能夠起到實際效果,也就是說這份“冒牌”的調兵手諭肯定能夠將凌普的軍隊調至行宮。而凌普叛軍一旦包圍了行宮,康熙皇帝的第一反應肯定不是追究手諭的問題,而是第一時間調兵防禦、平定叛亂、廢黜太子。就算康熙皇帝最後發現了手諭的問題,太子也已經被廢,自己也很可能已經成為新任太子,大局已定。

3、就算將來調兵手諭的問題被康熙皇帝發現,認真追究起來,胤禩也完全可以將所有的罪責全部推到胤禵頭上。畢竟,手諭是胤禵寫的,自己還曾經“勸阻”過,這只是胤禵一廂情願想自己表忠心的舉動,與自己無關。

綜合看來,胤禵仿寫太子調兵手諭的行為對於胤禩而言,都是一件百利而無一害的舉動,他沒有理由拒絕。

但是,胤禩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這也是胤禵早就預料到胤禩肯定會犯下的錯誤,也是胤禵用此計將胤禩推向深淵的成因。

這個致命錯誤就是:皇八子胤禩對於太子之位的渴求已經讓其衝昏了頭腦,忘掉了理智,將原本很容易想明白的問題忽略了。

胤禵對於胤禩想要成為皇位繼承人的渴望非常清楚,對其不擇手段想要扳倒他取而代之的心思下會有何種失誤和錯誤判斷更是深為了解。所以,胤禵賭定胤禩會同意假冒太子手諭調兵一事。

就當時眾位皇子的具體情況而言,太子被廢,最高興也最有希望成為新太子的就屬皇八子胤禩,就算康熙皇帝發現了調兵手諭是胤禵仿寫,但胤禵作為胤禩的堅定支持者,乃系“八爺黨”集團重要成員,康熙皇帝盛怒之下,胤禩真能逃脫了干係?又或者,他會被認為是此次謀反的主犯!

然而,胤禵對於胤禩的陷害還不至於此,胤禵真要真心想要擁立皇八子胤禩為皇位繼承人,一心做個擎天保駕之臣,只需要仿寫了太子手諭以後,自行前往調兵即可,又為何非得和皇八子胤禩商量呢?

一方面,這是胤禵的後路安排,如果胤禩將來真當上了太子,得以順利繼位成為大清的皇帝,那麼今日自己冒著殺頭風險扳倒太胤礽的舉動就會換回幾世的榮華富貴,甚至很有可能換回一個鐵帽子親王的天大恩賞。

另一方面,就是將“仿寫太子手諭”的巨大罪行和皇八子胤禩分攤,在胤禵完成自己既定目標的前提下,將自己所承擔的風險降到最低。

更重要的是,之前對於胤禩追求皇儲位置的心思只是胤禵按照自己對胤禩的瞭解,進行的猜測,並沒有確定的依據。將手諭拿給胤禩就是對其態度的試探,對其追逐皇儲身份渴求程度的測算。只有確定了胤禩的心思和態度,胤禵才能用自己語言的激勵、忠心行為的支援讓胤禩完成除了仿寫手諭以外的所有工作。而胤禩一旦有所行動,胤禵的仿寫手諭的罪行就變得不再重要,而實際操作此事的胤禩就會成為最大的罪人。

而只有除掉了胤禩,胤禵才會向皇位前進一大步。畢竟,和荒唐的廢物點心胤礽比起來,這個以賢明著稱、政治智慧極高的胤禩更難對付、更難扳倒。

03 透過調兵,利用康熙皇帝除掉自己的競爭對手,才是胤禵仿寫太子手諭的真正目的

除去對太子胤礽和皇八子胤禩的設計陷害,胤禵借太子之手調兵包圍行宮的最終目的則是讓康熙皇帝警醒,讓康熙皇帝重新審視各皇子勢力集團的具體情況,讓其看到皇子勢力集團對於康熙皇帝皇權的挑戰和潛在威脅。

根據《雍正王朝》對皇十四子胤禵的身份設定,胤禵和皇十三子胤祥一樣,乃繫帶兵阿哥、行伍出身。

不知道眾位看官有沒有和筆者一樣的疑惑,那就是胤禵仿寫太子調兵手諭,就不擔心凌普的叛軍會真的攻進行宮,政變成功嗎?如果政變成功了,胤礽不就是妥妥的大清皇帝了嗎?

他並不擔心!

因為行伍出身的他對於皇帝出行時身邊攜帶的戍衛部隊情況非常熟悉,對於凌普軍隊的作戰能力也非常熟悉,對於康熙皇帝手中能夠掌握、能夠在凌普攻入行宮之前,將其消滅的軍事力量更為熟悉。另外,對於康熙皇帝口中所說的“狼覃部隊”,胤禵也肯定非常清楚。所以,胤禵並不擔心凌普會打亂自己的計劃。

也就是說,胤禵憑藉著對大清軍事情況的熟悉掌握,能夠保證凌普不會對康熙皇帝、當前朝局造成任何傷害的前提下,還能讓康熙皇帝和其跟前的決策層大臣(主要是指張廷玉)引起足夠的警醒。

胤禵想用凌普派兵包圍行宮的軍事行動,給予康熙皇帝三個警示:

1、讓太子擁有調兵之權是康熙皇帝最大的錯誤,更是康熙皇帝管控太子勢力、消除太子對皇權潛在威脅和挑戰的巨大障礙。太子擁有調兵之權,讓軍事政變成為可能,成為朝局動盪的潛在威脅,這是行伍出身的胤禵所看到的巨大管控漏洞。一張太子手諭,就能調來數千將士包圍行宮,真到了康熙皇帝和太子胤礽之間的矛盾公開化,會不會有一場大型的軍事政變發生呢?

2、太子能夠調兵只是眾多皇子勢力集團串聯朝臣、結黨營私的一個典型代表,更是各皇子集團勢力強大的直接體現。對於皇子勢力的逐步擴大,康熙皇帝除了費心平衡,清除皇子背後有明顯結黨串聯朝臣的舉動外,對於皇子卻並沒有實際的打壓,更沒有嚴格的懲處。

胤禵就是要利用凌普的軍事行動,讓康熙皇帝對皇子集團擁有足夠的警醒,並開始對皇子集團的具體打壓乃至清除。而這些打壓和清除的物件肯定會針對各皇子集團的首腦進行,毫無疑問,這將間接幫助胤禵掃除奪嫡之爭的競爭對手,間接支援胤禵向皇儲身份的進發。

3、最後一個警示,也是胤禵的最深一層的目的,就是引起康熙皇帝對自己的足夠重視乃至信任、重用。

凌普的叛軍包圍行宮之前,眾位皇子中,除了胤礽擁有調兵之權外,其餘眾位皇子沒有任何的實權,更沒有對軍事力量的掌握,這對於康熙皇帝保證皇子勢力平衡,維護自身皇權的穩固非常不利。有了凌普帶兵包圍行宮的教訓,康熙皇帝肯定會注意皇子實權的分攤,注意皇子相互制約的手段使用。

事實證明,康熙皇帝確實意識到了這方面的缺陷,凌普包圍行宮以後,康熙皇帝立馬下了兩份諭旨:

“著即加封皇長子胤褆、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為親王”

先將除太子胤礽之外的四大皇子集團首腦以親王爵位安撫,防止在此混亂局面下再生變故。

“從即刻起,停用太子一切印信,著直親王胤褆總領行宮宿衛;著誠親王胤祉總領熱河行宮事宜。非奉朕親筆手諭,無論何人不得擅自向各部及各省發文調兵。所有從駕侍衛、親兵、善撲營兵士及駐地兵馬,一體由直親王胤褆、誠親王胤祉及上書房大臣馬齊合議,請旨節制。”

給予兩位年長皇子實權的同時,將所有的軍事指揮權力收歸康熙皇帝一人之手,並讓上書房大臣馬齊參與到軍事指揮調動系統中來,將朝廷勢力滲透到皇子勢力中,從政府層面對眾位皇子的實際權力予以限制和平衡。

可見,這次凌普的軍事行動讓康熙皇帝清楚的看到了之前管控皇子手段中存在的巨大缺陷。

但是,從結果來看,胤禵並沒有得到實際的好處,更沒有得到實權啊?胤禵不等於白給別人做了嫁衣嗎?

當然不是!

胤褆的“總領行宮宿衛”只是“一次性”軍事指揮權力,康熙皇帝結束這次“木蘭秋獮”後,就算胤褆不被圈禁,他的實權也會自動消失。康熙皇帝回宮後,行宮宿衛也就沒有了意義,胤褆的權力就會隨即消失。

而皇三子胤祉的“總領熱河行宮事宜”只是對胤褆職權的部分分攤,和胤褆一樣,也只是臨時性的實權。

而胤禵呢?

在和康熙皇帝正面衝突,不顧君臣之禮、父子綱常,惹得康熙皇帝大怒昏倒以後,康熙皇帝依然任命胤禵監管兵部,掌握國家全部軍事力量,真的是令人意外,毫無緣由的嗎?

這就是胤禵佈設大局的最終結果!

另外,康熙皇帝圈禁皇十三子胤祥,用以打壓和控制“四爺黨”的勢力發展;將皇長子胤褆永遠圈禁、罷為庶人,則是直接消滅了“大爺黨”;以皇三子胤祉為首的“三爺黨”實力薄弱,康熙皇帝就刻意扶持。從康熙皇帝對該事件的處理結果來看,對皇子集團勢力的平衡,雖然各有原因,但其根本成因在於胤禵的“假冒太子調兵手諭、凌普帶兵包圍行宮”的行為。所以,胤禵的目的已經基本達成,其預設的效果也已經基本形成。

04 康熙皇帝的“配合”

但是,皇八子胤禩似乎並沒有遭受打壓和控制,難道是胤禵失算了?

這就是康熙皇帝在明知道調兵手諭是假冒的,卻不立即追究的原因所在!這才是胤禵對胤禩陷害的根本所在,對胤禩的致命一擊。

“知子莫若父”,康熙皇帝真不知道太子胤礽沒有調兵謀反的膽量,需要張廷玉的提醒才能“恍然大悟”?

在知道了調兵手諭乃系別人仿寫以後,康熙皇帝真會突然失去平時的沉穩和冷靜,急慌慌的想要追查幕後黑手,非得張廷玉製止才會罷休?

從康熙皇帝讓張五哥提醒皇十三子胤祥的舉動來看,康熙皇帝對於胤礽和胤祥之間的親密關係非常瞭解,在康熙皇帝撞破胤礽和鄭春華的醜事以後,胤礽會去找胤祥幫助,也是康熙皇帝料定的事情。就算胤礽有調兵謀反的膽量,也肯定會透過帶兵阿哥——胤祥來具體實施,胤祥的為人處事,康熙皇帝更是瞭解,有胤祥在,胤礽的謀反計劃肯定會被扼殺在搖籃之中。

所以,從康熙皇帝得知凌普帶兵包圍行宮時,胤礽是和胤祥在一塊,康熙皇帝就已經確定這份調兵手諭乃繫有人刻意仿寫的了!

敢於犯下“仿寫調兵手諭,栽贓太子謀反”這等大罪,也只有康熙皇帝的皇子有膽做出。康熙皇帝對於自己兒子的具體能力又不會不清楚,所以他幾乎能夠斷定這份手諭就是胤禵所為。但康熙皇帝並不認為這是胤禵的主謀,而會認為這是逐漸表露自己奪嫡之心,被康熙皇帝冠以“其心可誅”的皇八子胤禩大力支援下的結果。

而且,胤禵想要利用此次武裝政變而達到的目的和胤禩並不相同!一個是簡單的扳倒太子,取而代之;一個則是利用對康熙皇帝皇權的維護,在康熙皇帝的支援下,成為皇位繼承人。胤禵和胤禩的出發點,在本質上有著不同。

雖然已經明確了幕後黑手,但康熙皇帝暫時還只能將全部精力用來對付胤礽的強大勢力,如果這時候將皇八子胤禩再招惹起來,康熙皇帝的勝算將會大幅度降低,甚至會被反殺,也說不定。

但在隨後的舉薦新太子人選中,康熙皇帝用實際行動,徹底斬斷皇八子胤禩的繼位可能,才是康熙皇帝對於胤禩的徹底清算。這也是胤禵費心設局的終極目的所在了!

那麼, 既然康熙皇帝明確了胤禵“仿造太子手諭”的罪行,又為何命其監管兵部,將軍事大權交到他的手上呢?

這就是康熙皇帝的“棋高一招”了!

其目的有三:

1、皇八子胤禩雖然被就明確斬斷了繼位可能,但在其“賢明”形象的影響下,其身後的朝臣勢力、皇室宗親勢力、滿洲貴族勢力依然很是強大。康熙皇帝擔心胤禩的強大勢力會影響皇位傳承的平穩過渡,更為影響後繼之君的皇權穩固,所以他必須讓“八爺黨”內部出現內鬥,讓其自我消耗,以達到打壓和控制“八爺黨”的目的。

這也是讓胤禵監管刑部、任命胤禵為大將軍王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所在。

2、胤禵能夠利用仿寫太子手諭調兵,說明其真實看到了康熙皇帝分配權力、分配軍事掌握範圍的弊端和不足。出於對軍事力量的合理配備和有效管理,從大局出發,從國家層面出發,從整個大清王朝的穩固統治出發,康熙皇帝將兵部交給對軍事弊端有清醒認識的胤禵,也是明智和理性之舉。清朝的兵部雖然掌管全國軍事力量,但其直接指揮權在於上書房,也就是在康熙皇帝的手中。康熙皇帝完全能夠做到充分利用胤禵優勢的同時,還能保證他不會犯上作亂、再次犯下大錯。

3、胤禵仿寫太子手諭調兵包圍行宮,確實是犯下了該殺頭的大罪,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康熙皇帝藉由此次事件進一步維護了皇帝權威、進一步鞏固了皇權統治,對各皇子勢力集團進行了有效控制和打壓,“受益匪淺”的康熙皇帝等於默認了胤禵的“罪行”,看透了胤禵背後的真實意圖。最重要的是,康熙皇帝將胤禵這個直接引導自己控制皇子集團勢力的人,也當成了牽制和平衡其餘皇子集團勢力的工具,畢竟除了皇十三子胤祥,胤禵對軍事的熟悉、在軍界擁有的威望和地位對於康熙皇帝而言,更有利用價值和實際意義。

不可否認,胤禵作為這場“武裝政變”的總導演,基本完成了自己預設的效果和自己向皇儲位置的距離拉近,但在康熙皇帝的“棋高一招”下,胤禵最後也只能淪為康熙皇帝最終結局安排的利用工具,成為“感嘆命運不公”的“敗者”!

參考文獻: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