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憫農》詩人李紳,因為寫了一首詩,差點招來殺身之禍!

p相信不少人在小學的時候都學習過《憫農》,估計現在的小學生還在學習這首詩。當初小編還被要求背誦這首詩。每次小編不想吃飯,就會被家人那這首詩教育,現在說起來都是一把辛酸淚。很多人只學了《憫農》的兩首,但是卻不知道當時《憫農》的作者李紳其實是做了三首詩,只不過其中一首不歸屬於他。而在《憫農》這幾首詩的背後,也有一個鮮為人知的事,而這件事,也差點到了李紳的命。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講講吧。

《憫農》詩人李紳,因為寫了一首詩,差點招來殺身之禍!

李紳,唐代毫州人士,祖上都是做官搞學問的,到了他這一代當然也不例外。李紳從小便十分好學,二十七歲的時候就中了進士,皇帝見他知識淵博,就讓他去做翰林學士。有一年夏天,李紳回毫州探親訪友,正好遇到了當時是浙東節度使的李逢吉。李逢吉是和李紳同一年的進士,又恰好是曾經一起作詩的朋友,於是就約定一起去一趟城東的觀稼臺看看風景。兩個人到了那裡之後,李逢吉眺望遠方,便做出了一首詩,感嘆要是做官能像這上臺階一樣快就好了。李紳雖然當時也聽到李逢吉所這樣感嘆,並沒有多大的表示,因為他被遠處另外一處風景所震撼。

《憫農》詩人李紳,因為寫了一首詩,差點招來殺身之禍!

當時正是夏天,天氣炎熱,烈日當空,遠處的農名正滿身大汗的彎腰插秧,揮動鋤頭鋤地。李紳見到這場景,不由自主的吟出了《憫農》的第一首。李逢吉聽了,連連說好。李紳停頓了一下,就又吟出了《憫農》的第二首。李逢吉這次一聽,心裡想,這不是辱罵朝廷麼?但李逢吉也只是心裡想想,並沒有說出,反而問李紳能不能把這兩首詩給他。李紳怎麼肯呢?好不容易有個靈感,寫了一首好詩,怎麼可能讓給別人。於是李紳就說,這點小詩不夠敬意,不如在再另外寫一首長詩給你。李逢吉只好同意。

《憫農》詩人李紳,因為寫了一首詩,差點招來殺身之禍!

本來以為事情到這裡也就結束了,不過壞就壞在李紳寫的第三首詩。當時李紳提筆寫好,就直接拿給李逢吉看,李逢吉一看,好傢伙,這首比上兩首詩罵得還厲害。但是李逢吉想歸想,也沒有跟李紳說,只是把這首詩收好,和李紳告別。李逢吉雖然表面和李紳關係很好,其實是想拿李紳當墊腳石,幫助他升官。所以李逢吉看到這首詩有文章可做的時候,自然高興都來不及,怎麼可能還給李紳提醒呢?李逢吉前腳拿到詩,後腳就和皇帝告狀,說,皇上啊,李紳膽大包天,寫詩辱罵朝廷。皇帝一聽,大事,立馬就召見李紳。

《憫農》詩人李紳,因為寫了一首詩,差點招來殺身之禍!

李紳剛去的時候也是一臉懵逼,被皇帝問,這詩是否是辱罵朝廷的。李紳一看,原來是這個,於是就乾脆老實的說,皇上,這是我回到家鄉,見到人民生活困苦,有感而寫的,並不是有意辱罵朝廷,希望皇上體諒一下。皇帝一聽,不僅沒有怪罪,反而還感謝李紳,說,自己久居皇宮,不知民間疾苦,是自己的過錯,多謝李紳提醒。然後還把李紳的官職往上提。然後皇帝還說多虧了李逢吉的推薦,才發現了你這個人才。李紳一聽,也不知是真是假,表現得非常感謝李逢吉。至於李逢吉,聽說李紳沒被降職,反而升職,十分害怕。過後不久,李逢吉就被降為雲南觀察使。

《憫農》詩人李紳,因為寫了一首詩,差點招來殺身之禍!

縱觀李紳這件事,除了是因為李逢吉陷害之外,還可能是因為李紳有些粗神經,以及交友不慎。可能一開始李紳本意是感嘆一下民生疾苦,沒有什麼辱罵朝廷之意,寫完之後想都沒一下。若是朋友面前這倒是也無礙,但無奈的是當時同行的是李逢吉這樣的小人。李逢吉這人,最常乾的就是以陷害別人來讓自己升職的事,當初就為了得到宰相的位置,把元稹和裴度兩個人都給陷害了。李紳犯了這種錯誤,李逢吉還不樂死。幸虧當時的皇帝還是一個明君,不然李紳估計就有苦頭吃了。

《憫農》詩人李紳,因為寫了一首詩,差點招來殺身之禍!

我們平常和不太熟悉的人交往的時候,也得要留一個心眼,雖說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不是壞人,但是這大部分的人也有可能做壞事。社交最忌諱的就是交淺言深,對於不熟悉的人,說太多深層的話。這樣做,不僅會讓對方感覺不舒服,畢竟彼此都不是很親密的朋友,說這些,總有些輕浮或者顯得傻,而且還會洩露自己的一些私密的事情,短期來看事沒什麼,長期就有很大危害了。所以與人交往時,要根據對方和自己的關係,以及對方的品性,來決定說什麼話。俗話說看人下菜,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