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練拳:動分陰陽,虛實漸變

王宗嶽在《太極拳論》中雲:“陰陽之母,動靜之機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和。”

動之則分是太極拳之規律,是讓從學者動分虛實,沒有虛實,抽去了太極拳的特性,就不成其為太極拳。太極拳的屬性是武術,其訓練方法以鬆柔為訓練的起點,行功松、柔、圓、輕、緩,以輕慢行功,似行雲流水。始終將“松”字放在拳的起步,而鬆柔訓練貫串拳的整體修煉之中。

在訓練的過程中是退去本力,增長鬆柔功夫。如果列出公式:即為鬆柔訓練——過程——退去本力——內功上身,這是一個長過程。

練拳:動分陰陽,虛實漸變

在動作與動作的銜接處,或是一個動作完成,將要作下一個動作時,要分出虛實,虛實即陰陽。動作分清虛實並不是初學者自己分的,是師長按照太極拳陰陽學說的規律,將一套拳按照多少個式,一個式中有多少個動作,進行拳結構分析和陰陽剖析,將動作按屈伸、上下、左顧右盼,分出陰動和陽動。

如此訓練,陰動的起點,是陽動的止點,而陽動的起點,則是陰動的止點。這一規律,自然顯現在習練者的面前。你要循拳之規律,規範行功,動分虛實。

虛實的區分,可分為上肢、下肢兩個部分。左手虛右手實,右手虛左手實。下肢左腳虛右腳實,左右手和左右腳都隨時互換虛實。有的式子單腳變換虛實,單手也有變換虛實的勢子。拳藝有一定造詣之後,單手虛實變換,單腳動分虛實並不難把握。

練拳:動分陰陽,虛實漸變

虛實變轉的操作為先減後加的減加法。人正常走路時,兩腳重心的轉換是減加法,這是很自然的先天自然之能,是不帶任何技術性的。有些練拳人,走路時很自然,很正常,而練拳中,兩腳重心的變轉竟為先加後減,虛腳轉換為實腳時,先挪動身形,然後弓膝再松後實腳突然變虛。此種練法,有悖自然,顯得機械、刻板。

動分虛實是太極拳的拳理拳法,違背不得。打拳、推手、技擊活動均不能離開“動分虛實”,動不分虛實就是抹去太極拳的特性。虛實是太極拳陰陽學說的規律,是拳在執行中自然顯現出來的。不論你是否明白拳之陰陽,陰陽總是存在的,陰陽也在你的拳中變化,只因你還沒有掌握它。

動分虛實表現在太極拳的全部活動,只要你練太極拳,動分虛實是規矩,離開規矩什麼事也做不成。拳論說得好:“虛實宜分清楚,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練家在行拳操作時定要注意分清虛實,這是太極拳特性所決定的。

練拳:動分陰陽,虛實漸變

動分虛實,如何分呢?下面以雙腿重心轉移為例以作說明:

先減後加陰陽變轉的首要條件是,操練者在行拳時採取單腿重心的身形。單腿重心,顧名思義,是全身的支撐力放在一條腿上是實腿。不支撐身體重量的腿不著力,稱為虛腿,統稱為虛實腳。

太極拳的術語叫實腳要實足,虛腳要虛淨。實腳為10,實腳轉變為虛時,應從10逐漸減為9、8、7、6、5、4、3、2、1,實腳完全沒有了支撐力,變為0。虛腳為0,在實腳減少支撐力的同時,從0逐漸加為1、2、3、4、5、6、7、8、9、10,虛腳從0變轉為10,成為支撐全身重量的實腳。注意,膝不著力,免於傷膝。

腳下單重變為雙重,雙重變單重也是如此操作。虛實轉變為漸變,手上虛實轉變也是如此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