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秦始皇不屑做, 劉邦卻急忙做, 結果給中國開了一個壞頭!

在中國封建史上,秦始皇和劉邦都可謂開創性皇帝,秦始皇建立的制度,沿用了2000年,至今依然影響著中國;劉邦建立的漢朝,對中國的影響,一點都不比秦朝弱,漢語、漢服、壯漢之類,滲透到我們血液中了。

然而,鮮人為知的是,劉邦還在一件事是影響了中國2000多年。只不過,這是給中國開了一個壞頭。需要說明的是,在這一點上,秦始皇不屑做,劉邦卻急忙去做!

秦始皇不屑做, 劉邦卻急忙做, 結果給中國開了一個壞頭!

翻開中國歷史,就會發現一個殘酷的事實,即:尤其是歷代開國皇帝,都會屠殺功臣。很多人認為,這是理所當然之事,從范蠡所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之後,屠殺功臣就成為“皇帝界的共識”,功臣也會很謹慎的自汙或急流勇退,否則就會招來殺身之禍!

其實,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還遵守一定的禮儀,可以把這種禮儀稱之為“面子工程”。但不管如何,屠殺功臣之事即便有,也很稀少。這裡有一個關鍵,即:列國紛爭,如果一國屠殺功臣,那麼人才就不敢為之效力了。

所以,在秦朝之前,中國人還沒有養成“屠殺功臣”的習慣。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為何沒有除掉功臣呢?關鍵原因有三:(1)秦國存在幾百年,有深厚基礎,(2)秦始皇很自信,(3)春秋戰國禮儀的影響還在!

秦始皇不屑做, 劉邦卻急忙做, 結果給中國開了一個壞頭!

然而,劉邦步入晚年之後,卻不一樣了,(1)漢朝根基很弱,才建立十餘年,(2)經歷過秦末亂世,知道有能力之人,要推翻一個王朝不難,(3)劉邦的不自信!

正因為如此,劉邦建立漢朝之後,臧荼、張敖、韓信、彭越、英布等才先後被廢殺。其中,韓信、彭越、英布這三人,完全屬於“冤死”。其中,英布看到韓信彭越被殺之後,兔死狐悲,感覺到了危機,沒辦法才造反!

需要注意的是,有人說這裡所涉及到的將軍,都是後期加入劉邦陣營的。但樊噲和蕭何呢?這兩人一開始就幫助劉邦了!其實,劉邦也曾除掉樊噲和蕭何,只是後來兩人運氣好,才得以逃脫。

其中,樊噲被關押,在去京城長安的途中,劉邦突然病故,所以才得以逃脫一名;蕭何是靠“自汙”,和別人仗義直言,才從牢獄之中脫逃,否則基本上也會被“夷三族”!

秦始皇不屑做, 劉邦卻急忙做, 結果給中國開了一個壞頭!

顯然,劉邦殺功臣這是確定無疑之事。更為重要的是,劉邦給後世皇帝開了一個壞頭,後來歷代開國皇帝,基本上都有殺功臣之舉。

隋文帝楊堅殺了王誼、梁士彥、宇文忻等,唐朝李淵殺了劉文靜,宋朝趙匡胤殺了鄭子明,元朝忽必烈殺了史天澤、趙璧等人,明朝和清朝就不必多說了!

有人說,清朝皇帝沒有殺功臣。其實,這顯然是一個誤解,鄭芝龍、劉澤清等人,帶兵投降清朝,最終卻被殺掉。明朝宗室投降清朝,幫助清軍入關之後穩定政局有重大作用,結果也被屠殺一空。

秦始皇不屑做, 劉邦卻急忙做, 結果給中國開了一個壞頭!

或許,如果將這些殺功臣之舉,都歸咎於劉邦身上,顯得有些不地道。但從客觀上說,劉邦的殺功臣,的確對後世影響深遠。大家都知道,如果一件事從來沒有人做,那麼後來有人為之時,就會很謹慎小心,甚至不敢為之;但如果有人做過了,那麼就可能毫無顧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