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山東李德修三字經派小兒推拿

三字經派小兒推拿

,以山東青島地區已故名老中醫、青島市中醫院李德修為代表人物,李德修被譽為小兒推拿三字經學派的奠基者、李氏小兒推拿學派的創始人,全國知名小兒推拿專家。1958年山東省衛生廳確定李德修為山東省繼承搶救老中醫。三字經派小兒推拿治病主張以祛邪為主,取穴少、用獨穴、手法簡單、療效肯定,常用推、揉、拿、搗、分、合、運、掐等手法。

書後附有《小兒推拿三字經原文註釋》和《小兒推拿三字經手抄本》,更加原汁原味、更加真實可靠的傳承李德修的博大醫學思想。

●取穴少,34個常用穴位,治療取穴一般不超過5個。

●用獨穴,三字經派獨創,一個穴位多推久推得效。

●手法簡單,八種推拿手法,易學易掌握。

●療效肯定,九十多年的臨床經驗,33種小兒常見病的對症治療。

《李德修三字經派小兒推拿》採用彩色印刷,圖文結合,另外配有DVD光碟,方便了讀者閱讀和學習。

《李德修三字經派小兒推拿》除介紹三字經派手法的相關基礎知識、常用穴位和基本手法外,書中還收錄了三字經派小兒推拿在九十多年臨床運用中治療得效的33種小兒常見疾病,每種疾病下詳細敘述了辨證分型及對症治療,配合高畫質圖片和DVD光碟,使得讀者對手法的學習和小兒疾病的治療變得更加容易。

雖然《李德修三字經派小兒推拿》是一本中醫普及類圖書,書中涉及一些中醫詞彙,但作者在書中文字的敘述較為通俗,而且書中還有“專家心得”等小欄目給與輔助解釋,讓讀者的閱讀感覺順暢,毫無阻力。總之,這本書好看,易學,最關鍵的一點是有效。

李德修(1892~1972)

山東李德修三字經派小兒推拿

山東威海市北竹島人,又名慎之,他是清末膠東著名老中醫徐謙光的四代傳人。李老繼承了徐氏推拿學派之精華並有所發展,俗稱“三字經”派。1955年,任青島市中醫院兒科主任。1956年,任青島市人大代表、青島市政協委員。

三字經流派推拿創建於1877年,以徐謙光代表作《三字經》形成為標誌。真正將三字經流派發揚光大當數李德修。三字經流派推拿學術特點主要有:取穴少,一般不超過5個。擅長“獨穴”推拿時間長,但總的推拿時間並不長。手法簡練,通俗易懂,便於掌握和應用。歸結起來只有推、拿、揉、搗,分(合)、運六種。適用群體老少皆宜,手法輕重、時間長短有別,成人速而重,小兒速而輕。

李德修學術特點:

【手法特點】

李老繼承了徐氏書中僅指的年齡不同,運用時間與輕重也有別,但他增加了地區南北、氣候寒暖、身體強弱區別就診和治療。又強調推拿時用力均勻,始終保持沉著穩定、輕重一致。此外採用滑石粉代替蔥姜香油做潤滑劑,潔淨又便利。

【用穴特點】

一、取左手穴位。徐氏原著說,男左六腑、女右三關都屬涼穴,李老則無論男女皆取左手,三關為熱,六腑為涼,實踐證明療效可靠,便於記憶掌握,較徐氏原著更優。

二、擅用獨穴。所謂“獨穴”,就是在一定的情況下,只取一個穴位,多推久推以得效為度。特別是對急性胃腸病症,更主張用獨穴治療。

三、李老在徐氏五臟辯證的基礎上,發展了穴位運用。例如,小兒癱瘓無熱而下肢發涼,李老除三關助其回陽生熱外,因腎主骨,就用二馬補其腎;肝主筋,用平肝以助其筋;脾主四肢,用補脾以加強四肢的活動;這幾個穴位互相配合取得了明顯的療效。

【診法特點】

李老診病注重望診,以望小兒印堂部的色澤為主。他認為:印堂有紅筋為心肺有熱;山根色青為肺經有痰;印堂皮黃為脾胃之病等。

李老還增加了觀測小兒活動姿態推測病情。如小兒時時用手搓揉頭目,為頭暈頭痛之證;患膽道蛔蟲的小兒,痛時面青,手抱胸脅,仰而搖身;患腸梗阻,痛時身作翻絞狀;食積腹痛發作,時有痛時汗出。

【臨床應用】

治病取穴,主張以驅邪為先。李德修在繼承中創新發展了推拿手法,特別是治療有效的病種比徐氏多一倍,使三字經流派推拿技術更簡化,治療範圍更廣,療效更好。醫德高尚,贏得了社會的廣泛盛讚。

李德修小兒推拿取穴少、療效高、操作簡便、易於掌握,這些特點集中反映在《李德修小兒推拿技法》一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