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77歲的李善長怎麼也沒想到,朱元璋變臉居然如此之快!

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的一天,李善長的府邸來了一隊精兵悍將,他們手持兵刃奪門而入,將整個宅院圍得水洩不通。

77歲的李善長怎麼也沒想到,朱元璋變臉居然如此之快!

和那些氣宇軒昂的將士們相比,為首的宦官在人群中顯得格格不入,只見他捏著蘭花指走在最前面,慢吞吞地從袖子裡取出一道玉軸綾錦,上面繡著祥雲瑞鶴圖案、兩側則印著翻飛的銀色巨龍。那不是一張普通的布匹,而是皇帝恩威難料的聖旨!

面對誠惶誠恐跪在地上的李善長,宦官正眼都不看一眼,鼻子冷哼一聲便宣讀起了聖旨:“奉天承運皇帝敕曰……”

一陣公鴨嗓過後,站立一旁的將士把一家人團團圍住,任憑他們怎樣呵斥、哀求都無濟於事,不出一炷香的功夫就被五花大綁押上了街頭。

77歲的李善長怎麼也沒想到,朱元璋變臉居然如此之快!

李善長艱難地蹣跚在街頭,每走一步、腳上的鎖鐐就會發出沉悶的撞擊聲,雖然他已是老朽昏聵的年紀,但那沉悶的聲音卻顯得格外刺耳。李善長怎麼也沒想到,自己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雖然沒有上陣殺敵,但軍中的哪件大事不是自己參與決策的?糧草輜重哪個不是自己親力親為的?如果沒有自己的盡心輔佐,朱元璋怎麼可能打敗陳友諒等一干勁敵,怎麼會是現在的九五至尊?

想到這裡,李善長仰天長嘆,這可真是命途多舛。想當年朱元璋在朝堂之上毫不避諱地稱讚自己

“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過也”

。建國之後,更是委任自己為太子少師、上柱國、韓國公,當初封賞功臣的時候,還是自己帶頭敲定,然後送到朱元璋案上硃批的。可能是皇帝感覺這些賞賜抵不上自己立的功勞,還特地賞賜了一塊“免死金牌”,能免自己二死、免後代子孫一死,可是現在這塊免死金牌還沒派上用場,家中70多口全都要命喪黃泉,實在是令人唏噓。

77歲的李善長怎麼也沒想到,朱元璋變臉居然如此之快!

李善長都70多歲了,朱元璋為什麼還不肯放過他?

李善長全家人的悲劇,既是因為朱元璋眼睛裡容不得沙子、偏愛嚴刑峻法,又因為他自己居功自傲、不懂得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

和胡惟庸關係曖昧。

胡惟庸大家都知道,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位丞相、朱元璋鞏固皇權的墊腳石,僅他一人就牽扯了三萬餘人被誅殺,包括李善長、鄭遇春在內的“一公二十一侯”。

77歲的李善長怎麼也沒想到,朱元璋變臉居然如此之快!

李善長和胡惟庸本是安徽同鄉,而且李善長的侄子是胡惟庸的女婿,這樣親上加親的關係令兩人十分親近,不論是朝堂上還是私下裡,這兩位掌握國家命脈的大人物如同手足一般。李善長原以為“伯牙子期”般的知音關係會傳為一段佳話,沒想到最終卻成了一家人的禍端。

胡惟庸黨羽勢力坐大之後,他本人不再滿足一人之下的地位,想要取朱元璋而代之,為了增加自己的籌碼,他悄悄找到李善長,希望能夠說服他公圖大事。李善長得知他有不軌之心後,並沒有急著向朝廷告發,而是努力剋制自己驚恐的心情勸說道:“

吾老矣,吾死,汝等自為之 !

77歲的李善長怎麼也沒想到,朱元璋變臉居然如此之快!

李善長的意思很明顯,我已經是土埋半截的人了,這種大逆不道的事就不做了,也算是給自己留個好名聲,但是你(胡惟庸)還年輕,等我死了之後你再放手一搏。這樣的話簡直就是教唆他人造反!

這些話原本應該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可是當時偏偏有奴僕在場,便將這些關係到生死的話記了下來。等到胡惟庸倒臺,朱元璋大肆抓捕共犯的時候,李善長的奴僕為了榮華富貴、高官厚祿,不惜賣主求榮,把那些話原封不動地交代了出來。

於是,“胡惟庸同黨”的標籤被印在了李善長的身上,原本不經意的一句話成了全家喪命的罪魁禍首。

77歲的李善長怎麼也沒想到,朱元璋變臉居然如此之快!

殺李善長,其實也是為了搞平衡。

朱元璋雖然是放牛娃出身,後來還做過乞丐當過和尚,但他對人心有著異於常人的把控力。

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主要依靠的就是安徽、浙江一帶的子弟兵,開國之後兩方勢力也就形成了兩大利益集團:

淮西黨和浙東黨

淮西黨第一代領導人物是李善長、第二代領導人物是胡惟庸,而浙東黨第一代領導人物是劉伯溫、第二代領導人物是楊憲。

朱元璋是怎麼在兩黨之間搞平衡的呢?

77歲的李善長怎麼也沒想到,朱元璋變臉居然如此之快!

明朝剛剛建立的時候,淮西黨如日中天,李善長、郭英、郭興、湯和、常遇春哪個不是身經百戰的悍將,再加上朱元璋本身也是安徽人,這就為淮西黨平添了一層光環。再看看當時的浙東黨,領頭人劉伯溫居然只得到一個伯爵,而且還是待遇最低的,所以那時候的浙東黨根本無法和淮西黨抗衡,劉伯溫甚至被迫告老還鄉。

隨著淮西黨日漸猖獗,朱元璋決定讓兩黨勢力平衡一下,於是他暗示浙東黨第二代領頭人楊憲秘密蒐集淮西黨人的罪證。揚憲也是個實幹家,明白皇帝的意思後立馬著手準備,派人對淮西黨人嚴盯死守,最終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這個時候,朱元璋一邊打壓淮西黨人勢力,一邊派人將劉伯溫召回京城、官復原職。

77歲的李善長怎麼也沒想到,朱元璋變臉居然如此之快!

浙東黨雖然經此一事轉向全盛,可短短几年後也沒能逃過被打垮的厄運。

洪武四年,李善長主動提出辭職,丞相的職位暫時空置了出來,於是朱元璋把劉伯溫叫來推舉人才,同時也想試探一下他到底是不是和自己一條心。

朱元璋先是假惺惺地問道:“先生你認為楊憲適合做丞相嗎?”

劉伯溫明白,揚憲是自己人,如果推舉他做丞相,肯定會遭到朱元璋的猜忌,於是果斷否認:“揚憲雖然有才能,但沒有肚量,不合適。”

對於這樣的回答,朱元璋感到十分滿意,於是接著問道:“那你看汪廣洋和胡惟庸呢?”

朱元璋話音剛落,劉伯溫就連連搖頭:“他們兩個還不如揚憲呢。”

77歲的李善長怎麼也沒想到,朱元璋變臉居然如此之快!

這樣一來談話就陷入了尷尬,以上三人可以說是年輕人中的佼佼者,既然他們不合適,但丞相總是要有人做嘛,於是朱元璋情真意切地說道:“還是由先生做丞相吧。”

朱元璋迫切地希望劉伯溫能出任丞相,可劉伯溫卻再次兩袖清風地拒絕了雖然口頭上說是不喜歡處理繁雜政務,但在朱元璋看來,這就是劉伯溫趁機要挾自己,於是一生氣便賜他告老還鄉了。

劉伯溫一走,浙東黨算是徹底沒落,淮西黨在朝中再無對手,朱元璋是絕對不允許一家獨大的,所以趁著胡惟庸案,他清洗了一大批淮西黨人士,李善長就是帝王之術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