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帝王之家:氾濫的父愛,在權力面前真的很蒼白!

“父愛如山,母愛如海”這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比喻,一般情況下父親疼愛子女都是理性的,而母親疼愛子女則是感性的,對子女寵愛起來,就如同海水一般容易氾濫。中國古代典籍中經常在表述父母對子女的愛時經常出現這一句話:“父母之愛子,為之計深遠。”但是眾多事實表明,絕大多數時候,母親疼愛起孩子來,往往只顧眼前。母親疼愛孩子只顧眼前,那麼父親疼愛孩子就計之長遠了嗎?

其實,父愛在很多時候也會同母愛一樣氾濫,尤其是在帝王之家。

帝王之家:氾濫的父愛,在權力面前真的很蒼白!

趙武靈王是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改革家之一,因為胡服騎射的成功,他手中趙國由原先的二等諸侯國,一躍成為戰國後期唯一在軍事上能與秦國相抗衡的超級大國。可是就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最後竟然是被活活餓死的,而導致他落得如此悽慘下場的直接原因就是因為他對兒子們的父愛太過氾濫……

趙武靈王因為十分寵愛吳娃,所以對吳娃所生的兒子也是倍加疼愛,為了表達自己對吳娃的寵愛,表現自己對吳王所生兒子的疼愛,趙武靈王竟然不顧朝臣們的反對,將已經被立為太子的長子廢掉,重新冊立吳娃所生的兒子為太子。愛屋及烏,這本無可厚非,可是國家儲君之位至關重要。要知道,在武靈王之前因為易換太子而導致國破家亡、身死人手的歷史教訓但是屢見不鮮。比如周幽王因為寵愛褒姒而改立太子,最終導致西周滅亡;晉獻公因為寵愛驪姬而改立太子,使得晉國大亂數十年。這些慘痛的教訓歷歷可見,凡是頭腦清醒的人都會引以為戒,不重蹈覆轍。可是在自己寵愛的女人面前和疼愛的兒子面前,再理智的人頭腦也不會清醒,所以他不免步了周幽王、晉獻公的後塵。

帝王之家:氾濫的父愛,在權力面前真的很蒼白!

吳娃的兒子被立為太子,不久登上了國君之位就是後來我們所說的趙惠文王。政權的更替,權力的轉移似乎都在趙武靈王的掌控之中,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出現什麼大的問題。可當一切都步入正軌的時候,已經身為主父的趙武靈王的父愛又氾濫了起來,他看見自己的大兒子要向自己的小兒子俯首稱臣,心裡很不是滋味,想來想去又覺得自己的大兒子向來並沒有什麼過錯,自己怎麼就把他給廢了呢?在看自己的小兒子,自己也並沒有多麼疼愛他(這時趙惠文王的母親已死)。

於是,他又萌生了易換國君的念頭。有了這一念頭不要緊,如果他仔細考慮,謹慎選擇,或許並不會有什麼大的過錯。但是也不知道趙武靈王是心血來潮,還是被父愛迷了心竅,竟然暗中支援自己的大兒子公開反對已經成為趙王的小兒子。在趙武靈王的默許下,他的大兒子在沙丘宮策動了兵變、繼而演變成政變。但很不幸,由於趙惠文王早有準備,所以很快就平定了政變,包圍了沙丘宮,走投無路的趙武靈王在悔恨中活活餓死。

這是怨誰呢?按說趙惠文王作為趙武靈王的兒子,在順利評定了自己兄長的政變之後,實在不該逼著自己的父親活活餓死,但是如果趙武靈王不死,趙惠文王以及趙惠文王集團能夠徹底掌控趙國的軍政大權嗎?

俗話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而趙武靈王竟然夢想著在封建君主集權專制日益形成的戰亂年代實行軍、政分權,這不是異想天開嗎?或許他本不該就輕率的因為寵愛一個妃子就改換國家儲君,但是他更不該在該活的褚君已經登上王位形成自己的勢力之後又可憐自己的大兒子屈居人下!而趙武靈王卻一錯再錯,先是對自己小兒子疼愛得無以復加,後是對自己大兒子悔恨的不顧一切。其結果只能是,損人害己,禍國亂家。

帝王之家:氾濫的父愛,在權力面前真的很蒼白!

世界文化遺產——秦始皇兵馬俑坑(共兩組,第二組,請合併)

趙武靈王少年繼位,為了韜光養晦,發憤圖強在其他諸侯國都已經稱王的情況下,他竟然還能隱忍著自貶為“君”,在國內厲行改革,推廣胡服騎射,這得需要多大的氣量和魄力啊。但就是這樣一位有氣量有魄力的一代雄主,只因父愛氾濫而下場悽慘。

趙惠文王相比於戰國時期以及後世其他兇狠殘暴的君主,也算得上是一位開明的仁君了,可是就是這樣一位仁惠的君主,眼看著自己集團的公卿大臣們活活餓死自己的父親,而沒有絲毫嘗試營救的意圖。儘管當時他還是一個沒有實權的少年君主,在那個複雜的情況下並不能左右時局的發展,但是至少應該為趙武靈王說一句話。然而,在正統史書《史記·趙世家》中並沒有相關記載。

孔子一直在倡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父子,什麼時候最容易變得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在爭奪權力的時候!

帝王之家:氾濫的父愛,在權力面前真的很蒼白!

帝王作為全天下人的君父,真的不應該過度的對自己的子女流露過多的寵愛,如果不加節制,教訓是慘痛的。漢高祖因為寵愛戚夫人和劉如意最終給他們二人招來了殺身之禍,唐高祖因為對秦王李世民的偏愛和對太子李建成放縱,最終導致了玄武門事變。

為什麼古代政治家一直強調並極力維護立君以賢,立嫡以長,而很少主張立嫡以賢?原因就在於父愛會氾濫,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我愛的就是最好的,我愛的即是最賢的。一言以蔽之,賢能沒有標準,只有人情,具有多變性,而嫡長卻是天定,具有唯一性。不可否認,275年的西周王朝之所以能夠保持200年的穩定就是因為堅持貫徹嫡長子繼承製,而此後之所以政變迭生,父子相殺,兄弟相殘的人間慘劇,就是因為第一長子繼承製遭到了破壞。這一點,我們看一看“九龍奪嫡”就可以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