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如何面對孩子的青春叛逆期

有句話叫“半大小子,氣死老子”。到了中學階段,許多父母會發現,孩子變得叛逆、不聽話了,什麼事都喜歡跟父母對著幹。

其實,這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現。叛逆標誌著孩子心理上的進步,他們從全身心地依賴父母,變得追求獨立,這是一種由幼稚走向成熟的積極表現。

青春叛逆期也是孩子人生最重要的時期之一,在這個階段,父母如何看待以及如何應對就尤為重要了。

#FormatImgID_1#

#FormatImgID_1#

叛逆也是好的開始

#FormatImgID_2#

青春期的兩個重要標誌就是生理的發育趨於成熟、認知能力提高,而叛逆就是以此為基礎而產生的。

叛逆並非是一種壞事,反而它是孩子生理、心理趨於成熟的表現。叛逆說明了孩子正在成長和進步。

叛逆是生理成熟和思維能力提高的表現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作“同一性”,它是一種內部結構——驅力、能力、信仰和個人歷史的一種內部的、自我建構的和動態的組織。這種結構發展得越好,個體越能意識到自己的獨特性和與他人的相似性,在將來的生活中清晰意識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這種結構發展得越不好,個體對於自己與他人獨特性的認識會更混亂,更多地依靠外部資源來評價他們自己。

而青春期的叛逆是孩子自我同一性發展的需要。所以,我們不難發現一種現象,就是小時候特別乖的孩子,長大後往往也缺乏主見,很容易盲從,遇到事情喜歡逃避。這些都是因為“同一性早閉”的原因。

叛逆是自我同一性發展的需要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會面臨比以往更大的成長壓力,不僅有外界的學業等影響,而且在思維趨於成熟的過程中,他們會經常對自我的角色感到困惑、懷疑,從而產生許多的負面情緒。

青春期的孩子之所以如此敏感、叛逆,正是因為他們在發洩這些負面情緒。所以,叛逆是孩子在自我疏導不良情緒,讓自己心理健康。

叛逆是不良情緒的發洩途徑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個明顯的特徵:開始疏離父母,更喜歡跟同齡人相處。一些父母接受不了孩子這樣的變化,但這是孩子調整人際關係,從親子依戀走向社會性發展的表現,這是孩子提高社會適應性的關鍵階段。

在這個階段,孩子與同伴的人際交往,讓他開始學會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學會理解他人。研究表明,在青春期擁有更多朋友的孩子,在成年之後往往擁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與此同時,與同齡人的交往,有助於孩子完善各方面能力。

叛逆是對人際關係調整的一種適應

#FormatImgID_3#

如何讓孩子度過

如何面對孩子的青春叛逆期

上文我們講到叛逆並非壞事,甚至是積極的表現,但這並不意味著在這個階段父母就可以放任自流。相反,父母的應對方式至關重要,甚至關乎著孩子能否順利度過青春叛逆期。

叛逆期

如果孩子不聽話、叛逆,很多父母第一反應就是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今天必須把他的氣焰按下去。

其實,孩子的叛逆,是源於自我情緒的疏導,自身成長的表現,並非是對父母權威的挑戰。

父母不應該去否定孩子這種成長、去打壓他的不守規矩,而是要理解、肯定孩子的這種成長。父母的理解,有助於孩子儘快走出叛逆期。

要肯定叛逆是孩子成長的表現

孩子的童年裡,父母往往起到主導作用,孩子很多事情都是在父母的指引下完成。但青春期的來臨,尤其是叛逆的開始,意味著父母在孩子人生裡的角色轉變。

這個階段,父母應該開始以孩子為主,自己為輔。在此後的人生裡,父母應該是陪伴者,而非教育者。

當然,這種角色的轉變並不是說父母就要事事依著孩子、讓孩子肆意妄為,而是父母將孩子當作平等的關係,充分考慮孩子的想法,與孩子一起溝通和制定語言、行為等的規則和要求。

要以叛逆為契機及時調整教養角色和教養方式

青春期的孩子,主要有三種叛逆型別:

要了解孩子的叛逆型別,對症下藥

對父母、老師等大人的要求有劇烈反應,喜歡跟大人對著幹,愛發脾氣。面對這類的孩子,要採取柔和的方式,切忌硬碰硬。

暴躁型,

不願意跟大人溝通,對於大人的話不作任何反應,喜歡無聲的對抗。面對這類孩子,不要急於說教,而是耐心等待恰當的時機,他願意交流了,再慢慢溝通。

沉默型,

嘴上贊成大人的話,大人說什麼都表示理解、答應,但是行為上沒有任何改變。面對這類孩子,我們要透過語言、行為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希望他做某一件事情時是心懷真誠,而不是為了控制他。

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透過孩子的叛逆,去看到他背後的內心需求,及時調整教育方式,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幫助。

陽奉陰違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