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作為亡國之君的崇禎帝,朱由檢到底是不是個昏君!

在歷朝歷代的亡國之君中,崇禎絕對是極為特殊的一個,他雖是事實上的亡國之君,但卻並非禍國殃民的無道昏君。崇禎是個非常複雜的皇帝,他繼位之時大明已是搖搖欲墜,這個責任並不在於他;然而相較於歷史上的亡國之君,崇禎手中的牌卻也沒有爛到不可收拾,偏偏在他的勤勉治理之下最終迅速滅亡,這個鍋他是甩不掉的。

作為亡國之君的崇禎帝,朱由檢到底是不是個昏君!

由於從未經過系統性培養,崇禎能力極為有限

崇禎的勤勉是毫無疑問的,然而由於能力實在有限,大明的情況不僅沒有好轉,反而開始持續惡化。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源於崇禎從未經歷過系統的培養。

作為亡國之君的崇禎帝,朱由檢到底是不是個昏君!

朱由檢本與皇位無關?

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對皇位的傳承順位有著明確規定,“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若奸臣棄嫡立庶,庶者必當守分毋動,遣信報嫡之當立者,務以嫡臨君位,朝廷即斬奸臣”。因此,作為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的異母弟,朱由檢原本已經註定與皇位無緣。

明朝的王爺本就是閒散王爺,註定與皇位無緣的信王朱由檢自然也就沒有經歷過系統的培養,這是造成其能力有限的主要原因。當天啟七年(1627年)兄長朱由校突然去世,朱由檢成為皇帝,一個16歲的少年,要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治理如此龐大的國家,壓力可想而知。同時,當時的大明已經是風雨飄揚,並沒有給他足夠的適應和學習時間。

作為亡國之君的崇禎帝,朱由檢到底是不是個昏君!

崇禎並未經過系統培養?

在執政期間,朱由檢的這一缺憾被無限放大,“勤能補拙”顯然並不適用於治理國家。例如他雖然看到了閹黨對於國家的損害,但卻並未考慮到朝廷勢力的平衡問題,最終反而導致朝廷局勢持續惡化;又如在平衡“攘外”和“安內”關係上,在數次有機會徹底剿滅農民軍的情況下,卻將軍隊調去抵禦後金,使得農民起義軍多次起死回生,士兵疲於奔命,卻最終被雙線作戰拖死。

太過急功近利,不能持續貫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崇禎前後執政不過十七年,然而卻先後更換了五十多位閣臣,導致朝政極度混亂;而前線將領更是走馬觀燈一般的頻繁撤換,結果空耗本就不寬裕的財政,反而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

作為亡國之君的崇禎帝,朱由檢到底是不是個昏君!

在才人方面,明末時期並非無人可用,陳奇俞、洪承疇、熊廷弼、孫承宗、盧象升、孫傳庭、趙率教等人均可堪一用。如果崇禎帝能夠知人善用、寬懷對待,這些人完全可以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然而,崇禎在啟用一個人時,雖然能夠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卻不能長期貫徹,由於太過急功近利,在看不到效果之後,便又會迅速否定掉之前的決策,再度更換人選。

例如,在平定農民起義時,崇禎先用楊鶴主撫,後用洪承疇,再用曹文詔,再用陳奇瑜,複用洪承疇,再用盧象升,再用楊嗣昌,再用熊文燦,又用楊嗣昌,結果雖然數次重創農民軍,卻始終未能將其徹底剿滅,反而使其總能起死回生。

作為亡國之君的崇禎帝,朱由檢到底是不是個昏君!

再如任用袁崇煥方面,就因為袁崇煥一句“五年平遼”,崇禎初期對他的確信任有加,要權給權,透過撤巡撫、罷內臣、賜尚方寶劍等方式,將其權力最大化;要錢給錢,當時國家的大部分收入全部流向了遼東;極力支援,即使袁崇煥擅殺毛文龍,崇禎仍然認可了他的做法,並未對其進行任何懲戒。然而,就在毛文龍被殺四個月後,“己巳之變”爆發,後金軍隊殺到北京城下,導致崇禎對袁崇煥失望到極點,又將其迅速處死,結果導致遼東局勢再度惡化。

崇禎這種用人策略,頻繁更換大臣,不僅沒能取到預期效果,反而使得朝廷政策持續貫徹,最終落得個一事無成的下場。

也曾嘗試改革,不僅沒能取得預期效果,反而致使動盪加劇

明朝末期,朝廷面臨的局勢已經極為危險,而朝廷當時遇到的最大難題一方面源於朝廷腐敗,另一方面便源於財政匱乏,崇禎事實上也曾嘗試改革,意圖扭轉這一局面,然而不僅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反而導致動盪持續加劇。

作為亡國之君的崇禎帝,朱由檢到底是不是個昏君!

在改革朝政方面,崇禎最大的動作便是瓦解閹黨。然而,正如前文所說,他雖然看到了閹黨和黨爭的危害,但卻並未仔細考慮閹黨存在的價值,結果雖然將閹黨徹底剷除,全面削弱的廠衛職權,然而不僅沒有消滅黨爭,反而使得文官在失去監察之後更加為所欲為。我們以浙江的茶稅為例,天啟年間時尚有二十餘萬兩,而在茶監撤銷之後,到崇禎十年時,竟然下降到了每年十二兩白銀。

而在財政改革方面,作為以農業稅為主的國家,由於明末時期土地兼併極為嚴重,佔有大量土地的官僚階級卻可以用各種方式合理避稅,在工商雜稅無法支撐收入的情況,所謂的“開源”反而是將壓力壓在了普通百姓身上,導致百姓怨聲載道。而在“節流”方面,各級官員為了避免自身利益遭到損失,卻將基層“公務員”作為了節流主要群體,結果導致他們被大量裁撤,例如李自成本是吏員,收入本就微薄,被裁撤之後,走投無路的他只能殺了債主,最終變成亂民,且對朝廷懷恨在心。

由於當時朝中文官集團勢力太過龐大,崇禎的改革最終誤入歧途,不僅沒能使得朝廷局面好轉,反而加劇了天下的動盪。

綜上所述,嚴格來說崇禎並不算是一位昏君,而只是一位才能較為平庸的君主,可他偏偏又太過勤勉,結果不僅無法扭轉局勢,反而加速了明朝的滅亡。這是崇禎的悲哀,同樣也是明朝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