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劉備為什麼會被冤枉借“荊州”而不還?

熟讀三國曆史,我們都知道,劉備有借荊州不還的說法,其實劉備是被冤枉的,赤壁之戰之際,當時荊州有七個郡,分別為南陽、南郡、江夏、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南陽基本在曹操手裡面,江夏基本為孫權佔有。其他的都是劉表的地盤,那麼為什麼會變成劉備借“荊州”而不還?

劉備為什麼會被冤枉借“荊州”而不還?

首先,我們要考慮一個問題,劉備有沒有借“荊州”? 赤壁之戰,劉備和孫權聯盟,打敗了曹操,孫權功勞大於劉備,自然要獲得多些,結果只獲得一個南郡。而劉備扛過大難,也不甘示弱,要抓住機會,儘量求以立足,成功的拿下了武陵、長沙、零陵、桂陽四郡。《三國志》曰:“建安十四年(209),孫權拜周瑜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程普為裨將軍,領江夏太守。劉備表劉琦為荊州刺史,隨即南征武陵、長沙、零陵、桂陽四郡,四郡皆降。劉琦病死,劉備表孫權行車騎將軍,領徐州牧,自以左將軍領荊州牧,治公安。孫權見劉備平定四郡,稍畏之,嫁妹固好。”

劉備為什麼會被冤枉借“荊州”而不還?

孫權想連荊揚,劉備也想跨荊益,這都是顯而易見的利益。但孫權、劉備結盟,就不得不進行協商,對欲獨享的利益做出適當的劃分。尤其是劉備佔據荊南四郡之後,建安十五年(210),劉備至京口見孫權,求借南郡,以都督荊州,希望把自己的主要力量放到南郡,以利下一步的發展。劉備來借荊州,周瑜不同意,魯肅認為可行,本來孫權已經答應了周瑜的建議:軟禁劉備,取蜀兩分天下,而拒曹。只可惜,周瑜在準備的途中,不幸病逝,導致兩分天下的戰略失敗。隨後,孫權拜魯肅為奮武校尉前往南郡統兵,以程普領南郡太守。周瑜死後,曹操又在東線部署大軍,孫權遂納魯肅之議,把南郡借給劉備。

劉備為什麼會被冤枉借“荊州”而不還?

劉備借的只有南郡,為什麼會被冤枉借了整個“荊州”呢? 其一,《三國志·劉備傳》注引《江表傳》曰: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劉備。劉備別立營於油江口,改名為公安。劉表吏士見從北軍,多叛來投劉備。劉備以周瑜所給地少,不足以安民,復從孫權借荊州數郡。《江表傳》說的劉備向孫權借荊州數郡大概即指《三國志》說的劉備南征荊州四郡。為什麼《三國志》和《江表傳》說法不一致呢?因為各自的立場不同,《三國志》的說法是站在劉備的立場上的,就客觀事實來看,可能較為公允;《江表傳》的說法是站在孫權的立場上的,多少有些偏頗。在此條注引的上一條注引裡,孫盛曰:《江表傳》之言,當時吳人慾專美之辭。

劉備為什麼會被冤枉借“荊州”而不還?

其二,孫策定江東就欲圖荊州,全據長江。孫權繼續貫徹這一戰略。當時荊州七郡的情況是這樣的:曹操除降張繡而有南陽郡之外,敗北後仍據南郡和江夏郡的北部,居上而臨下;孫權佔得南郡和江夏郡的南部,橫貫長江一線的戰略要衝;劉備屯在江陵的南岸地,他要南取武陵、長沙、零陵和桂陽四郡。劉備表劉琦為荊州刺史,就是要用劉琦繼有荊州的合法性來爭取餘下的部分。孫權有實力入南部荊州,他為了不破盟,只好讓步,許劉備南下,或謂四郡已應北,劉備未必能容易得手。當劉備以劉琦的名義順而收之後,孫權不得不高看劉備。事情的經過應該如此。後兩家關係破裂,孫權遂把同意劉備取四郡,自己不染指,說成是劉備向他借的。因為有著“借”這個說法,才有後面襲殺關羽、重奪荊州的故事。

劉備為什麼會被冤枉借“荊州”而不還?

所以在借“荊州”這件事上,劉備冤枉了,而且吃了大虧,若干年後,劉備借了一個郡,卻被孫權奪回去的卻是數個郡,還導致自己的大將關羽被殺,冤死了。