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漢武帝時期第一宰相,是奸臣還是忠臣,為什麼評價反反覆覆

前言

“一人之下、萬人之下”這句話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其意思大多指那些地位崇高身份顯赫的大臣。而這一類稱呼的大臣都被統為宰相。宰相就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宰相是輔佐國君處理政事的最高職位。宰相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群人,例如漢代的丞相可以稱之為宰相。宰相最早起源於先秦時期,商代有伊尹為相,周代周公為太宰。等到了戰國時期,宰相這個職位在各大諸侯國都慢慢的流行和建立起來了。在中國的歷史上最傑出的宰相是齊國政治家管仲。

漢武帝時期第一宰相,是奸臣還是忠臣,為什麼評價反反覆覆

漢朝時期漢武帝劉徹有著13位宰相,為什麼漢武帝能有著如此多的宰相,主要是漢武帝十分的看重人才,善於選人用人。

這13位宰相分別是衛綰、竇嬰、許昌、田蚡、薛澤、公孫弘、李蔡、莊青翟、趙周、石慶、公孫賀、劉屈氂、田千秋。

可惜的是這些人當中,能好好善終的卻很少,其中公孫弘算是在相位後得於善終的人。但公孫弘卻給人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是良臣,另一種是奸臣。 為何人們會這樣看待這位至高無上的宰相,主要的原因還是公孫弘這一生做的事情也確實會讓人產生兩種不同的觀點。

漢武帝時期第一宰相,是奸臣還是忠臣,為什麼評價反反覆覆

兩次被舉薦進京

漢高祖7年,公孫弘在菑川國薛縣出生,年輕時的公孫弘曾在自己的家中做過一段時間的獄使,後因觸犯了例律被免職。公孫弘就失去了經濟來源,無奈之下只好到海上去牧豬。漢文帝前元元年,公孫弘因飽讀詩書而聞名郡國,內徵為博士。四十歲的公孫弘重新拾起了書券,開始學習《春秋》並深入鑽研《公羊傳》。當漢武帝繼位時,六十歲的公孫弘被推薦給長安朝堂輔佐國君。可惜的是這次進入朝堂卻並不怎麼要好,在漢武帝派他出使匈奴時,因跟漢武帝意見不和,被誤認為沒有才能,公孫弘藉此稱病,被免官後回到家鄉。

漢武帝時期第一宰相,是奸臣還是忠臣,為什麼評價反反覆覆

光元五年,漢武帝在此昭告郡國舉薦人才進入朝堂,這一次菑川國再一次推薦公孫弘赴京,公孫弘表示,自己已經上過一次朝堂,因無能被罷免回家,希望大家推薦他人進京。可菑川國一再請求公孫弘進京,無奈之下只好再次入京。當公孫弘來到長安後,漢武帝眾賢良發下制書策問天人之道。

漢武帝時期第一宰相,是奸臣還是忠臣,為什麼評價反反覆覆

公孫弘在對策中就強調天子須身正,為百姓樹立信義。並提出“憑才幹任官職,不聽無用的意見,不製造無用的器物,不奪民時妨礙民力,有德者進無德者退,有功者上無功者下,犯罪者受到相應懲罰,賢良者得到相應獎賞”這八條治理百姓的根本方法。又以“和”解釋上古治世, 以言“仁”、“義”、“禮”、“智”為治國之道不可廢弛。最後以應“順應天道”才是天文、地理、人事的法則作為對策結尾。而這幾點都是比較典型的儒家思想,也正是因為這幾點原因公孫弘在此被拜為博士,令其在金馬門待詔。

漢武帝時期第一宰相,是奸臣還是忠臣,為什麼評價反反覆覆

就此公孫策也打開了一步步通往宰相的大門,在此期間公孫策曾主動向漢武帝上書,言當朝因“吏邪”而至“民薄”,又使“邪吏”行“政弊”、用“倦令”治“薄民”,以致百姓不得教化,故而天子雖在先聖的位置卻不如先聖時期的治世。並盛讚周公旦輔佐成王治化之功。當漢武帝看完冊書後問公孫弘:“先生你如此稱讚周公之治,那我和周公相比誰更優秀呢,”公孫弘回答道:“我見識淺薄,才能豈敢與周公相比!雖然如此,我還是明白行治世之道是可以達到先聖時期的大治的。”漢武帝聽到這種回答十分滿意。

漢武帝時期第一宰相,是奸臣還是忠臣,為什麼評價反反覆覆

建元六年公孫弘被派遣到至西南夷視察,視察完畢後公孫策極力反對通西南夷之策,稱此舉對國家沒有益處。而漢武帝卻並不認同。但公孫策雖然反對漢武帝的做法,可卻從來不去做任何抉擇,不管哪次朝會發起議論,他都讓漢武帝自己選擇,這一點深得漢武帝的器重。幸好的是公孫弘的這次建議最後終於被採用了至此西南夷、蒼海郡的建設就此停工 。

漢武帝時期第一宰相,是奸臣還是忠臣,為什麼評價反反覆覆

元朔五年前任宰相薛澤被免職,漢武帝將公孫弘立為宰相。 公孫弘能被立為宰相的原因,就是因為深受漢武帝器重,並且公孫策會為了國家考慮,注重國家的發展,將漢朝打造成一個安居樂業的狀態。這一點從公孫弘在賢良對策中和罷免西南夷、蒼海郡工程中就能反映出來。因此在很多人眼中,公孫弘是一個良臣。那為何還是有很多的人認為公孫弘是個奸臣?

公孫弘的另一面

根據《史記·樂書》記載:漢武帝曾經得到過一匹神馬,對馬極其寵愛的漢武帝就即興以神馬作了一首祭祀太一神的《天馬歌》。後來漢武帝派李廣利伐大宛獲得了一種叫“蒲梢”的千里馬,漢武帝又一次作了一首《西極天馬歌》。當時太一是至尊的神明,因此太一祭祀是非常莊重的一件事情。

時任中尉的汲黯因此諫言:“但凡王者創作樂歌,上以承繼先祖,下以教化萬民”。大概的意思就是說,皇帝你現在得到一匹好馬就要寫詩作歌,並在寺廟中演奏,先帝跟百姓能明白這種音樂麼。

這時漢武帝沉默不語,宰相公孫恭就說了:“汲黯誹謗陛下創作的詩歌,罪當誅殺。”僅僅是因為一首曲子的原因,就要遭受滅門之罪,這一點就讓很多人認為,公孫弘十分的陰險,手段也極其殘忍,一言不合就是滅門。但幸好的是漢武帝卻不以為然,隨後放過了汲黯。

漢武帝時期第一宰相,是奸臣還是忠臣,為什麼評價反反覆覆

而且另一位大臣就沒這麼幸運了。 主父偃之死就是因為公孫弘,主父偃當時也是漢武帝身邊的紅人,這一點引起了公孫弘的嫉妒之心。一次,齊王和燕王跟人有些過錯,主父偃便去懲罰他們,結果懲罰有點重,就被搞到了朝堂上。於是漢武帝就把主父偃打入了大牢內,但這僅僅是作秀而已。

可公孫弘卻抓住了這個機會,在漢武帝身旁煽風點火說:“齊王不僅自殺了,還連後代都沒有,若是不把主父偃給殺了,天底下人會認為您好欺負啊”。漢武帝聽到公孫弘這樣說,又念在齊王之死,也就下了狠心,於是就把主父偃賜死了,並株連九族。

公孫弘的心狠手辣,奸詐惡毒從這便可以看出來。所以很多人認為公孫弘是個奸臣,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不擇手段去陷害他人。

漢武帝時期第一宰相,是奸臣還是忠臣,為什麼評價反反覆覆

結論

雖說公孫弘有著兩面行事風格,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其在職期間,廣招賢士,關注民生,併為儒學的推廣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而他所做的那些小人之事,也不免讓人以為這一切只是表面現象。但在我看來,一個人的好壞,在於處於什麼層面上,俗話說的好:“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每個人對待事物的看法和處理方式都是不一樣的,並且人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有優點那也就有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