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鄧海山中國最後一名劊子手,一生斬首300顆,晚年因此下場很慘!

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滅,標誌著清政府的戰敗,中方被迫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此條約加深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

一批愛國人士希望透過變法來挽救國家的命運。其中,康有為、譚嗣同等維新派人士聯名上書光緒帝,提出了變法的主張。

1898年6月,光緒帝頒佈了變法的政令,從此,歷史上著名的維新變法正式拉開序幕。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是這次維新變法中的主要人物。

鄧海山中國最後一名劊子手,一生斬首300顆,晚年因此下場很慘!

然而,變法遭到了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頑固派的強烈反撲。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和兵變,廢除光緒帝,一舉撲滅了新政。將維新派發動的救亡圖存的戊戌變法運動扼殺在了搖籃裡。

慈禧太后還頒佈了抓捕維新派變法人員的命令,康有為、譚嗣同等人被大肆追捕。最終,譚嗣同等六人被清政府抓捕,並在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中被斬首。

有傳言稱,負責給譚嗣同行刑的人,叫鄧海山。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劊子手,一生斬首多達300顆。作為一名臭名昭著的劊子手,鄧海山的晚年也逃脫不了悽慘的下場。

鄧海山中國最後一名劊子手,一生斬首300顆,晚年因此下場很慘!

鄧海山拜師學藝

在中國古代,斬首是一種主要的刑罰。進行行刑的劊子手也成為了官府衙門中必不可少的職業。

人們總是忌諱死亡、或者是與死有關的事物,因此,人們對劊子手這種索取人命的職業總是敬而遠之。如果不是無路可走,是沒有人願意去做這份差事的。其中,鄧海山就是走投無路才走上當一名劊子手的道路的。

鄧海山出生在清朝末年,成長在民國初期。在這個民不聊生的特殊時期,生活最艱難的無疑是底層的勞苦百姓。能找到一份能餬口的工作已經是萬般幸運了,更別說是去挑剔地挑選職業的好壞。

鄧海山中國最後一名劊子手,一生斬首300顆,晚年因此下場很慘!

在這種背景環境之下,一心想要擺脫貧窮的鄧海山,向湖南茶陵縣著名的劊子手佟紹拜師學藝,學習劊子手的手藝。

作為一名劊子手,必須要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對罪犯有惻隱之心,必須心狠手辣、不畏鬼神。為了鍛鍊鄧海山這方面的能力,佟紹在對犯人行刑時,總是會帶著鄧海山一起去刑場,讓他正面看著犯人被斬首、人頭落地的情景。

斬首行刑時,講究的是“手起刀落”。因此,除了心理上的能力之外,劊子手還需要有熟練有力的“刀工”。為了能夠早日出師,鄧海山每天不停地用刀劈冬瓜來訓練自己的“刀工”。

鄧海山中國最後一名劊子手,一生斬首300顆,晚年因此下場很慘!

然而,這個訓練並不只是簡單的砍冬瓜那麼簡單。鄧海山需要在冬瓜上面畫上一條橫線,劈冬瓜時需要沿著這條畫上的線來砍。直到刀砍下來的位置與橫線分毫不差,才算是合格。

鄧海山在拜師過程中,透過劈冬瓜來訓練力氣和準確度,透過砍香頭來練習速度和技巧。經過長期的訓練,鄧海山終於成為了一名合格的劊子手,他出師了。

成為劊子手

在出師之後,師傅佟紹將鄧海山推薦到了長沙縣的衙門裡,當上了一名可以領衙門俸祿的專業劊子手。在當時,砍一顆人頭能拿到4塊大洋,因此,成為劊子手之後,鄧海山的貧窮的生活狀況迅速得到了改善。

鄧海山中國最後一名劊子手,一生斬首300顆,晚年因此下場很慘!

除了衙門給的俸祿之外,鄧海山還能透過一些“特殊途徑”來賺錢。一些犯人的家屬為了能得到一個全屍,就會用錢來打點進行行刑的鄧海山。

劊子手始終是一個令人忌諱的職業。在鄧海山拜師的時候,師傅佟紹就叮囑過他:殺人九十九,到時要收手。當時在民間流傳著“殺人過百,斷子絕孫”的傳言,因此,劊子手在殺到了九十九個犯人之後,都會改行。

鄧海山中國最後一名劊子手,一生斬首300顆,晚年因此下場很慘!

然而,因為透過做劊子手,鄧海山掙到了大筆的錢,他一直沒有改行。就這樣,鄧海山一直在衙門裡做著劊子手。在他劊子手的職業生涯裡,一共斬首了300多個犯人。

因為人們覺得劊子手有損陰德、晦氣,一直沒有人願意把女兒嫁給他。鄧海山沒有妻子、沒有兒子,始終是孤家寡人一個。

到了1932年,民國政府頒佈的《六法全書》。在這個法律中,廢除了延續了幾千年的“斬首”這一刑罰,用槍決代替了斬首。從此,劊子手這個職業失去了它的合法性,正式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這也意味著,鄧海山失業了。

鄧海山中國最後一名劊子手,一生斬首300顆,晚年因此下場很慘!

悽慘的晚年

佛家總是相信“因果迴圈”的報應之說。失業之後的鄧海山,也迎來了他的報應。被認為“殺人過多,罪孽深重”的鄧海山,受到了鄰居的排擠和疏遠,大家都不願意與他交往。一些餐館、店鋪,甚至是明確地提出不允許鄧海山進入。

除此之外,那些被鄧海山斬首行刑的犯人的家屬,更是將他視為是仇人。走投無路的鄧海山想要出家當和尚,但是,卻因為“罪孽深重”而被拒之門外。

鄧海山中國最後一名劊子手,一生斬首300顆,晚年因此下場很慘!

鄧海山終日渾渾噩噩,用他當劊子手掙來的錢買醉度日。而當他的積蓄用完時,因為沒能找到工作,他再次陷入了貧困。

為了能吃上飯,鄧海山向政府開設的善堂求助,希望善堂能夠給他提供庇護。但是,善堂也因為他劊子手的身份回絕了他。最終,鄧海山在貧困和疾病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得到了一個悽慘的下場。

鄧海山中國最後一名劊子手,一生斬首300顆,晚年因此下場很慘!

鄧海山的一生,因為當上劊子手而擺脫了貧窮的生活,也是因為當過劊子手而再次陷入到了貧窮的處境。鄧海山悽慘的晚年,或許可以歸因於他殺到了九十九個犯人之後,沒有及時收手。但是,假設他及時收手了,他的結局就能改變嗎?

清末民初時期,戰亂頻發,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人們為了能夠混一口飯吃、為了能夠活下來,需要抓住每一個能夠活命的機會。

鄧海山中國最後一名劊子手,一生斬首300顆,晚年因此下場很慘!

如果因為劊子手是一個晦氣的職業,鄧海山就不去拜師,學習成為劊子手。那麼,找不到工作、沒有收入的鄧海山,可能就沒有機會活到晚年了。

明知道劊子手是一個令人唾棄的職業,但仍要去做,這何嘗不是被逼無奈呢!鄧海山悽慘的下場,即是他自己造成的,也是時代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